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民旁听制度的发展概况

公民旁听制度的发展概况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民旁听制度最早始于16世纪的英国议会。我国的公民旁听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
公民旁听制度的发展概况_昆明市2008年年度社科规划课题成果选(上)

一、公民旁听制度的发展概况

公民旁听制度是指具有合法身份的公民凭有效证件遵循一定的规则、程序、要求,旁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制度。

公民旁听制度最早始于16世纪的英国议会。随着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在西方各国相继确立,遵循议会议事公开原则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旁听制度逐步建立。旁听制度是基于公民知情权而设立的,初衷在于满足公众知情知政的需要。这一制度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已经发展成为代议制民主的通行惯例和突出特色。纵观世界上各种民主体制,公民旁听制度是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体现政治透明度、决策公开性和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不断实践探索,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例如,德国联邦议会每年为成千上万的旁听者敞开大门,设立专门机构受理参观和旁听事宜,并且从旁听席的设置等方面都体现出对旁听制度的高度重视。

我国的公民旁听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了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但在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按国际惯例邀请外国驻华使节旁听全体会议外,没有真正建立公民旁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相继成立了常务委员会,地方人大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进一步畅通,为公民旁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立公民旁听制度,首先,它是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借鉴和发展;其次,它依赖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第三,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所孕育出来的新生事物;第四,它的宗旨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知政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1985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常委会最早邀请公民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从此,“旁听人大会议”的消息经常在大众新闻媒体中传播,并引起公众的积极反响,公民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1989年1月,昆明市第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拓展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让更多的公民直接了解昆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内容、程序、方式,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出台了公民旁听办法,正式建立公民旁听制度,在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会议设立了公民旁听席。在八届人大两年多的任期内,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邀请各民主党派、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矿企业职工以及青年学生、街道居民和新闻工作者共520人次,旁听3次人代会和14次常委会会议,对我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立公民旁听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

198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从第七届二次会议开始设立了旁听席,邀请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旁听常委会会议,以后这项制度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

1999年新春伊始,贵阳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首次尝试“市民旁听并可作建议性发言制度”,开展4年多就吸引了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468人旁听了39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200多条建议,对国家机关改进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法制报》和《中国人大》等10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