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慈善的社会功能

当代慈善的社会功能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慈善的社会功能虽然近35年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善,饥饿与贫困正在逐渐远离中国城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愿景。因此,我想简单谈谈慈善的社会功能及其相关问题。换言之,慈善具有温暖人心与引人向善的社会功能。其次,慈善是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代慈善的社会功能_善的人生

当代慈善的社会功能

虽然近35年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善,饥饿与贫困正在逐渐远离中国城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愿景。但是,无论是已经先富起来的,还是仍然处于贫困状态下的人们,不少人仍然会觉得缺乏幸福感。究其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实生活中的一点,就是当代文化建设的步伐没有跟上,社会上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比较空虚。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当代社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甚至存在贫富阶层之间的对立,这也是无须讳言的,贫富矛盾成为中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矛盾之一。那么,对于凡此种种社会问题或社会矛盾应当如何解决?这就引起许多有识之士及社会各阶层人们深深的思考。

笔者时刻关注中国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出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感到非常振奋,坚决拥护继续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工作的基本思路。同时,也在深入思考中国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如何化解的途径。基于对中国慈善事业与慈善文化的粗浅理解,我以为,大力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是化解社会矛盾、消解贫富阶层之间对立与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因此,我想简单谈谈慈善的社会功能及其相关问题。

首先,慈善是人们心灵抚恤与精神慰藉的主要方式之一。换言之,慈善具有温暖人心与引人向善的社会功能。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这源于人们思想解放激发的巨大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人类的“恶”欲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追求幸福生活的天性,驱使人们对物质财富产生极大的追逐力与捕捉力。于是,对物质财富的向往与占有,便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本性,在经历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压抑之后,如同火山喷发一般被激发出来,“逐利”的“恶”欲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明显表现,人人都想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个部分,在一段时间里迅速形成下海经商弄潮与“一切向钱看”的局面。“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等金钱崇拜的状况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包括爱情、亲情、友情、良知等在内的精神状态也被金钱所奴化,许多人拜倒在金钱面前,唯利是图、一切以金钱为目的。据最新民调显示,大约百分之七十的中国人认同“挣钱的多少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的观点,而这个比例在全世界的平均值却是百分之三十。这种情况不由得不让人手心里捏了一把汗。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视野看,一个只知道拜金的民族肯定是不健康的,是没有前途的,至少是浅薄的。于是,我们就听到有些富人发出了“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的感叹!尽管如此,全社会追逐金钱的趋势有增无减,几乎在所有场合,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能得到项目,怎样能挣到更多的钱。这真的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固然,人们离开物质条件就无法生存,也可以这样说,人们追逐物质财富并无过错。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在某些人逐利的同时,却丢掉了应有的道义和人情,而许多领域应当是排斥金钱的,比如人的良知。可是,35年取得的经济建设的成就如此之巨大,那些过惯了穷日子的人们在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便迅速地富了起来,因而不少人出现了精神的混乱,通过各种方式富起来的人们,立刻寻求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始鄙视那些还过着穷日子的穷人。这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同样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那么,这里的问题就是,如何以“善”去抚慰那些已经富起来了的人们的心灵或精神呢?我坚信人性本善,除了极个别无恶不作的人以外,在每个人的思想上都会存有或多或少的“善根”。这其实就是孟老夫子所说的观点,如人人皆有的“恻隐之心”。这种观点在人类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就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比如,有些在平时为富不仁的人,他可以在重大灾害发生时一掷千金,为灾区的人们捐出巨款,使灾民能暂时摆脱饮食和住所的困扰。既然如此,慈善文化宣传就显得非常重要,那就是要激发先富起来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善端”,启发富人们对贫穷残障等弱势人群的怜悯之心。我的认识是,现代慈善当然不是施舍,但是,对弱势人群的怜悯之心,却不是可有可无的。假如一个民族没有了怜悯之心,那就完全是不可理喻的,就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而唯独不去涉足慈善与公益事业。进一步说,假如人们都失去了怜悯之心,社会就成了一个鲜血淋漓的战场。

对于富人而言,他们在怜悯弱势人群的时候,也需要自我的慈善抚慰。

一方面,他们用物质去救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内心深处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既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即他会认识到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了或大或小的贡献,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在慈善领域,那些慈善家捐资助人,即使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也是无可非议的。在动机与效果的权衡上,一定是效果第一,动机第二,假如在大灾大难面前,有人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捐出巨款来救助身处困境的人们,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与此同时,社会或需要帮助的人们却一再拷问:捐资者捐出巨款的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那么,如果他的动机不纯,或为满足个人虚荣心而捐资的话,灾民是不是就可以做到不吃“嗟来之食”,而导致大批人员死亡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论其目的是什么,只要能够救人一命,就是善良的,受救助的人和全社会一定会宽容捐助人的心理动机。

另一方面,富人们也需要社会的关爱。人是社会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富人们的富裕也是与绝大多数人的贫穷,或还不太富裕相比较而言的,那么,当他们与需要帮助的人们相接触的时候,视野会更加开阔,心灵会得到净化,精神会不断升华。富裕起来的人们在平日里住在豪宅深院里养尊处优,难免会出现心灵的空虚,甚至发生心理上的某些疾患。因此,在我看来,穷人需要慈善,富人也需要慈善,区别在于贫与富对慈善的需求不同,富人们可以通过慈善的方式和途径,实现自身拥有社会财富的价值,实现自身心理需求的满足,实现与贫困残障等弱势人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理解社会和与弱势人群相互理解的社会效应,同时,免去因为生活富裕而导致的身体或心理上可能出现的病患。

其次,慈善是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可比拟的,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我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相对主义者,并不否认汉唐盛世时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的地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化解了改革开放以前的某些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人们的普遍贫穷问题,以及因此产生的医疗、教育、科技等相关社会与民生问题。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另有一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由于经济发达而出现的新问题,如贫富过于分化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益慈善的方式与途径加以解决。因为在慈善活动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有实质性的接触并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不仅可以消除穷人与富人的误解,还可以建立社会沟通机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美国社会学家为消除种族歧视而提出的办法,即“school bus”方案,就是美国小学生上学乘坐的校车,让黑人的孩子和白人的孩子乘坐同一辆校车,编在同一个班级里,他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坐校车回家,久而久之,不同种族的人们之间的隔阂就会化解在幼年时代。用中国的概念说,就是消除种族歧视要从娃娃抓起。由此,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也就逐渐得到缓解。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借鉴“school bus”的思路,通过慈善活动,使富人家的孩子与穷人家的孩子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培养他们互相帮助的意识?比如,城里的孩子可以随父母到贫困山区,与那里的同龄孩子结对子、交朋友,当这些孩子成人之后,他们之间的友好感情完全可以消除贫富阶层之间的隔阂。慈善组织也可以开展郊游与扶贫等活动,有些旅游爱好者集体组团,带着全家人一起到偏远山区游览,他们随身带去一些大米、面粉、食用油、衣物、蔬菜、玩具、图书及其他日用品,送给村民并在村民家里用餐,村里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交朋友,他们之间的纯洁感情一定会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印迹。这其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休闲娱乐活动,但可以培养孩子的慈善之心,这种形式实际上已经被许多人所采纳。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形式的慈善行为。

再次,慈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与主题。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遏制的,即使是在人类最黑暗的历史时期,社会自身也在顽强地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社会发展的进程或迅猛或缓慢,但是,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是历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重要问题,学者也莫衷一是。我的粗浅认识是,生产力的进步与生产关系的调整,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而且这是最主要的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综合体,不仅有经济的发展,也有政治的改革,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黑格尔所说,“恶”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固然有其道理,但我还认为,“善”欲同样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动力。如果没有慈善,一个社会就会发生极大的倾斜,那些贫穷的人得不到社会和富人的救助,就会发生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后果可能比地震、洪涝、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更加严重。

2013年的超级台风“海燕”,给菲律宾、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造成极大危害,在这场台风中,菲律宾死亡人数达到5000余人,中国尽管同样遭受到台风“海燕”的危害,却仍给予菲律宾灾民以人道主义援助,搁置两国在黄岩岛等问题上的争议,派出中国红十字会救助团,前往灾区帮助菲律宾救灾抢险。有些国外舆论却信口雌黄地指责中国政府是在“作秀”,这样舆论的心理就是黑暗的,至少是不善良的。中国人民的胸怀是宽广的,在人类遭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灾民渡过难关,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类的共同良知。因为在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救援队也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震救灾。

慈善有其极强的社会功能,任何趋恶弃善的行为都是对人类良知的亵渎。我主张在全社会、全人类大力倡行慈善,广泛宣传慈善文化,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慈善意识,以慈善化解某些社会问题和矛盾,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爱的阳光,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友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