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气环境演变

大气环境演变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气环境演变1.大气质量演变浙江省控城市大气质量变化的总趋势是,污染综合指数、多项污染物浓度、降尘量下降而质量有明显改善,但均未达到控制标准。其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波动较大而呈大减少、小回升态。表3.2 1986—2010年浙江省控城市大气污染的负荷系数续表3.降水PH值和酸雨率演变浙江是酸雨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呈强度大、频率高、覆盖广且不断强化态势。
大气环境演变_2010浙江省人口普查重点课题及优秀论文集

(一)大气环境演变

1.大气质量演变

浙江省控城市大气质量变化的总趋势是,污染综合指数、多项污染物浓度、降尘量下降而质量有明显改善,但均未达到控制标准(表3.1)。

表3.1 1986—2010年浙江省控城市*大气质量状况

img215

续表

img216

*省控城市2000年之前16个:浙东北的杭州、宁波、余姚、嘉兴、海宁、湖州、绍兴和舟山;浙西南的金华、兰溪、台州、临海、温州、瑞安、衢州和丽水。2000年开始32个:在原有的基础上,浙东北新增临安、余杭、建德、象山、安吉、嵊州和普陀;浙西南取掉瑞安,新增乐清苍南、义乌、永康、开化、江山、龙泉、遂昌、温岭和嵊泗。

括号()内污染综合指数为五及分类值,未加括号为六级分类值。

1986—2010年,大气中二氧化硫(SO2)浓度由0.049mg/m3(毫克/立方米)降至0.025mg/m3而显著减少;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从2001年起)浓度由0.033mg/m3降至0.032mg/m3;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1986—2003)由0.333 mg/m3降至0.148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2001—2010)由0.102mg/m3降至0.078mg/m3;降尘量(1986—2003)由14.51t/km2·月降至5.91t/km2·月。其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波动较大而呈大减少、小回升态。1986—2000年降至0.015mg/m3的最低值,2010年回升到0.025mg/m3

除氮氧化物/二氧化氮浓度外,各污染物减少明显。相应地,污染综合指数由1986年的1.252降至1998年的0.63(五级分类法),由1996年的2.25减少到2010年的1.59(六级分类法)。大气质量由1986—1988年的轻微污染(五级三等)相继提升到1989—1997年的尚清洁(五级二等),和1998—2010年的良好(六级一等)。其中,1998年按五级分类为二等(0.63),按六级分类为一等(1.81)。

2.大气污染物负荷系数

降尘、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是浙江大气随时间推移而负荷变化的5种主要污染物(表3.1、3.2)。

以降尘、总悬浮颗粒物(TSP)、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4种主污染物计(A),浙江省控城市大气污染在1986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是以降尘为主,TSP次之,NOx化合物居三,SO2最少。以上四种污染物的负荷系数,1986年为47.0%、33.4%、9.7%和9.9%,1998年为43.7%、31.4%、16.3%和7.9%——期间降尘、TSP、SO2负荷系数略有减少,NOx则显著增加;在1999、2000年的两年中,降尘、TSP负荷系数急剧下降,NOx负荷系数急剧上升,大气污染负荷突变为降尘、TSP、NOx三分天下的格局——1999、2000年降尘、TSP、NOx、SO2的负荷系数为30.7%、31.4%、27.2%、10.7%和31.6%、29.7%、28.9%、9.8%。

以总悬浮颗粒物(TSP)、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3种主污染物计的负荷系数格局(B),在1990—2003年期间始终以TSP占主导,期末和期初皆占50%左右,但期间波动明显,最低的年份降至43.4%(2000);SO2、NOx合计占另一半负荷系数,但二者却经历了以SO2为多到NOx为多的换位——SO2由28.9%降到23.3%,NOx由21.5%升至25.7%,且以TSP的波动为背景,SO2在1990—1994年占到30%左右,1993年曾高达33.6%,NOx在1996—2002年也保持在30%左右,其中1999,2000年升至39.3%和42.3%。

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3种主污染物计的负荷系数格局(C),在2001—2010年的态势是:除2005年(29.6%)外,NO2的负荷系数在22—24%之间波动而基本保持稳定;SO2的负荷系数迅速上升,从2006年开始取代NO2升至第二位;PM10的负荷系数迅速下降,由63.0%降至50.2%(2006年曾跌到46.2%)——由之形成当前SO2、NO2与PM10平分天下,SO2与NO2贡献率均等的污染物负荷格局。

表3.2 1986—2010年浙江省控城市大气污染的负荷系数

img217

续表

img218

3.降水PH值和酸雨率演变

浙江是酸雨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呈强度大、频率高、覆盖广且不断强化态势。

——降水PH值和酸雨率演变。

浙江降水PH值和酸雨率变化的总趋势是,降水PH值下降和酸雨率上升,且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速度加快(表3.3,图3.1)。

1986—1990年。该阶段降水PH值围绕5变化而下降幅度不大——1986年5.07,1988年4.92,相差0.15;与1985年相比,1990年降至5.04减0.09。

1991—2001年。该阶段降水PH值降至5以下且幅度大——2001年4.55,比1990年下降0.49。

2002—2010年。该阶降水PH值降至4.50(2009年最低为4.33)以下并在大多数年份保持这一水平。

表3.3 1985—2010年浙江省降水PH值和酸雨率

img219

img220

图3.1 1985—2010年浙江省降水PH值和酸雨率变化图

——降水PH值和酸雨率的地域分布变化。

降水PH值、酸雨率地域分布变化的特征,一是酸雨率上升、严重酸雨地区增加;二是浙东北酸雨率高于浙西南,强度大于浙西南而具显著的地域性。

在全省监控的30个城市(浙东北、浙西南各15个)中,自2003年开始皆属中酸雨区和重酸雨区。

与2003年相比,2010年属于中度酸雨区(4.50≤PH<5.00)的城市由16个(53.33%)减至11个(36.67%),属于严重酸雨区(PH<4.50)的城市相应地由14个(46.67%)增加到19个(63.33%)。2003年,属于严重酸雨区(PH<4.50)的城市,浙东北8个占53.33%,浙西南6个占40.00%;2010年浙东北10个占66.67%,浙西南9个占60.00%(表3.4)。

表3.4 2003、2010年浙江30个省控城市*

按降水PH值、酸雨率和地区的分布

img221

*省监控城市,2003年32个为浙东北的杭州、宁波、余姚、桐庐、嘉兴、海宁、湖州、绍兴、舟山、临安、余杭、建德、象山、安吉、嵊州和普陀;浙西南的金华、台州、临海、温州、衢州、丽水、乐清、苍南、义乌、永康、开化、江山、龙泉、遂昌、温岭和嵊泗。2010年增至67个但未包括普陀和余杭。这里所对边的30个城市指2003年32个省监控城市中除去普陀和余杭的其余城市。

【】内的象山、舟山、开化酸雨率为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