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边沟及边坡

边沟及边坡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边沟是沿路基两侧布置的纵向排水沟。为防止边沟水流漫溢或产生冲刷,应尽可能利用当地有利地形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将边沟水流分段排除于路基范围之外,或引入自然沟渠,以减少边沟的集中流量。边沟边坡根据地质情况而定,内侧边坡一般为1∶1~1∶1.5,石质路段可以直立;边沟外侧边坡,通常与挖方边坡一致。

1.路拱

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将路面做成由中间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

路拱虽然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这是由于汽车自身的重力沿着路拱横坡方向的分力增加了行车的不平稳,并且当路面有水时路面与轮胎间的横向附着系数很小,更增加了侧向滑移的危险。 因此,在选择路拱的大小与形状时,应该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兼顾到行车的要求,对于不同的路面类型和行车道宽度,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降雨强度等采用不同的路拱坡度。 《标准》对路拱坡度的规定见表5.12。

表5.12 路拱坡度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位于中等强度降雨地区时,路拱坡度宜采用高值;位于严重强度降雨地区时,路拱坡度可适当增大。

分离式路基,每侧行车道可设置双向路拱,也可设置成向路基外侧倾斜的单向横坡。 但在积雪冻融地区,应设置双向路拱。

路拱的形式有抛物线形、直线接曲线形、折线形等。

土路肩由于其排水性远低于路面,为了迅速排除路面水,其横坡度一般较路拱横坡增加1%~2%。 硬路肩一般与路面采用同一横坡,也可稍大于路面。

2.边沟

(1)边沟的作用

边沟是沿路基两侧布置的纵向排水沟。 设置于挖方和低填方路段,路面和边坡水汇集到边沟内后,通过跌水井或急流槽引到桥涵进出口处或通过排水沟引到路堤坡脚以外,排离路基。

(2)边沟的纵坡

边沟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当路线纵坡为零时,边沟仍应保持0.3%~0.5%的最小纵坡。 出水口附近的纵坡应根据地形高差和地质情况作特殊设计。

(3)边沟流量

边沟的流量一般不作计算,仅做概略估计,其他排水沟渠的水流一般应避免进入边沟,但当个别的渠流量不大,拟利用一般边沟汇入桥涵时,应计算该段边沟的总流量,必要时应扩大边沟的断面尺寸。 为防止边沟水流漫溢或产生冲刷,应尽可能利用当地有利地形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将边沟水流分段排除于路基范围之外,或引入自然沟渠,以减少边沟的集中流量。

(4)边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

边沟的断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 底宽与深度一般都不应小于0.4m;干旱地区也可采用0.3m。 边沟边坡根据地质情况而定,内侧边坡一般为1∶1~1∶1.5,石质路段可以直立;边沟外侧边坡,通常与挖方边坡一致。

当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土方边沟可做成三角形,其内侧边坡可用1∶2~1∶3,外侧边坡一般为1∶1~1∶2。

当路线通过分水岭时,路堑中的石质边沟在凸形变坡点处,边沟最小深度可减至0.2m,底宽可不变。 边沟的断面形式如图5.11所示。

图5.11 边沟横断面图

3.边坡

(1)路堤边坡

路堤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以及基底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地选定。

1)填土路堤边坡

如果路堤基底情况良好,边坡高度≤20m,可参照表5.13选定其边坡坡度。 边坡高度>20m应按高路堤设计,必须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直线法、圆弧法等。

当采取其他措施,如逐层加强压实,铺砌护坡,加强排水防冲设施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边坡度。 例如,当边坡总高度不超过表5.13的上部边坡高度,采用上述措施时,可采用1∶1.25或1∶1.33的边坡坡度。

表5.13 路堤边坡坡度表

沿河受水浸淹路基的填方边坡坡度,在设计水位以下部分视填料情况可采用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采用1∶2.0~1∶3.0。 如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土填筑路堤,可采用较陡的边坡。

为了必要时便于汽车驶下公路进行疏散,在平原微丘区高度不超过1.0m的路堤,如用地条件许可,可采用不陡于1∶3的边坡。

2)填石路堤边坡

填石路堤(如图5.12所示)的边坡坡度依据其填料的大小,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而定。

图5.12 填石路堤

1—路肩以平整大块石铺砌或10cm黏土盖草皮;

2—台阶每级宽1~2m,向内反坡2%~4%

当边坡高度H≤20m时,其边坡坡度的选用可见表5.14,当H>20m时,应进行稳定验算,以决定采用其他措施。

表5.14 填石路堤边坡表

当采用砌石路基(如图5.13所示)时,其砌石边坡的内外坡和襟边宽度按照表5.15和表5.16采用。

表5.15 襟边宽度表

表5.16 砌石边坡坡度表

(2)路堑边坡

路堑或挖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和当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面排水条件有关。此外,地貌、气候等因素对其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 设计时应参考当地稳定的自然山坡和人工坡(如已建成道路的边坡等)的坡度,并结合采用的施工方法等综合考虑。

1)土质路堑边坡

土质(包括粗粒土)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边坡高度、土的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况、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时代等因素确定。 一般土质(包括粗粒土)的挖方边坡高度不宜超过30m,边坡高度≤30m时,其边坡坡度可参照表5.17选用。

2)石质路堑边坡

影响石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诸如岩性、地质构造、边坡高度、地面水及地下水、施工方法、地震作用等。 所以在确定石质路堑边坡的坡度时,应针对具体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因素作合理的调查分析,找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因素,作出合理设计。

图5.13 砌石路基

表5.17 土质挖方边坡坡度表

注:①边坡较矮或土质比较干燥的路段,可采用较陡的边坡坡度;边坡较高或土质比较潮湿的路段,可采用较缓的边坡坡度。

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较缓的边坡坡度。

③开挖后,密实程度很容易变松的砂土及砂砾等路段,应采用较缓的边坡坡度。

④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见表5.18。

表5.18 土的密实程度划分表

一般情况下,岩石挖方边坡坡度可参照表5.19确定。

表5.19 岩石路堑边坡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