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及预防

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及预防

时间:2022-04-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逃税罪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以及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逃税罪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以及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逃税罪的犯罪构成

逃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税收的管理制度。逃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常见行为方式有:一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四是使用假发票。不进行纳税申报:包括不进行税务登记、不申报纳税或经税务机关通知后拒不申报。逃税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税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和过失。

(二)逃税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的规定,纳税人犯逃税罪,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犯逃税罪,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上述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

二、抗税罪

抗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国家税收征管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一)抗税罪的认定

抗税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制度,又包括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

在认定这类案件性质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抗税罪的手段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如果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是以谩骂、耍赖等方法以达到拖欠税款目的的,不构成抗税罪。

第二,区分抗税罪与因抗税而导致其他犯罪的界限。抗税的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因暴力方法而故意造成税务人员伤害或者死亡的,其暴力方法已经超出了抗税罪的范围,应当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因暴力方法而过失造成税务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仍然应当以抗税罪定罪处罚。

(二)抗税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聚众抗税的首要分子;抗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多次抗税的;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具有其他严重情节。

犯本罪被判处罚金的,在执行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

三、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犯罪的预防

要控制和防范上述刑事风险,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熟悉和掌握以上犯罪的主体界限和行为标准,杜绝刑事风险的产生。除此之外,加强和完善税务管理,是防范缴税工作风险的治本之策。企事业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税务管理:第一,加强依法纳税的意识;第二,学习法律法规,掌握纳税的规定和流程;第三,依法保存和管理账簿;第四,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第五,定期进行税务检查,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