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废存前后小时】“税率法定”重回《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废存前后小时】“税率法定”重回《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代表委员们8号拿到删去了“税率法定”表述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到他们得知“税率法定”原则被再次明确,这一删一加间历时四天四夜、整整96个小时。
【废存前后小时】“税率法定”重回《立法法》修正案草案_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庄胜春 刘颖超 李 默

前天,我们关注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删除“税率法定”表述引发的争议。昨天,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传来消息,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这一法定事项的表述,修改为“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再次明确“税率法定”原则。

从代表委员们8号拿到删去了“税率法定”表述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到他们得知“税率法定”原则被再次明确,这一删一加间历时四天四夜、整整96个小时。这一过程中,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以学会名义向全国人大法工委、预算工委递交了《关于完善税收法定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艺术副总监赵冬苓也联合几位人大代表提出了相似建议。来听中央台记者庄胜春、刘颖超、李默的报道:“税率法定”废存前后的96个小时。

【音效:钟表声】

3月8号下午3点,全体代表委员走进人民大会堂,听取李建国副委员长关于《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其中一些一直关注“税收法定”的代表委员意外的发现,手上的草案三审稿相比之前的二审稿变了样——“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等基本制度”由法律规定的提法被简化。

【音效:钟表声】

9号开始,朱征夫、蒋洪等法律、财税行业代表委员开始通过媒体发声,表达不同意见。9号下午,全国人大法工委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回应,相关修改并未改变立法原意,只是此前表述不够科学

【音效:钟表声】

10号上午,赵冬苓继续在山东代表团大会发言,建议恢复此前表述;相比前一天的小组讨论,她的言辞温和了一些。

【音效:钟表声】

10号夜里11点59分,赵冬苓收到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熊伟的短信,希望她继续提交建议。因为议案截止日已过,一开始,赵冬苓本想拒绝,但经过几番短信来回,她决定再试一试。

赵冬苓:在那个点,他还在和北大的刘剑文教授网上讨论这个问题,就觉得不应该放弃,还要再努力,也希望我能再坚持。熊伟教授是早上4点把他帮助起草的建议案发过来的,而且是一个非常详细的建议案。我早上起来,把它拿到,做了一些自己的修改提交上去,还联络了两个代表。

记者:是三个人联名提的吗?

赵冬苓:可能还多一点。因为我前天代表团会议发言以后,很多代表都对我说,有道理有道理,所以我就把这个建议案放在议案组。

【音效:钟表声】

11号下午,在一个财税界会议上,这一问题成为讨论焦点,很多财税专家告诉赵冬苓,希望自己的意见能被转达。

赵冬苓:刘剑文教授他们几个,以中国财税法学会的名义给人大法律委员会写了建议书,又以中国法学会的名义写了建议书,我觉得他们非常坚韧。

【音效:钟表声】

11号晚上9点多,赵冬苓收到刘剑文的短信:“可能要加税率”。

【音效:钟表声】

12号,也就是昨天上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大会上报告说,针对一些代表将税收要素中的“税率”予以明确列举的建议,按照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建议将这一项的表述修改为:“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音效:钟表声】

昨天下午的小组讨论前,赵冬苓拿到了最新的文本,此时距离她拿到此前的草案三审稿,整整过去了96个小时。

赵冬苓:我一进门他们就赶快塞给我。大家就说你看看,你看看,我一看吓我一跳。虽然说刘剑文已经提醒我了,但是我没想到居然是真的。尽管还不是太完善,我认为第二稿的表述是最完整的,它把税收的四个要素全说上了——纳税人、纳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

记者:下一步为了推动剩下的那几个要素,您还有什么打算吗?

赵冬苓:要和专家商量,要和专家讨论。

记者:现在的心情?

赵冬苓:挺高兴吧,我觉得代表发声儿还是有作用的。

同一时间,在全国政协社科界别讨论会上,记者告知最早通过媒体发出不同意见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朱征夫最新的修改,他连说了三声“好”。记者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决定依据读给他听,他说,这就对了。

朱征夫:对了,可以,把税率加进去了,这更接近于税收法定的精神!

记者接着找到了同一届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委员。

阚珂:立法要很慎重,提到大会上的法律草案都是经过常委会审议过的,在每一次提请审议之前都会做修改,在审议过程中还会做修改。我们这次开会让代表审议,就是让人家充分发表意见,尊重代表的意见才是尊重人民的意见。谁立法?是代表在立法。修改是十分正常的,而且是应该的。

《【废存前后96小时】“税率法定”重回〈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作品分析

刘晓龙

《立法法》修订,是2015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议程,其中最重要的一处修改,事关“税收法定”原则能否在法律中落实。

然而,在两会召开过程中,这一修改却一度发生变化。

3月8日,代表委员们拿到的修正案草案三审稿相比之前的二审稿变了样——将“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由法律规定,改成“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由法律规定。这一变化在两会会场引发关注,部分法律界代表委员9日开始发文表示异议。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在发布会上初步回应说:“相关修改并未改变立法原意,只是此前表述不够科学”;这并没有消除会场内外的疑问。两会会场上出现争议如此之大的议题,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却也很敏感、此前媒体鲜有触碰。

一、高度的新闻敏感

这篇获奖报道播发于3月12日人大法工委确定“税率法定”重回《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后。但实际上,早在3月9日,报道团队就已在第一时间敏感捕捉这一变化,并在10日的报道中用现场音响生动呈现了山东代表团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会场上赵冬苓代表的相关发言和代表们的相关讨论,并对包括赵冬苓在内的多位持异议代表委员进行了深度采访。

2013年全国两会,被认为是最早的“税收法定”议案就诞生在山东团,而赵冬苓就是联名提交这一议案的代表之一。能在围绕《立法法》的争议出现后,准确将目光锁定山东团会议,体现了报道团队对这一议题的深度了解。10日的这篇报道,既为推动事件演变起到一定作用,又为获奖报道的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月12日,人大法工委确定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这一法定事项的表述,修改为“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再次明确“税率法定”原则。获奖报道中真实呈现了这样的细节:同一时间,在全国政协社科界别讨论会上,记者告知最早通过媒体发出不同意见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朱征夫最新的修改,他连说了三声“好”。记者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决定依据读给他听,他说,这就对了。

除此之外,报道团队还第一时间面对面采访了赵冬苓和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阚珂。这些及时、真实的记录,体现了报道团队极高的新闻敏感和行动力。

二、典型人物的运用

个体命运和人物故事,最能引发共鸣。越是宏大的历史事件,越是需要具体的讲述切口。获奖作品以赵冬苓代表的经历,串起了整个96小时,也使听众了解到了与她一起努力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熊伟教授以及朱征夫、蒋洪等代表、委员。

“10号夜里11点59分,赵冬苓收到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熊伟的短信”“11号晚上9点多,赵冬苓收到刘剑文的短信:‘可能要加税率’”“昨天下午的小组讨论前,赵冬苓拿到了最新的文本,此时距离她拿到此前的草案三审稿,整整过去了96个小时”……正是这样一些珍贵的细节,使听众了解到关乎日常生活的法律如何产生、法治进程推进背后又有多少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赵冬苓在报道最后“挺高兴吧,我觉得代表发声儿还是有作用的”的感慨,也在用鲜活的案例呈现我国民主生活和法治建设的进步。

三、声音特色的彰显

报道以时间为轴线,让人切实感受到了从“删除”到“再次明确”这一删一加间历时四天四夜、整整96个小时的一些重要内情。

串起这些素材的,一是钟表的音效声——这种将音效在时政报道中的创新性运用,创造了一种妥帖的紧张感;二是生动的同期声——通过精当的剪辑,新闻人物的原声虽然不多,但真实、现场感强,言语中的情绪和感情也承载了极大的信息量。

这些广播特色的充分发挥,提升了整个报道的可听性和传播效果。

获奖报道在结尾引述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阚珂的话说,“我们这次开会让代表审议,就是让人家充分发表意见,尊重代表的意见才是尊重人民的意见。谁立法?是代表在立法。修改是十分正常的,而且是应该的。”这样的结尾,也映衬了这一报道的意义所在。民主博弈应该是两会的常态,呈现博弈、推动进步,也应是两会报道的常态。

(作者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