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同一个“天堂”

同一个“天堂”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一个“天堂”如果说塔城俄罗斯族人墓地中汉文化与俄罗斯族文化的并存乃是因族际通婚和多民族家庭之故,额敏俄罗斯族人与汉人死后共埋一处则源于多民族杂居的居住形态。交错杂居的现实居住形态在人死之后得以延续,尽管有民族、宗教之分,但却共享同一个“天堂”,这正是中国俄罗斯族与兄弟民族友好交往的体现。
同一个“天堂”_中国俄罗斯族

第四节 同一个“天堂”

不同的社会对死亡的观念、死后安葬之所有不同的期待。俄罗斯族讲究人伦道德,无论生前死后都希望一家团聚,人死之后必然安置于俄罗斯族的公共墓地。墓地常有围墙、大门,有专人看护以防牲畜践踏或遭人破坏。现保存最好的是伊宁市的俄罗斯族墓地。乌鲁木齐俄罗斯族墓地始建于20世纪初,选址距原东正教教堂不远处的三甬碑高坡上。“墓地”既是俄罗斯族人死后的归宿,也是生活于世的俄罗斯族人情感的寄托。

由于日益频繁的族际通婚和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态深刻影响了墓地的形制。夫妇分属两个族群,去世后葬于一处,所立之碑一半俄文、一半汉文。其后代之墓碑亦如此,代表其血缘的两个根源。墓碑有俄文亦有“img53”字符,代表死者信仰东正教,同时也有“慈父某某某、慈母某某某之墓”的铭文表明其另一半为汉族。传统俄罗斯族人坟头的形状为梯形,顶部平而窄,底宽,以斜面相连,顶部留有细孔以供亡灵出入。此类墓地显然是以俄罗斯族文化为主导,但同时墓地中亦有“尖顶的土堆,稍有修饰”,明显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img54

同一个“天堂”

如果说塔城俄罗斯族人墓地中汉文化与俄罗斯族文化的并存乃是因族际通婚和多民族家庭之故,额敏俄罗斯族人与汉人死后共埋一处则源于多民族杂居的居住形态。东大梁墓地位于额敏县城东郊,初为汉族墓地,但近年来俄罗斯族人死后葬于此的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汉人墓和俄罗斯族人墓交错的局面。一墓碑名为“兄孙令峰之墓”,旁边即为一俄罗斯族人的墓,且在坟前赫然立着“img55”形状的木碑。当地人告诉我们,孙令峰确为汉人,其祖无俄罗斯族血统,而其“邻居”显然是初亡的俄罗斯族人,其墓的形状与汉人墓无异。据当地人说,“人亡时立木碑,一年后立石碑”乃是河南、山东汉人之俗,而当地的俄罗斯族人也逐渐借用此俗。汉人祭奠亡灵时焚烧纸钱,俄罗斯族人祭奠亡灵时点蜡烛。但额敏的俄罗斯族人除了在复活节点蜡烛外,在清明、春节等节日也开始焚烧纸钱,他们戏称“我们虽然是俄罗斯族人,但我们却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所以死后也要用到中国的纸钱”。

交错杂居的现实居住形态在人死之后得以延续,尽管有民族、宗教之分,但却共享同一个“天堂”,这正是中国俄罗斯族与兄弟民族友好交往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