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耕的礼俗

农耕的礼俗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耕的礼俗中国古代的君主都非常重视农业,“无粮不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思想深入人心,农业经济非常发达。农业习俗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耕作时令和顺序的总结,这主要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制定的。比如,水稻是中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他们在种水稻时有很多讲究。稻谷丰收后,收割的那天称为“开镰”,要事先备好酒菜,先请“五谷神”,然后再收割。比如,对土地神、五谷神、农神、灶神的祭拜。
农耕的礼俗_风土人情读本

农耕的礼俗

中国古代的君主都非常重视农业,“无粮不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思想深入人心,农业经济非常发达。农业习俗便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因此这类民俗包含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农业习俗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耕作时令和顺序的总结,这主要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制定的。例如,“过了惊蛰节,耕田忙不歇”意思是在惊蛰之后就要开始耕种了。“芒种忙忙栽,夏至秧怀胎”意思是在芒种时要抓紧时间栽种,这样到了夏至时秧苗才能结果实,这也说明“芒种”是播种的最后时机。“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提醒人们在清明节时种瓜和豆两种植物。“七月犁田一碗油,八月犁田半碗油,九月犁田无搞头,胡豆点到寒露口,种一升来打一斗”,这是在说犁田的时间越早收获的果实就越多,而时间越晚就越难收获粮食。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就在农具制作、播种、除草、耕作等方面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指导着人们长期以来的生产。比如,水稻是中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他们在种水稻时有很多讲究。下谷种时,下田的人必须饱餐一顿。因为人们认为,只有肚子吃得饱,才能谷子下得匀。第一次拔秧那天,又称“开秧门”,必须事先选日子,有“二八不开秧门”的说法,另外,开秧门时要先点上蜡烛到田地四周烧一烧,求土地神保佑,然后才可开始拔秧。种田的最后一天又称“关秧门”,这一天的晚饭必须多做几道好菜。稻谷丰收后,收割的那天称为“开镰”,要事先备好酒菜,先请“五谷神”,然后再收割。

古时候,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自然力主导着农业生产的丰收或歉收,所以人们对自然力充满了敬畏,甚至认为存在着主宰自然的神灵。那时候的人们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祭拜主管农业耕作的神灵。比如,对土地神、五谷神、农神、灶神的祭拜。乡民们普遍对土地十分崇拜,认为“敬老有福,敬土有谷”,把对土地的爱护看作和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重要,每个村庄都建有土地庙供奉土地神,认为田地收成的好坏全由土地神说了算,所以在种田前、收获后,都要祭拜土地神。此外,人们认为厨房里的锅灶也有神灵主管着,因此每逢有了好吃的总要先祭拜一下灶神。比如,在收获了新米后,人们要开始吃“新米饭”了。这与过节一样,需买来鱼肉等好菜,吃饭前还需先敬拜天神和灶神。盛出的第一碗饭要端到大门口配上酒菜,由男主人烧香跪拜,感谢上天保佑,希望来年可以继续丰收。盛出的第二碗饭用来祭拜灶神。然后,人们才可以吃饭。

当然,除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外,人们还有很多禁忌。例如在有些地区,正月初十忌有风,认为会有灾难。农业禁忌一方面是人们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

词语解释

1.深入人心          shēn rù rén xīn

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接受。

2.时令            shí lìng

季节,也指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农事的政令。

3.五谷丰登,六蓄兴旺     wǔ gǔ fēng dēng,liù chù xīng wàng

农作物丰收,家畜、家禽兴旺。

4.镰             lián

收割庄稼的一种农具。

5.歉收            qiàn shōu

收获的果实少。

6.主宰            zhǔ zǎi

主管,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