首页 百科知识 慈善高峰论坛闭幕词

慈善高峰论坛闭幕词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届中国(西安)慈善高峰论坛闭幕词我很荣幸为今天的论坛致闭幕词。中国(西安)慈善高峰论坛自今年开始创办,以后我们将每年举办一届,规模也将逐渐扩大,把中国(西安)慈善高峰论坛办成国内外著名的品牌论坛,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届时,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发布有关慈善高峰论坛的具体信息。第一个是关于高调慈善的问题,典型代表是著名慈善家陈光标。
慈善高峰论坛闭幕词_善的人生

首届中国(西安)慈善高峰论坛闭幕词

我很荣幸为今天的论坛致闭幕词。以上刘国林先生、师曾志教授、周秋光教授和李建森教授等四位演讲嘉宾都是在国内慈善公益界和文化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者。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的论坛能够邀请到他们作为演讲嘉宾,是我们陕西慈善界的荣耀,也是本次高峰论坛的荣耀。所以我在这里提议,再一次用掌声对他们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谢谢你们!

中国(西安)慈善高峰论坛自今年开始创办,以后我们将每年举办一届,规模也将逐渐扩大,把中国(西安)慈善高峰论坛办成国内外著名的品牌论坛,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因此,明年的慈善高峰论坛,我们将继续邀请在省内外、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慈善公益专家作为演讲嘉宾,邀请国内外慈善公益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草根机构,还有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包括我们的慈善志愿者前来出席盛会。届时,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发布有关慈善高峰论坛的具体信息。我们期待着所有的同人和朋友们共襄盛举。

今天上午,我一直在非常认真地聆听四位演讲嘉宾的演讲。在下不才,忝列学术界几十年,我知道学术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和而不同”,学者朋友们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而不必在学术观点上跟哪位专家完全保持一致。因此在学术界,思想和观点的彼此不同是常态,“不同”才是学术的生命,如果完全“同”了,学术也就终结了。刚才四位演讲者的观点,有一些我表示赞同,有一些我还有个人的看法。在我们此次高峰论坛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谈几个小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高调慈善的问题,典型代表是著名慈善家陈光标。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陈光标在施惠于他人的同时或之后,是否伤害到了其他人的利益或者感情?如果伤害了其他人的利益或感情,那么他的善款无论如何是捐不出去的,如果伤害了他人的利益和感情而善款又捐了出去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不可能的,那些被伤害了感情或利益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他的捐款。如果他在救助别人的时候,没有伤害别人的利益或感情,那么我们的态度就应该是宽容的。无论高调还是低调慈善,我们都表示热烈欢迎。因为他们在做出极大的付出之后,获得精神或心理上的满足,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做慈善一般都会有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讨论,我个人的观点是重效果而轻动机,当遭受天灾人祸之后,灾民或急需物资救济的人们,一般不会过多考虑捐助人的主观动机,而急需立即解除燃眉之急或免除灭顶之灾。这是人作为动物性的应急反应。据媒体报道,陈光标在救助别人的时候,要求被捐助人去听他唱歌,我没有听过陈光标唱歌,不知道他的歌声是否悦耳动听。但是,获得捐助的人听听陈光标的歌,不能算作是对他们的利益或感情的伤害。我非常赞赏陈光标的良善之心,他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不能横加指责,更是不能随意抹杀的。反过来,那些对慷慨解囊捐助贫困者横加指责,甚至取笑谩骂的人,却紧紧地捂住自己的钱袋子一毛不拔,这才是应当加以指责或批评的。

第二个是在慈善活动中是否需要成本的问题。陕西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老先生说要干干净净做慈善,他说,那些指望从做慈善事业中挣钱的人,请你走开,这里不是发财的地方。现任会长刘维隆先生也一再强调,各级各类慈善组织要规范地做慈善。但是,在我看来,做慈善是不可能没有任何成本的。就拿我们今天的会议来说,我们举办的慈善高峰论坛,比如场地租用就需要资金,我们与会人员从四面八方来到西北大学参加高峰论坛,至少大家还需要交通费、住宿费等。所以在这里,我也会用这样或其他的方式向社会说明慈善需要成本。慈善事业是纯洁的,但是慈善事业的大环境是市场经济,因此那种做慈善活动一分钱都不能花的观点,是不合时宜的。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制度设计或制定相关法律,也就是立法部门要根据实际,确定慈善活动可以支出的经费标准。这样也可以规范慈善活动的经费使用,而不会滋生腐败现象。

第三个是慈善事业的专业化问题。虽然我研究慈善和慈善文化的时间不长,但是我接触了许多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同人。在我看来,慈善人的胸怀是宽广的、大度的、是最可爱的人。那么,这就牵扯到什么人才可以做慈善的命题,也就是说,做慈善事业需不需要专业化。在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刚刚恢复的时候,是那些并不专业的人创建了各级各类慈善事业,而且到今天,那些做慈善的人们中真正符合专业要求的人并不多,这些并不专业的人能不能做慈善呢?毫无疑问,他们完全可以去做慈善,而且能够做得很好。在我的观念中,专业人员可以做慈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做慈善,在慈善面前人人平等。我这样说,是不是就否认了专业慈善的必要性或者价值呢?显然不是。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在慈善事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都是慈善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换句话说,在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相结合,职业化和非职业化相结合。不能因为自己不是专业人员而不敢做或不能做慈善。如果只是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士才能做慈善的话,就不符合“全民慈善”的理念。而同时,慈善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局限。

第四个是慈善与公益、慈善与扶贫、慈善与好人好事之间的界限问题,也就是慈善的狭义与广义问题。我刚才听了湖南师大周秋光教授的演讲,他讲得很好,很生动,我自己受益匪浅。但不大赞同他的这个观点,他说慈善与公益是孪生兄弟。对他的这个说法,我有自己的认识。在我看来,慈善与公益是相互交叉的、部分重合的、又有各自领域的这样一种关系状态,而不是完全等同的或孪生兄弟。我们知道孪生兄弟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他们之间虽然有血缘关系,却没有任何重合之处。用孪生兄弟来比喻慈善与公益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非常贴切的。事实上,在中国无论是慈善、公益还是扶贫,它们之间的界限都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得知有慈善协会,还有扶贫协会,有的地方的慈善协会与扶贫协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也有的是合而为一,叫慈善扶贫协会。实际上,如果我们纠结于慈善与公益、慈善与扶贫、慈善与好人好事之间的区别,那是没有必要的。我赞同的观点是“大慈善”。也就是与传统慈善相比较的慈善,不是小慈善而是在更大范围内的慈善。狭义的“小慈善”是传统慈善,“大慈善”包括了传统“小慈善”,而且涉及了多个领域,例如,环境保护的志愿者行动,甚至包括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匡正与规范,“大慈善”必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个是慈善组织的官方背景与草根机构的关系问题。在昨天举行的“历史与希望——中华慈善事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项目论证会上,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所谓有“官方背景”是什么含义呢?是指由政府作为靠山呢,还是在政府指示下从事慈善事业呢?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晰。我不赞同政府直接做慈善,主张民间与政府在救助贫困时,各行其道却又互相补充,而不是毫无关系、互不相干。这二者在事实上是长期并存的。如果党和政府如此关心慈善、推动慈善事业发展,那么,我们慈善人又为何不接受呢?全社会都来支持慈善,是慈善人的荣幸,也是全体人民的福祉。关起门来做慈善,只准草根机构做慈善,不是慈善人应有的胸怀,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无论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人群,只要愿意做慈善,我就来者不拒。最近几年政府的财政购买服务,就是政府支持民间慈善的重要举措,而几乎所有草根机构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安康市援少会的朋友们整整熬了一个晚上撰写政府财政的申报书,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学术界,学者们的讨论有时候针锋相对,有时候又是和风细雨的。以上四位嘉宾的演讲都非常精彩,我们台下各位都是从事慈善或与慈善事业相关的工作者,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刚才刘国林先生、周秋光教授、师曾志教授和李建森教授的演讲,可以引导我们对我们从事的慈善事业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个人要向他们学习,在慈善文化的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认识。

我的闭幕词就到这里,如果我刚才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和批评,我一定会虚心接受。最后我宣布: 2013首届中国(西安)慈善高峰论坛圆满结束,祝愿各位嘉宾和各位同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我们的祖国公平正义、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同胞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