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福利国家的概念及作用

福利国家的概念及作用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福利国家的概念正在变化。福利国家发展是近代以来的一种现象,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德英等国。社会福利的责任由家庭、宗教团体、社区等承担。二是保守组合主义福利国家,体现为中度去商品化程度,政府给付的取得资格主要是依据个人过去所缴社会保险费及职业身份;此类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文献中已指出这些国家有共同特征。

福利国家的概念

费德力可(Federico)(1997)认为,责任、资源和服务是社会福利的三大要素。

与社会政策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福利国家指政府保障每个国民的最低收入、营养、健康、住宅、教育之水平,有四个特征:一是国家介入市场经济,二是国家保障每位国民的最基本需要,三是福利是一种权利而非慈善,四是福利提供具有强制性、集体性及非差别性(林万亿,1994:7—13)。

福利国家的概念正在变化。福利国家发展是近代以来的一种现象,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德英等国。社会福利的责任由家庭、宗教团体、社区等承担。福利国家一词则最早出现于1941年坦普尔(Temple)所著的《公民和教徒》(Citizen and Churchman)一书(林万亿,1994:7)。二次大战后,福利国家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也日益重要,但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以政府为主导的福利国家形态受到挑战。因此,西方国家近年来的福利发展在政府与民间的角色分工、国家与人民的权利与义务上都有所调整。

威伦斯基和利伯劳克斯(1958)将社会福利分为剩余性福利(residual welfare)和制度性福利(institutional welfare)。前者就是社会福利只扮演常态结构及家庭和市场崩溃之后的补救措施,政府有限介入福利分配;后者视福利服务扮演常态第一线的角色,强调个人福利乃是社会的责任,主张最低原则,所有国民无条件地被给予基本生存的权利,市场不可扮演初级的福利分配功能,政府应该承担此责任。

埃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1990)根据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程度与社会阶层化(social stratification)程度将发达工业国家的福利区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去商品化程度指社会福利是否是一种权利的程度,人民维持生活不需要依赖市场的程度;社会阶层化程度指社会政策促成社会阶层形成的程度。三大福利国家类型中,一是自由主义福利国家(liberal welfare state),去商品化程度低,低收入者依赖国家,而经济能力较好者可从市场购买服务;此类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二是保守组合主义福利国家(conservative-corporatist welfare state),体现为中度去商品化程度,政府给付的取得资格主要是依据个人过去所缴社会保险费及职业身份;此类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三是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social-democratic welfare state),表现为高度去商品化,普及式的政府给付,高度均等的给付水平;此类国家包括挪威、瑞典、丹麦、荷兰等。

许多学者对上述分类提出批评。主要批评包括:(A)缺乏对地中海国家的适当分类,埃斯平安德森只分析了意大利,并未包含西班牙、葡萄牙与希腊。文献中已指出这些国家有共同特征。除了希腊,其他都是天主教国家,具有强烈的家庭主义。因此,南欧国家有其不同类型。(B)缺乏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适当分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有特别社会保障制度,不同于自由主义福利国家。这两国虽重视资产调查的社会政策,但所订的资产调查限制不多,所以大多数人口都可领取一些政府的给付;换言之,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有范围较广的资产调查政策。同时又重视运用薪资控制与就业安全政策(而非政府的社会福利)来保障人民生活。(C)缺乏对性别议题的讨论,相关议题包括了家庭在福利提供与照顾责任上的角色、女性参与劳动市场的状况等(Arts&Gelissen,2002)。

以西方福利模式审视东方社会,和以独特视角提炼东方社会的福利模式,都是社会福利中极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东亚的社会福利经验渐受重视。东亚模式有几个特质:(A)较重视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居于次要地位。(B)社会福利经费与人事支出较有限,重视财务资源的投入具有生产性目的(如国民教育)。(C)政府提供的收入安全网较薄弱,社会福利对工作诱因兼有正负影响。(D)不鼓励对政府的依赖,重视其他部门(如家庭、社区、雇主等)的角色。(E)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性,可以为政府提供资金,投资于国内的相关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White&Goodman,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