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震波是唯一能穿透地球内部的波

地震波是唯一能穿透地球内部的波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用于资料解释的是由许多地震道依次排列起来的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这些特点是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时在地震剖面或数据体上识别各种波的主要依 据。假设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为Δt,地层间双程旅行时为Δτ。因此,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组并不严格地对应于地质柱状图上的一个地层分界面。地震记录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记录上的波组与地下岩层界面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关系。

前面介绍了地震波运动学,野外数据采集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及地震波速度的概念。地震勘探原理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震资料的解释。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用于资料解释的是由许多地震道依次排列起来的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各种不同类型和传播特点的波的同相轴(地震剖面上相同相位如波峰或波谷的连线),在地震剖面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时在地震剖面或数据体上识别各种波的主要依 据。

地下地层厚度对记录面貌的形成有影响。假设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为Δt,地层间双程旅行时为Δτ。如果岩层较厚,即时(如图2-35所示),地面同一点接收的来自界面R1和R2的2个反射波可以分开,形成2个单波,保留各自的波形特征。如果岩层较薄时,层间双程旅行时小于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即此时来自相邻的各反射界面的地震反射子波到达地面同一接收点时互相叠加,形成复波,如图2-36所示。图中S点接收到来自R1、 R2、 R3界面的反射子波相互叠加,形成了复波,已经区分不出各界面的反射子波了。由此可见,地震记录上看到的一个反射波组,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反射子波,而是来自一组靠得很近的界面的许多反射子波的叠加结果。因此,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组并不严格地对应于地质柱状图上的一个地层分界面。如果相邻的薄层组只要其厚度和岩性在一定地段或地区是相对稳定的,则来自这组界面的许多地震反射子波的相互关系(振幅、旅行时等差异),也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故它们的叠加结果,即地震记录上的反射波组,其波组特征(如相位数、相位间的强弱关系等)也具有某些相对稳定的性质,这就是地震记录面貌形成的物理过程。地震记录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记录上的波组与地下岩层界面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关系。

图2-34 地震记录与实际岩层对应关系

图2-35 两层反射界面地震波传播情况

图2-36 三层反射界面地震波传播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