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的需要和发展

人类的需要和发展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概念。本节第一段中领取低保的母亲要求另增补助的理由中,“希望丈夫和孩子以其为荣”可归入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中的“尊重”需要;“在寻找做模特的工作”,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可归入“生理(生存)”需要,按托尔的阶段性需求说可视为成年人的“工作准备和参加社会生产”需要,按埃里克森的任务和危机说又可视为“加入社会”和“工作”需要。
普通需要_社会工作概论

1.普通需要

人类需要是社会工作的出发点。社会工作的人类需要与经济学的需求(demand)内涵不同,前者具有“必要”、“紧迫”等含义。

何谓需要,见仁见智。社会工作辞典认为,“需要是为了生存、幸福和完善而体现的生理、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参见Macarov,1995:18)。马可罗夫指出:“社会工作中的需要至少有五个角度,即冲动、短缺、要求、资源和问题。”(Macorov,1995:18—19)由于需要的概念比较多元,判定何谓需要就较困难。如,领取低保的母亲要求另增补助,并准备花大部分收入购买时新衣服。其理由如下:穿得不好觉得压抑,购物是其嗜好,希望丈夫和孩子以其为荣,对丈夫饮酒支出很多进行报复,丈夫不会给钱买衣服,在寻找做模特的工作需穿得好一点。上述哪个理由符合社会工作的理念,可视为一种普通需要?

对于普通需要的界定虽然众多,但是参考多个代表性定义显然有利于把握其本质和内涵。层次说、整体说、阶段说、任务和危机说分别就不同视角对此作了说明。

需要层次说。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说(a hierarchy of human needs)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概念。其主要观点如下(1954):其一,人类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五种需要。如,衣食住行属于生理需要;法制完善、社会稳定归于安全需要;拥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有了归属和爱;具有自尊和获得他人尊重就满足了尊重需要;获得提升就感受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其二,某些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基本。上述需要组成由生理需要依次到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需要的金字塔。其三,人们按特定次序满足需要,只有当低层次需要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可以满足。需要层次说对社会工作发生了重要影响,社会工作实务大多是围绕低层次需要展开的。但是,该理论不能说明需要满足中的某些现象。弱势人士不愿享受福利以免被贴上标签,就是尊重需要高于生理需要的具体事例;危机时安全至上也说明了安全需要在特定时刻的重要性。可见,在某些情况下,不同需要不一定按层次高低顺序,多个层面需要也可能同时发生。整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和现实中诸多案例,可以认为,需求层次说其实描述的是最大多数人、极大部分场景中的需要状况,特殊人物、特殊场景下可能并不遵循上述法则。

整体需要说。佩尔曼(Perlman)的整体需要说(biopsychosocial whole,参见Federico&Whitaker,1997:Chp.2)认为,人类需要是过去—现在—将来的生理—心理—社会的组合。详而言之,人类需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角度;作为生理和生物的人,人会根据过去体验、现在状况和将来预期,借助人际联系和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模式寻求需要满足。如,人们希望所得岗位离家不远(生理上不辛苦)、压力不大(心理上放松)和有地位(社会上有发展);由于几者往往矛盾,求职者就可能根据自己和他人的求职和发展经验,选择离家较远、压力较大但未来有发展的职位。可见,人类需要并非单一的,多种需要往往混合在一起,人类行为是整合诸多需要的结果。

阶段性需求说。托尔(Towle,1965)认为,普通需要就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的需要,如身体健康、个人发展、情感成熟、智力发展、与他人联系和精神需求等(Federico,1997:56)。在不同年龄段,人类的普遍需要有所不同。(A)在婴儿及儿童阶段,感到安全、得到爱和关心、有学习机会是其普遍需要,需要未满足就会产生情感混乱。婴儿获得母爱,可使他产生愉快的情绪,促进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身心健康,人格健康。(B)在青少年阶段,自我依靠、身份认同、体现多重角色是普遍需要,如对自己究竟是孩子还是成人把握不定,就会有失落感从而渴求保护。顾东辉、桂勇发现(2002),在社区青少年中,16—17岁是问题高发区,偷窃和抢劫比例较高;18—21岁青少年的斗殴伤害、吸毒的比例明显上升,犯罪类型也变得复杂。(C)在成年阶段,工作准备和参加社会生产是普遍需要;在老年阶段,经济和情感需要特别重要。根据上述原理,就容易理解为什么青少年偏差行为较多,为什么老年人特别节省。

任务和危机说。埃里克森(Erikson,1959)认为,人类需要与人生任务紧密相关,如果任务没有完成,他们就会面临危机。根据该理论,人生任务之一是获得基本信任,如果没有获得这种信任,人就会有一种怀疑;疑人不用和用人不疑就体现了该原理。人生任务之二是自主,如果没有实现自主,人就会感到害羞和疑虑;因此,较独立自主的人士就较有自信和自尊。人生任务之三是融入社会,如果没有完成该任务,人就可能犯罪;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化不佳的青少年有较多偏差行为就是该原理的体现。人生任务之四是进行工作,如果没有工作或失去工作,人就可能有自卑感;不少失业人士就会悲观地看待人生和未来。人生任务之五是获得身份,如果身份不明就会出现角色混乱,如,青少年逐步独立但对自己是谁、是成人还是孩子、应该做什么、自己的性别角色等产生混乱,因此比较迷茫。人生任务之六是发展亲密关系,如果没有要好的同性朋友或异性伴侣,人就会觉得孤独。人生任务之七是生育,涉及是否结婚、何时结婚、是否要孩子等议题,如果不能生育就成为一个危机。人生任务之八是自我完善,如果经努力仍不能自我实现,人就会感到绝望。

从什么视角界定需要会导致相应的社会工作手法。

根据不同视角,人类需要有不同分类方法。本节第一段中领取低保的母亲要求另增补助的理由中,“希望丈夫和孩子以其为荣”可归入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中的“尊重”需要;“在寻找做模特的工作”,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可归入“生理(生存)”需要,按托尔的阶段性需求说可视为成年人的“工作准备和参加社会生产”需要,按埃里克森的任务和危机说又可视为“加入社会”和“工作”需要。可见,同一议题在不同视角中的界定有所差异,借助多个视角剖析同一事物显然比单一视角更客观和全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