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城市记忆工程

实施城市记忆工程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城市记忆工程 服务城市建设发展上海市档案局城市记忆工程,是抢救城市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弘扬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和谐的继往开来的宏伟工程。
实施城市记忆工程_城市记忆与档案

实施城市记忆工程 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上海市档案局

城市记忆工程,是抢救城市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弘扬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和谐的继往开来的宏伟工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档案局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定并实施“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列入计划,组织实施

2006年,上海制定并启动“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作为《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组织实施。2006年上海市档案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上海档案事业将以建设“城市记忆开发工程”为抓手,加强收集、征集、整合、发掘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文献、图片和声像资料等各种档案信息资源,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面向社会推出各类档案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以市和区县档案馆为主干,以各街道、乡镇为网点,推进全市档案部门之间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全市档案公共服务网络化体系。同时,着力提高各级档案机构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水平,以建设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总库为核心,扎实推进全市跨行业、跨部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档案服务。2007年,市领导在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要求要以统筹规划、优化服务为导向,以“城市记忆开发工程”为抓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加强档案资源整合。要以“城市记忆开发工程”为载体,科学整合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各级档案机构资源共建共享水平,特别要围绕筹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强化对反映上海历史、人文和地方特色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使档案这一“城市记忆”的重要构成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要。

实施“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旨在抢救性地收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料,完整记录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为构筑和完善城市记忆、塑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提供服务。从抢救性征集、数字化记忆、信息技术支撑和多样化服务等方面构建“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通过有关各方的联动,将形成记录上海历史、服务上海发展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档案数据库和网络化服务平台。

二、开展研究,科学实施

“城市记忆开发工程”的启动和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矛盾和问题,需要相应的理论予以回答和阐释。同时,只有对已有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并将之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才能勾勒发展的轮廓,发现运动的规律,从而不断推进“城市记忆开发工程”的科学实施。

结合《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记忆开发工程”的实施,我们组织了《“城市记忆”档案文献资源整合研究》课题研究,并分别列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档案局项目。该课题以调研上海市的城市记忆档案文献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为重点,探索城市记忆档案文献资源整合利用的规律,并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工作实践提供指导。该课题对城市记忆的内涵及对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档案文献在城市记忆中的重要作用、城市记忆档案文献资源的构成及分布现状、资源整合的主体、资源整合的障碍、资源整合及开发利用的原则、机制、方法和措施等进行了研究。

三、围绕重点,有效实施

在“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我们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开发利用为路径,以保护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目的,以百年名企、百年老校、著名人物和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项目档案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1.加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

一是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重要档案的监管。我们先后与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档案移交工作会议、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执委会档案工作会议等,加强对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近年来,我们加强对世博园区档案管理指导;组织对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苏州河综合治理、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等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进行登记、检查和验收;同时,还建立了企业改制重组档案流向的登记备案制度,对企业改制重组中档案的流向和保管进行监管。二是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重要档案的收集。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档案被接收进馆,其中有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第四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二十四届世界港口大会、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第二十八届世界软件工程师大会、中法互办文化年(上海)活动等档案。对反映建国后上海国有企业发展轨迹具有重要价值的部分破产转制等企业档案接收进馆,其中纺织企业就接收了16万余卷。与上海城市发展相关的著名人物的档案资料征集进馆,其中有巴金、夏征农、夏衍、王元化等著名人物的档案资料。与此同时,一批与民生相关的百姓档案也被陆续征集进馆。三是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重要档案信息的整合。上海市档案馆和有关区档案馆共同编制了《上海著名街区变迁图片专题目录》。专题目录汇总了市和部分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中有关上海“十大名街”(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路、人民大道、四川北路、中山东一路、福州路、延安路、金陵路、长寿路)、“十二大街区”(豫园、陆家嘴、徐家汇、新虹桥、静安寺、不夜城、五角场、新天地、打浦桥、提篮桥、曹家渡、十六铺)共2862张相关图片的检索条目。上海市档案馆和上海市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合作收集、整理、开发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上海拥有286家老字号企业,其中有51家入选国家商务部组织评选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老字号企业档案资源面临散乱、损坏、遗失的困境。上海市档案馆与上海市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商定从资源调查、收集建库、形象拍摄、创建展示平台、编研出版丛书和画册、开办论坛、组织培训、立法调研等8个方面进行项目合作,为保护、传承、发展中华老字号品牌提供档案服务。上海市档案馆还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就征集和利用百年老校档案资料进行了合作。

2.举办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和讲座

上海市档案馆在外滩新馆常设主题展《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以珍贵的档案史料和现代展示手段,引领人们走进历史长廊,穿越百年沧桑,触摸发展脉络,感悟时代特征。城市记忆系列展如《上海婚姻习俗展》、《上海著名街区展》等则以新的视点重构历史瞬间,还原生活图景,刻画城市发展的若干侧面和细节。上海市档案馆作为上海标志性文化品牌“东方讲坛”举办点,融入社会化共建、开放式共享的社会教育大平台,力图以档案为元素、历史为背景、文化为视角,还原上海的城市记忆。2007年,上海市档案馆和市档案学会整合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又策划了东方讲坛“城市记忆·上海的故事”系列讲座。系列讲座以上海城市发展为主线,突出百年企业、百年名校、著名人物、城市建设等方面内容,邀请档案馆和馆外有关专家、学者作讲演,追寻上海城市发展轨迹。目前已举办了《从上海镇到上海市》、《上海的商业文化》、《上海的民俗文化》等3讲。上海东方电视台对讲座作了全程录像,并在该台的“东方大讲坛”栏目中播出。

3.开发以城市记忆为内容的档案文化产品

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推出了《城市记忆》系列图书,包括《外滩传奇》、《石库门前》、《车影行踪》、《学堂春秋》和《职场丽人》等5种,以城市、生活和人为主线,厘清城市发展脉络。同时,还编辑或合作编辑出版了《城市记忆》、《上海老工业》、《上海著名街区》等大型图册。上海市档案馆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一本以档案内容为揭示对象的大众性文化月刊《档案春秋》,以刊物为平台,在对城市记忆档案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又收集了一批珍贵的口述档案,丰富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上海市档案馆与上影集团永乐文化传播公司合作,拍摄完成并出版发行百集电视专题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该片以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为主线,依托上海近代历史档案,辅以对历史事件亲历者或学者的采访,再现近代上海的“城市与生活”。上海市档案馆还与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透视”栏目合作制作城市档案系列节目,通过家庭账本、戏曲说明书收藏和南京路变迁、恢复高考、“司麦脱”衬衫的兴衰、居委会的发展、徐家汇交通枢纽的形成等档案文献、影像资料的展现及对有关人物的采访报道,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多视角地反映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在2006年“十一”黄金周的黄金时段播出,社会反响很好。

4.申请建设覆盖全市的“城市数字记忆工程”

为适应“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上海市档案馆积极向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建设覆盖全市的“城市数字记忆工程”。通过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保存、管理、整合和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手段,并形成较为完备的城市记忆数据库,为跨行业、跨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提供有效途径,为社会各界提供开放式、网络化、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为弘扬上海城市文化和塑造城市精神服务。该建设项目主要内容是“三网(互联网、公务网、局域网)并进”建设上海档案信息资源总库,即利用互联网建设上海档案信息网站群;利用公务网构建以市档案馆为核心,以各区县档案馆为依托,以各专门、部门档案馆和市级机关档案室为基础的统一规划、分布式管理、共建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总库;利用局域网建设各单位档案信息中心。

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体现了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自觉。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对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开发利用、档案公共服务和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贡献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