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历程的社会学解读

教育历程的社会学解读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原始社会过渡到古代社会。古代“中等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求儿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风俗礼仪和某种秘传手艺。
教育历程的社会学解读_教育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二、教育历程的社会学解读

由于缺乏有关学校出现之前的教育史料,社会学家对原始教育历史进程的社会学认识多少带有推测的意味。在集体生活中以示范和口授的方式,向儿童传授原始文化,进行那种致力于使个体适应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广义的教育活动,这也许是对原始教育形态最合乎逻辑的社会学推测。以石器工具谋生使原始部落不得不面对自身生存与延续的巨大考验,儿童被当做原始部落最宝贵的财产,教会他们如何为群体而生存成为集体活动所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尽管原始教育是广义教育历程的必经阶段,但是,本书研究的对象是狭义教育的功能,即学校教育的功能,而原始社会还没有学校教育,因此,对教育历程的社会学解读就只能从学校产生以后的古代教育开始。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发展。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了,这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原始社会过渡到古代社会。除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以外,古代社会还有两个特点: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和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但生产是以机器为主,工业和市场经济具有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教育(简称古代教育)与现代社会的教育(简称现代教育)比较,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古代教育没有明确和严格的等级界限,这与社会结构低度分化相联系,尽管如此,儿童由小到大接受教育还是有层次上的区别,接受较低层次教育仍然是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前提。古代“初等教育”主要是让儿童学习读、写、算,掌握社会生活知识,包括参加宗教和社交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实施这些教育的学校有民间办的,也有官府和教会办的。古代“中等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求儿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风俗礼仪和某种秘传手艺。古代“高等教育”是以培养统治人才和手工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垄断型”专业教育。由于学费高,古代高等教育几乎成为少数官宦富商子女的特权。古代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和专门职业知识。由于社会结构分化程度较低,古代社会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教育内容侧重道德经典和宗教教义,进而使得课程低度分化,课程结构简单,各级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互衔接。

现代教育不仅有明确和严格的等级界限,而且课程高度分化,课程结构高度复杂,各级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相互衔接。现代初等教育主要是为接受中等教育作准备,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基本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与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生活能力,前二者是为“成才”作准备,后者是为“成人”作准备。现代中等教育既要为接受高等教育作准备,又要为就业作准备,在中国,以前者为主要目的的中等教育称为普通中等教育,以后者为主要目的的中等教育称为职业中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逻辑思维方法,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职业中等教育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一门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技能。现代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的“竞争型”专业教育。取得高等学校入学资格的决定性条件不是家庭背景和有高中文凭而是高考成绩或高中结业成绩。提升高等学校文凭也要通过学习竞争来实现。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结构,使得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教育内容专注于适应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通过高度分化和相互衔接的课程结构来体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体系,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