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物遗传性状资源

生物遗传性状资源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遗传性状是生物资源一切价值的基础和来源,也是生物资源更新的基础。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保留了大量的作物品种和丰富的遗传性状资源。遗传性状资源的另一大贡献是不断提高和保持作物的抗逆性,主要方法是通过引入对某种害虫的遗传抗性而增加作物产量。遗传工程出现后,可用于遗传育种的遗传性状资源的范围从该作物的其他品种发展到了该种的野生亲缘种。遗传性状资源在非食用植物物种的育种计划中也具有重要性。

5.2.2 生物遗传性状资源

遗传性状是生物资源一切价值的基础和来源,也是生物资源更新的基础。遗传性状的利用和管理对维持生物资源生存和发展都很重要,而且对农业的价值特别明显。中国是全球最集中的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大豆水稻、茶树、猕猴桃、菜豆、柑橘、芝麻、杏、桃等最初都是在中国驯化栽培,然后传往世界各地的。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保留了大量的作物品种和丰富的遗传性状资源。目前全国在生产上起重要作用的大豆优良品种有907个,小麦有472个,各种家畜的地方品种有200多个,其中生猪就有100种左右。在世界上驯养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日趋缩小的今天,中国丰富的遗传性状基因更具有全球意义。

农业和林业中可以利用遗传多样性以提高生产率、增加生产。在同一块田地里可以种植几个品种以降低收成损失,并且可以培育新的品种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或适应不利的、变化的环境条件。喀麦隆北部的马萨(栽培五个品种的珍珠粟)、菲律宾吕宋岛的伊富高(命名200多个马铃薯品种)和安第斯山的农民(栽培了数千个马铃薯品种,其中1 000多个已经命名)都高度利用了多样化的农业系统。1930~1980年期间,美国植物育种专家利用遗传性状资源至少使水稻、大麦、大豆、小麦、棉花和甘蔗的产量增长50%,西红柿产量增长三倍,玉米、高粱和马铃薯的产量增长四倍。我国于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水稻杂交稻,在全国推广后,1976~1985年十年累计增产水稻9亿t。

遗传性状资源的另一大贡献是不断提高和保持作物的抗逆性,主要方法是通过引入对某种害虫的遗传抗性而增加作物产量。但是自然选择常有助于这些害虫很快克服这一抗性,因此必须定期引入新的遗传抗性以保持作物较高的生产率。这要求作物有充足的种质资源,即大的基因库。杀虫剂只是暂时征服害虫,只有不断提高作物的遗传抗性才能有效地抑制虫害。

遗传工程出现后,可用于遗传育种的遗传性状资源的范围从该作物的其他品种发展到了该种的野生亲缘种。作物的野生亲缘种已经对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抗病方面。比如从印度中部一个野生水稻的标本中获得抗体,使亚洲四种主要水稻有两种具有抵抗力。栽培小麦可以从野生小麦中获取遗传信息,抵抗真菌病害、干旱、冬寒和酷暑。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重视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研究和保护工作,1974年IBPGR建立了国际农业研究顾问组(CGIAR)来进行作物种质的收集和保存工作,现已有300多万份作物种质标本入库。我国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收集和保存野生大豆5 000余份、野生水稻近200份。

遗传性状资源在非食用植物物种的育种计划中也具有重要性。在牲畜育种中利用遗传性状资源已经明显增加了产量,在过去的30年中,美国平均牛奶产量翻了一番,在一个品种中因遗传改良的获益至少占增长量的25%。我国近年来由于遗传性状资源的应用,已使市场猪肉瘦肉率提高了70%以上。在内蒙古西部,阿尔巴斯白山羊的培育成功,使每只羊的产绒量提高了3~4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