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稻胡麻叶斑病

稻胡麻叶斑病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稻蠕孢菌引起,由于缺肥水等原因,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秧苗受害引致苗枯,叶片受害造成叶枯,穗部受害,导致千粒重下降及空瘪粒增多,影响产量和米质。播种病谷,谷壳上潜伏的菌丝能直接侵害幼苗。稻株以叶片受害最普遍,主要在叶片上散生许多如芝麻粒大小的病斑。

1.分布与为害 水稻胡麻叶斑病又称胡麻叶枯病,分布很广,全国稻区均有发生。由稻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oryzae Breda.de Hann)引起,由于缺肥水等原因,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秧苗受害引致苗枯,叶片受害造成叶枯,穗部受害,导致千粒重下降及空瘪粒增多,影响产量和米质。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次年稻草上的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到秧田和大田,由稻苗表皮或气孔侵入。播种病谷,谷壳上潜伏的菌丝能直接侵害幼苗。水稻整个生长期间,病株上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均可再侵染。土壤缺肥、缺钾、沙质土、酸性土和长期积水田发病较重。温度25~30℃条件下,有短时间水滴或饱和湿度,即可满足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

3.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发生胡麻叶斑病。种子发芽期芽鞘受害,变成褐色,重者枯死。稻株以叶片受害最普遍,主要在叶片上散生许多如芝麻粒大小的病斑。病斑中央为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的两端无坏死线,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叶片由叶尖逐渐向下干枯,以至整株枯死。穗受害,为褐色或灰褐色,造成枯穗。谷粒早期受害,重者全粒变灰黑色,造成瘪谷。

4.防治药剂 同稻瘟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