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究竟能够做什么呢

人类究竟能够做什么呢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人,这个善于从细节处打造“寂灭为乐”的民族,他们在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不可知的天灾,人类究竟能够做什么?实际上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回答的是人应该知道什么。那么,作为岛国的日本人,他们最应该知道的是什么呢?战后以经济动物傲称世界的日本人,真可谓财欲满满,头脑发昏。什么叫“意气被阻丧了”呢?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技术抑止”这个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大地震/大海啸/核泄漏。这是地球上从未有过的三位一体的巨型复合灾难,定格在了3·11这个特殊的时间记号上。3·11,这一天向大地袭来的能量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45倍,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145倍。45米高的巨大海啸就像一望无际的重油,又黑又重,用推倒一切的破坏力,吞没地上的一切:房屋,桥梁,船只,汽车……当然还有活生生的人。何谓世界末日?何谓日本沉没?人们说就是3·11。

问题是3·11已经终结了吗?只要看看用于封闭四座核电机组的石棺,光建造就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只要看看放射性废弃物的保管和处理,需要数百年甚至数万年的时间,就知道3·11原来是个无法短缩的无限长。人们再努力,再有意图,就是没有使其快点收场的能力。日本人,这个善于从细节处打造“寂灭为乐”的民族,他们在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不可知的天灾,人类究竟能够做什么?他们的学者和教授,他们的作家和艺术家,都想无限地接近这个答案,书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如河出书房编辑部编撰的《作为思想的3·11》、《作为历史的3·11》,笠井洁的《8·15和3·11——战后史的死角》,片田敏孝的《不死人的防灾》,茂木健一郎和竹内薰的《3·11以后》,山胁直司的《公共哲学的回答——3·11冲击之后》,浅田次郎等的《核电,生命,日本人》,柳田邦男的《想定外的圈套》等。

是啊,人类究竟能够做什么呢?实际上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回答的是人应该知道什么。那么,作为岛国的日本人,他们最应该知道的是什么呢?他们应该知道进入到21世纪的十几年间,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几次7级以上的地震,他们应该知道整个20世纪的100年间,这块土地上又发生了多少次7级以上的地震,寻找这方面的数据并不困难,日本人有重视数据的嗜好。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12年的12年间,日本共发生了19次七级以上的地震。其中2004年的“新潟中越”地震,死者超过68人;2007年的宫城岩手内陆冲地震,死者为23人。而过去的20世纪百年间,日本共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61次。特别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死者高达105000人;1995年神户大地震,死者为6437人。一个国家被搁置在如此险恶的活断层和地震带上,实为世界罕见,只能叹为宿命。

既然地震风险是世界罕见,那么就生出一个问题:在这块土地上,是否还能冒险建造核电站?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相信和追求所谓最大公约数的“善的公正”社会的同时,牺牲了“公共性”这个公共哲学最本质的东西。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经济增长是否就是人类的唯一?进步是否就是历史的永恒主题?天灾蕴含了人祸,人祸又推进了天灾的深度。在总面积只有37万平方千米,一年有感和无感地震达到13万次的国土上,却修建了57座核电站、300多个核电机组。战后以经济动物傲称世界的日本人,真可谓财欲满满,头脑发昏。照日本哲学家田岛正树在《作为思想的3·11》(河出书房,2012年)中的说法,这场大地震使得我们的“意气被阻丧了”。什么叫“意气被阻丧了”呢?就是没有开始没有终结的经济发展的“意气”(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心气)被阻丧了。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技术抑止”这个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什么叫技术抑止?就是说我有能力制造这个尖端的东西,但我现在不造。但一旦有需要,还是可以立马制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