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的维持功能

教育的维持功能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教育注重公平而忽视效率,统得过多过死的教育体制使学校内部缺乏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办学的活力和效率。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比较,前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维持功能,而后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适应功能和建构功能。三是教育文本的制定和教育行动的展开缺乏整合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的意识。
教育的维持功能_教育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三、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之间的协调

教育维持社会运行的功能、适应社会变革的功能、建构社会未来的功能之间的协调,指的是教育文本、教育行动、毕业生个体身心发展,既要体现维持社会良性运行对教育的社会期待,又要体现适应社会积极变革对教育的社会期待,还要体现建构社会美好未来对教育的社会期待。

社会运行既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有规律地向前运动的方式,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承和发展的过程。社会运行包含着教育运行,又以教育运行作为必要条件,因为教育是实现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没有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运行是难以想象的。社会变革是改变社会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而任何社会变革都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为支撑的,教育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总在不断为社会变革创造着条件。社会未来是社会运行和变革的必然指向,它依赖教育,因为教育总是面向未来的。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对社会期待作出的全面正确的反映,那么,它所体现的教育功能就能维持社会良性运行、适应社会积极变革和建构社会美好未来;反之,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对社会期待作出的全面正确的反映,它所体现的教育功能就只能维持社会恶性运行、适应社会消极变革和建构社会险恶未来。这意味着,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这种积极与消极的互现、强弱的互现意味着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之间的失调。

这种失调的主要表现是:(1)教育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突出。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比较,前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维持功能,而后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适应功能和建构功能。例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教育注重公平而忽视效率,统得过多过死的教育体制使学校内部缺乏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办学的活力和效率。教育发展缺乏应有的动力,致使教育适应社会积极变革和建构社会美好未来的功能趋向弱化,而教育维持社会良性运行的功能也因缺乏效率支撑而使社会走向忽视知识、忽视人才的境地,“文化大革命”则把这种境地推向极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注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来增强学校主动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办学的活力和效率,不仅使教育的适应功能和建构功能大大增强,也使教育在维持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2)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矛盾突出。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比较,前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维持功能,而后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适应功能和建构功能。(3)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矛盾突出。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比较,前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维持功能,而后者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适应功能和建构功能。

导致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整合维持社会良性运行、适应社会积极变革、建构社会美好未来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内部缺乏活力。二是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教育行为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偏差。三是教育文本的制定和教育行动的展开缺乏整合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的意识。

因此,要促进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之间的协调,就要提高对教育的维持功能、适应功能、建构功能的认识,增强整合意识和协调意识;要把这种整合意识和协调意识贯穿于教育文本制定和教育行动展开的全过程;要正确处理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正确处理文明传承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正确处理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关系,正确处理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

【注释】

[1]陶西平:《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教育功能的本位化》,http://edu.qq.com,2008年9月28日。

[2]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徐辉、张民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