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唯心论的克服与辩证唯物论

唯心论的克服与辩证唯物论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 唯心论的克服与辩证唯物论唯心论之社会的根源唯心论的见解之与宗教相通而与科学相反,这是无容怀疑的事情。所以唯物论为要有效的克服唯心论,必须进一步暴露唯心论的根源。唯心论成立之社会的历史的根据,在于精神劳动与肉体劳动之分离,在于社会之阶级的分化。唯心论之社会的根源,是社会之敌对的组织,是社会力对于人类的支配。唯心论所崇奉的这种绝对精神,与宗教上所主张的上帝,是恰相一致的。
唯心论的克服与辩证唯物论_社会学大纲

二 唯心论的克服与辩证唯物论

唯心论之社会的根源

唯心论的见解之与宗教相通而与科学相反,这是无容怀疑的事情。但是唯心论在现代科学昌明的时代,却还能支配一部分人的头脑,这固然是由于它代表特殊阶级的意识形态,但除此以外,也还有其特殊的根源——即社会的根源与认识论的根源。所以唯物论为要有效的克服唯心论,必须进一步暴露唯心论的根源。

唯心论成立之社会的历史的根据,在于精神劳动与肉体劳动之分离,在于社会之阶级的分化。

在原始社会时代,物质的生产力非常幼稚,精神劳动与肉体劳动不能分离。往后生产力稍见发达,物质的生活资料稍有剩余,社会中就发生了一种分工。这种分工,发展起来,就出现为精神劳动与肉体劳动的分工。大部分人从事于生产的劳动,小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解放出来,而专做精神劳动了。精神劳动与肉体劳动的对立,虽然日趋深化,但在生产力贫弱的时期中,两者还不至完全分离。

到了私有财产出现,社会被分裂为阶级以后,精神劳动就变为支配阶级的特权,而肉体劳动就专由被支配阶级负担了。由于社会的利害与个人的集团利害的矛盾,客观世界,就被精神劳动者改变为歪曲的幻想的形态了。这类的精神劳动者,大概是僧侣、卜筮者一流人。他们不事生产劳动,仰赖肉体劳动者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以为生。因此,他们离开了生产活动,不与现实的世界相接触。他们的意识,与当时实践者的意识不同,已不能正确的反映现实世界。从这个时候起,他们的意识,虽不与现实世界相接触,却要说明现实世界,表现现实世界。从此,他们的意识,就局限于想象的领域,而在思维上去构成所谓唯心论的世界观了。

在这种社会的基础上发生了的世界观,由于一切精神活动被支配

阶级所掌握的事实,更趋于发展而加强其力量。这种精神劳动者觉到自己是特殊的人物,是知识的代表,把思维看做最高的绝对的东西。所以唯心论可说是寄食的支配阶级的生活方法的产物。正因为这种寄食的支配阶级独占着一切精神的食物,当然不会忘记自己阶级的利益,而使哲学与自己的利益相一致,使哲学成为精神的支配的工具。古代奴隶所有者阶级的哲学,中世纪农奴所有者阶级的哲学,以及现代特殊阶级的哲学,都是一脉相传的唯心论。

唯心论之社会的根源,是社会之敌对的组织,是社会力对于人类的支配。唯心论在原则上是支配阶级的世界观。唯心论的生殖力,唯心论对于一切文化的侵蚀力,都可以从这个根源来说明。

唯心论之认识论的根源

唯心论虽是反科学的离开现实世界的世界观,而现今许多有科学的素养的学者们,却受唯心论所影响,从心坎里相信唯心论是真理。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唯心论的流传太久,传播太广,所以人们不觉潜移默化,不能脱去唯心论的束缚。但这还不是根本原因。唯心论所以抓住人心的根源,是在人类的意识中,在人类的认识中。唯心论的这种认识论的根源,正是它所以采取虚伪科学的假相而侵蚀人心的根本原因。

第一,唯心论绝对的夸张意识的能动作用,并否定意识的受动作用。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与受动作用两个成分。人类在其实践上,受环境所左右,这是受动的来源;同时,人类又要改造环境,这是能动作用的来源。在意识是客观环境的映像这一点说来,这属于意识的受动作用,在意识是实践的产物这一点说来,这属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与受动作用,不可分离的结合着。人类的意识,一面反映环境,一面又改造旧环境,创出新环境。在这种处所,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于受动作用,占居优位。但是唯心论者,完全否定意识的受动作用,只夸张意识的能动作用,并把它提高到绝对的地位,因此主张意识不受环境所影响,而环境倒反存在于意识之中,成为思维的产物。所以唯心论者主张意识是完全自由的,思维是最高无上的,整个的世界只是天才哲学家的头脑的产物。因此,唯心论者把意识的这一方面(即能动作用)夸张到绝对地位,并利用它作为说明一切现象的空想的工具了。

第二,唯心论分离概念与现实的关系。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就在于发见客观世界的发展法则。我们在认识的活动上,把客观世界给与我们的表象结合起来,实行论理的加工和再建,借以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法则,并在社会的实践上加以检察。所以人类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法则的反映过程。并且这种反映是不断的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决不是固定的东西。我们的思维形式(概念),是人类数千年来实践的发展的总和。

我们在进行认识世界之时,不能不使用概念,否则我们便不能思维。但是概念的构成,是就外部世界所得的感觉和经验实行论理的加工的结果,是感觉和经验的普遍化的结果。概念的本身,即是现实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如果在使用概念去进行思维之时而蔑视概念与现实的正确关系,那就会曲解现实,掩蔽真理。因为概念只能反映现实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决不能完全把捉现实的全部丰富的内容。只有随着实践的发达,概念才能比较近似的比较正确的反映现实。唯心论者把反映现实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的概念,化为完全的一般的原理,使概念从现实完全分离出来,变为纯粹主观的东西。唯心论者拘泥于主观的概念的领域,结合概念与概念,造出新的概念,创造主观的真理。他们所创造的概念或真理,是否和现实的对象相一致,那是全不过问的。因此,与现实相隔离的唯心论者,否定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反而主张客观世界只是他们的绝对精神的向外表现。他们主张,这种精神包含一切的真理,只有研究这种精神的哲学,才是正确的哲学。

所以唯心论哲学,把精神看做本源,看做世界的创造者,宇宙的神。唯心论所崇奉的这种绝对精神,与宗教上所主张的上帝,是恰相一致的。因此,我们更进而说明唯心论与宗教的关系。

唯心论与宗教的关系

唯心论所说的绝对精神、绝对自我与纯粹理性之类的东西,简直是完全和宗教所说的精神与上帝相同。实际上,观念与宗教是一个来源。这个来源,是原始人类的蒙昧无知的观念——万物有灵论。万物有灵论主张万物都有灵魂,主张灵魂不灭。这种灵魂不灭的信仰,后来又与卜筮等魔术结合起来,发展为图腾主义,出现为崇拜祖先的宗教,往后又演变为崇拜自然、崇拜种族神的宗教,最后又演变为一神教。所谓回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都是这种一神教,都是从万物有灵论脱胎而来的。

唯心论与宗教,是直接相通的。唯心论只是被陶熔了的、被蒸馏了的、被精制了的宗教。唯心论所主张的先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精神、为万物所从出的本源的精神,只是用科学的假面具罩住了的宗教上的神或上帝。唯心论与宗教在表面上不相同的地方是:宗教的世界观是独断的,是迷信的,譬如所谓上帝在六日之中创造天地万物的神话,即是一例;唯心论的世界观,却采取科学的假相,不便直接宣传“创世纪”的无稽之谈,而只是宣传离开物质、创造物质的精神,并在人类的意识中与认识中去建立它的地盘。我们可以说,唯心论是从宗教的观念发展而米的,它造出理论的躯壳,通过认识的一个方面到达于宗教的结论。所以唯心论由宗教的发展所准备,它一经发生之后,更促进宗教的发展。宗教为唯心论准备精神的地盘,观念论为宗教设置理论的基础,唯心论与宗教深相结合,造出了神学。

宗教之社会的根源,与唯心论相同。两者的本质一致,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也相同。两者同是历史上特定社会的支配阶级所利用的镇压下层阶级的精神武器。支配阶级之利用宗教,正与利用唯心论相同。因为无论在什么时代,直接生产者的大众开始想到穷困的根源时,支配阶级总认为是不妥的事情。支配阶级为使这般大众离开地上的物质生活的注意,不能不利用唯心论;为使他们把现世的愤懑移转于来世,不能不利用宗教。因此,唯心论与宗教的结合,由于社会的必要,在表面上常常采取不同的姿态。有时唯心论直接表现为宗教,只成为替宗教树立合理的基础的一个方法(例如在中世纪黑暗时代);有时唯心论假装科学的形态,对宗教表示冷淡(例如科学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繁荣的时期);现在,唯心论又大声求救于宗教,要求回复到中世纪时代,再充神学的奴仆。所以现在唯心论已是赤裸裸的和宗教缔结同盟了。

唯心论之扬弃与现代唯物论

在科学极其幼稚的时代,人们当然不能把反映在感觉上的客观世界,作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去发见世界的发展法则,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因此,唯心论的哲学家,为了建设一个世界观,不能不凭自己的空想,替复杂错综的客观世界设定一定的秩序。当他们一旦离开客观的物质世界而仅凭思维去建设空想的世界的秩序时,就把思维夸张到绝对的地位,而主张思维、理性是物质世界的本源了。所以唯心论虽然在历史上代表着特殊阶级的意识形态,但在科学还未发达的低级的阶段上,却也自有其存在的根据。

但是到了现代,科学已经非常发达,人们已能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世界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了,无论在自然现象的领域,或社会现象的领域,早已没有离开物质的精神存在的余地,没有超自然力的神或上帝存在的余地。科学早已证明:我们的认识的源泉是外部客观的物质世界,而不是思维或意识;我们要认识外部世界,只有在社会的实践上能动的反映外部世界,把所得的表象加以分析和综合,在思维上再造出外部世界,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认识的发展。唯心论的原理,在科学之前是完全崩溃了。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唯物论,即辩证唯物论。

辨证唯物论是人类知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与结论。辩证唯物论当着与唯心论斗争之时,要求把唯心论作批判的克服,决不简单的干脆的把唯心论一切理论的内容当作字纸篓里的知识去抛弃。所谓批判的克服,就是暴露唯心论之社会的基础及其认识论的根源,揭穿唯心论体系之内在的论理,摘发唯心论对于哲学问题的解决之偏狭性与主观性。

唯心论固然是错误的,但它在人类认识过程中具有其根源。唯心论固然是宗教的偏见,但它是经由人类认识的一个方面而到达于宗教的道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循着螺旋状的曲线运动的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唯心论却把这曲线的任意的断片转变为独立的完全的直线(即是把认识的许多方面的一方面夸张为绝对的东西,把意识看做是离开物质而存在的东西)。人类的认识,是生动的、发展的、结实的、客观的树木,而唯心论却是这株认识树上开出来的一朵虚花。

所以辩证唯物论,并不是形而上的否定一切从来的哲学历史,并不是单纯的粗笨的否认一切唯心论的存在,而只是在辩证法的意义上去扬弃一切唯心论。唯心论的哲学,在现在科学非常发达的时代,确是阻碍人类知识的发达的东西,但在从前的全盛时代,也曾以神秘的姿态促进了知识的发展。所以辩证唯物论,要在唯心论的神秘的外套中,寻找合理的、贵重的东西,把它继承下来,并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改造它。即是说,辩证唯物论要保存那株生动的发展着的人类认识树,切去在它上面所开的虚花和所起的赘瘤;要粉碎一切唯心论的哲学体系,却不斩断这株认识树,反而促进它的健全的发展。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的差异

辩证法的唯物论,对于哲学上的根本问题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问题,是主张物质是本源的。在这一点,辩证法的唯物论,当作唯物论看,与从来一切形态的唯物论相一致。但辩证法的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在这一点就克服了从来一切形态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把离意识独立存在的、在时间空间中无始无终的物质世界,作为自己的体系的出发点的。

在辩证唯物论看来,世界的存在的根本形态是运动。物质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多样的具体形态的统一。运动不仅是同一物的单纯的位置变化,而是发展、变化、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推移。发展的根源,不在外部的原因之中,而在发展着的世界的自我运动之中。这自我运动的源泉,是矛盾,是一切现象中内在的互相结合互相排斥的诸对立物的斗争。一种事物到它自己的对立物的转变,由于飞跃、由于量的蓄积听引起的质的变化,由于连续的中断,由于特定的关联的断绝而显现。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转变,常以某种方法,表明旧事物的否定,同时表明旧事物在比较高级的形态上的改造。

世界是物质的诸形态的转化的过程。物质世界在其由低向高的发展上,构成了把当作思维的存在者看的人类包含在内的有机物质。思维也是运动形态,是物质世界的特殊的性质,是这个世界的发展在社会的人类头脑中的反映。世界的发展的辩证法,把世界在思维上的反映过程,也当作自己的特殊运动形态包含着。

辩证唯物论不但适用于自然的领域,并且适用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例如研究资本主义时,不但把资本主义当作客观存在的社会制度去考察,并且把资本主义看作发生发展及其必然没落的过程,指出资本主义之历史的起源,及其由内在的阶级矛盾而发展,而必然的由其掘墓人所推翻,必然的由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辩证唯物论是唯一的科学的世界观。它反映现代社会中一切矛盾的社会生活的真相,反映现代的一切科学上的进步,反映进步的社会阶级的要求,综合人类知识的全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