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瓜叶片、叶柄、茎均感病。叶片感病,叶正面出现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最适温度16~24℃和75%相对湿度下,有利白粉病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1.病原 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Poll=S.cucurbitae(Jacz)Zhao,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
2.识别方法 白粉病,俗称白毛,常发性病害,发生在黄瓜生长的中后期。黄瓜叶片、叶柄、茎均感病。但多见于叶片。叶片感病,叶正面出现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病斑灰白色,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3.发生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最适温度16~24℃和75%相对湿度下,有利白粉病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4.防治药剂
(1)三唑酮(粉锈宁)
剂型:15%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始期。
使用方法:15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持效期长,对瓜类、蔬菜,在收获前15天内停止施药;易燃,应远离火源。
(2)氟菌唑(特富灵)
剂型:30%悬浮剂。
防治时期:发病始期。
使用方法:15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不可与波尔多液等碱性和酸性农药等物质混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