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决在传输中的小容量包的碰撞而损坏的情况,根据在铜导线中媒体传输速度等因素规定以太网中包的容量不得小于512bits。表9-1所示为以太网包结构。第四部分就是所传输的数据内容,而最后一部分被称为帧校验序列,是指特别的检测码字符被添加到一个通信协议的帧中进行检错和纠错。接收主机在整个帧中的检测码使用相同的运算法则,并将它与接收到的FCS相比较。
二、以太网包结构
为了解决在传输中的小容量包的碰撞而损坏的情况,根据在铜导线中媒体传输速度等因素规定以太网中包的容量不得小于512bits。表9-1所示为以太网包结构。其中第一部分为网络目标地址,第二部分为信号源地址,一般为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分别用6字节表示。第三部分为包数据协议标示,由2字节表示,协议数由IEEE规定,如CobraNet的协议ID为8819,Internet的协议ID为801。第四部分就是所传输的数据内容,而最后一部分被称为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是指特别的检测码字符被添加到一个通信协议的帧中进行检错和纠错。发送主机在整个帧中有一个检测码会随着发送。接收主机在整个帧中的检测码使用相同的运算法则,并将它与接收到的FCS相比较。这样,它能够探测数据是否在传输中丢失或被改变,然后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舍弃或请求错误帧的重发。该序列也可以被认为是CRC(循环冗余检错码)。
表9-1 以太网包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