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县举办第三节思想素质活动

环县举办第三节思想素质活动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将全体共产党员、广大干部职工作为重点对象来抓,收到明显成效。如县纪委副书记田永武2007年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列席中纪委七次全会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思想素质_环县人口志

第三节 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人们理想信仰、道德风尚、文化修养、纪律作风等的综合反映,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共和国成立以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县委适时组织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三讲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凝聚人,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从而使环县人口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0世纪50年代,全县人民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并通过电影、幻灯片、广播、黑板报等媒体和大小报告会,参观展览等形式,自觉接受党的政策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进一步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务。广大农民落实党的政策,很快走上集体化道路;广大知识分子在党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感召下,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自觉接受改造和锻炼,为全县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通过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学习和教育,禁固的思想得到解放,自由、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并在县委号召下,到处办起了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学习组织,掀起了千人教万人学的扫盲识字高潮,促进了工农教育进程和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这一时期后期,尽管时有“左倾”思潮影响,但人们情绪高涨,精神焕发,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

60年代初,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坚持开展救灾生产自救,尽快度过了“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的“难关”,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人们爱国、爱社的集体主义思想得到提高。到70年代中、后期,全县呈现社会稳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进取创业的大好局面。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后的起初几年,县委先后组织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辩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大讨论等活动,发动全县人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消除“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消极影响,被禁固、僵化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全县人民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心一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不断焕发。主要表现是: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性不断提高。在历史转折新时期,县委首先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活动。经过几年努力,使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人心,邓小平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个有利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理论沁人心脾。1986年是环县解放五十周年,以此为契机,全县进一步开展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环县解放五十周年革命与建设成就展览、摄影书画展览,编排演出了大型歌剧《光辉的历程》等,整个宣传庆祝活动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情怀,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宏枢、胡茂林、鲁俊锦,全省劳模黄占吉、刘平华,优秀共产党员魏治成,集资办学先进个人胡占海、常世英等众多先进模范人物。如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鲁俊锦,1987年担任小学教师以来,办学成绩突出,先后荣获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并赴京参加过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的亲切接见。省劳模黄占吉,1988年担任村支书以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修公路、建学校、拉农电、修街道、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使黄寨柯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深受群众拥护和好评,先后被庆阳市委、环县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05年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img157

鲁俊锦

img158

田永武

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县遵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扎实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先将全体共产党员、广大干部职工作为重点对象来抓,收到明显成效。通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及向孔繁生、李素丽、沈为众等一批先进典型学习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执政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宗旨意识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不断增强。2005年后,通过陆续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抓作风、比贡献、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等,使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突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办事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在这些教育活动期间,全县累计组织集体学习830场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12场次,专题辅导150场次,干部职工人均记写学习心得笔记2.5万字以上,撰写理论文章210多篇。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模范人物大量涌现,2005年以来,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优秀基层党组织250个,优秀共产党员503名。如县纪委副书记田永武2007年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列席中纪委七次全会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普通农民党员苏振军(车道乡万安村人),1987年以来,个人借贷集资11万余元,组织周围群众先后花10多年时间,修通40余公里乡、村道路,使沿途2万多群众受益,并自发营造千亩生态林,栽植各类树木22万株。其事迹被《甘肃日报》和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等媒体制作的《山那边的歌》影视片广泛报道、宣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img159

尚兆文

思想境界、社会风尚不断进步。在开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四个现代化”总体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统一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重点,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妥善处理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使全县人民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党的十二大以来,环县陆续开展了“五讲四美”宣传活动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活动,教育全县人民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干挠,保持了“方向正、人心聚、步调齐”和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1996年以来,随着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深入贯彻,全县人民更加团结向上,而且快速兴起了办教育、学科技,争做“四有”新人的科教兴县热潮。止2008年,58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全部接受了中国农业函授大学学习教育;涌现出农业科技人员1905名;农村各种农机具推广应用迅速发展,农用车、大中小型拖拉机等机械9066台,每个行政村平均37台。2009年,当年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60.3万亩,有条件的川区建起日光温室270座(亩)、瓜蔬大棚1500座(亩)。广大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在连续五次“普法”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坚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全县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丑恶现象、违法犯罪和邻里纠纷不断减少,尊老爱幼、互敬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得到发扬。汶川、玉树、舟曲几次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县干部、群众自愿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总值227.9万元。农民企业家杨树东(虎洞乡半个城人,共产党员),2000年创办杏产品加工厂,止2009年,安排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人,年产值500余万元;在历年的县、市人大代表会上,提交“公路建设”、“无电村通电”、“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事关国计民生的议案建议30多件;为天池乡三姐妹考上同一所大学每年资助3000元,四年共资助12000元帮其完成学业;1999年为半个城村通电捐助7000元;2003年为防非典,给县疾控中心捐资5000元;2004年家乡修建小学,捐助3000元。个体出租车司机尚兆文,2001年7月在不顾个人安危的情况下,配合公安部门破获重大抢劫杀人案,擒获犯罪分子,被中宣部、中央综治委等部门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全县人民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晚婚、晚育、少生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有力地推动全县计生工作进入基本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城乡人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02年以来,举办大型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2届,利用节庆日举办群众性文艺活动200余场次;建起乡镇文化站21个,文化大院21处,农家书屋245个,电视覆盖率达到79.7%;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普遍重视,50家民间皮影戏班经常利用农闲或节假日活跃在城乡,2005年以来,已有36名民间皮影艺人先后6次赴西欧8国开展了交流展演活动;共建起文化产品加工、营销厂、店20个,近千人参与皮影雕刻、刺绣等民间工艺品开发,其规模和产值亦有长足发展。

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不断高涨。在不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从实际出发,引导全县人民不断解决阻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90年代初,曾围绕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开展了解放思想,脱贫致富大讨论活动;1999年结合共和国成立5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庆祝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发颂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后又组织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县精神探讨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思路愈来愈明确,脱贫致富的信心愈来愈高。特别是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对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信心更足,并不断转化为艰苦创业、积极奉献的精神追求。进入21世纪十年来,由于大力开展了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多数年份遭受干旱、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袭击的情况下,农牧业生产仍保持稳定增收的势头。2009年粮食产量达13.78万吨,比2001年9.92万吨增长38.91%;农民人均纯收入2179元,比2001年1048元增长1.08倍。草畜大县、小杂粮基地建设已成规模。工业、企业得到空前发展。仅非公有制工业、企业2008年已达463个,年产值6152万元,比2001年1251万元增长3.98倍。环江新区开发建设已形成较大规模,使县城容纳居民由2001年不足2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5万人以上,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亦有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19.5亿元,比2001年4.77亿元增长3.09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