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灌阳大红薯“红”出新天地

灌阳大红薯“红”出新天地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灌阳县志卷四“物产”栏记载,灌阳种植红薯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灌阳红薯退出了作为口粮的重要角色,面积产量逐年下滑。但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灌阳大红薯以迅猛势头发展,“红”出一片新天地。灌阳红薯产业发展实行规模种植—深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经营模式。在发展种植的同时,灌阳大力发展红薯加工业,除了鲜销,还用来加工红薯粉丝或酿酒。加工红薯粉丝以新街乡青箱村最具代表性。

灌阳大红薯“红”出新天地

img225

img226

img227

img228

20世纪70年代,广西灌阳县青年农民范国佳探索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种出了单株187.5公斤,单个红薯重42公斤,亩产8000多公斤的高产典型,创历史纪录,“灌阳大红薯”闻名全国。

“灌阳有三宝,青梨、黄薯、大红枣。”据灌阳县志卷四“物产”栏记载,灌阳种植红薯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灌阳大红薯亩产上万斤,创造了当时的历史纪录,闻名全国。改革开放后,灌阳红薯退出了作为口粮的重要角色,面积产量逐年下滑。但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灌阳大红薯以迅猛势头发展,“红”出一片新天地。

2010年全县红薯种植面积4.38万亩,亩产3000公斤左右,总产6.5万吨,初步形成以加工型、鲜薯外销型、农民自产自用型为主的三大种植消费类型。2010年,全县鲜薯外销0.9万吨,占总产的13.8%,产值1400万元,以广东、南宁、柳州、湖南市场为主;红薯粉丝及提取色素加工1.2万吨,占总产的18.4%,产值1600万元;自留加工4.4万吨,以酿酒和饲料为主。

灌阳红薯产业发展实行规模种植—深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经营模式。过去,红薯种植效益低下,发展速度缓慢;近年来,灌阳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化、间套种栽培技术,带动了红薯产业大发展,目前全县红薯间套种面积占到70%以上。在发展种植的同时,灌阳大力发展红薯加工业,除了鲜销,还用来加工红薯粉丝或酿酒。用薯酿制的美酒,取名“灌江醇”,扬名区内外,人赞“饭前喝一口,神仙跟着走”。红薯加工的粉丝,更是灌阳的一大特产,具有耐煮、纯正、口感好的特点,是区内外知名品牌,销量、价格连年攀升,定单增多。加工红薯粉丝以新街乡青箱村最具代表性。走进青箱村,小溪边、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正在磨粉、打浆、晾晒粉丝的村民。整个青箱村每年生产红薯粉丝30万公斤,本村所种的红薯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要到邻近乡村购进红薯或淀粉,粉丝销往桂林、柳州、南宁和湖南永州等地。全县有红薯粉丝和色素提取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家,桂林梁华生物有限公司以紫色红薯为主要原料提取花青素,每年可消耗鲜薯1万多吨;千家垌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桂林新宇葛业有限公司以红薯粉丝加工为主。

img229

灌阳县大力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