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双雄对决_博罗迪诺会战_拿破仑与欧洲

双雄对决_博罗迪诺会战_拿破仑与欧洲

时间:2022-05-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双雄对决_博罗迪诺会战_拿破仑与欧洲双雄对决——博罗迪诺会战1812年,拿破仑向俄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其中最重要的会战就是博罗迪诺战役。这一战役是拿破仑从胜利走向失败的开始。1812年9月6日,法军主力约13.5万人携587门火炮进至博罗迪诺一带。俄军参战兵力约为12万人,包括骑兵3万人,火炮640门,第一军团配置在博罗迪诺阵地的中央与右翼,第二军团防守在左翼。

双雄对决_博罗迪诺会战_拿破仑与欧洲

双雄对决——博罗迪诺会战

1812年,拿破仑向俄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其中最重要的会战就是博罗迪诺战役。这场战役的双方指挥者为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战将——法国的天才拿破仑和俄国的老将库图佐夫,拿破仑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得不偿失的胜利,而库图佐夫却主动退却,保存了主力,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这一战役是拿破仑从胜利走向失败的开始。

时间

●1812年(www.guayunfan.com)人物

●拿破仑

●库图佐夫

●亚历山大一世

●巴格拉季昂

●达武

法俄战端再启

法、俄矛盾由来已久。18世纪下半叶,拿破仑帝国的迅速崛起,在欧洲封建势力中引起了恐慌,随着俄国多次参加对法联合作战的失败,两国关系趋向恶化。尤其是拿破仑为遏制俄国势力西延,拟恢复波兰王国的旧疆界,这样就严重地威胁到了俄国在欧洲的霸权。1812年1月,俄国沙皇与英国缔结了一项秘密的反法条约,要求法军全部撤至奥德河以西地区,点燃了双方战争的导火线。拿破仑没有向亚历山大屈服,于2月、3月分别与普鲁士、奥地利签订同盟条约:使法国可以在任何战争中全权指挥普、奥的5万军队,并得到两国提供的大量给养,为牵制英国,法国又唆使美国发动对英战争。

拿破仑几乎搜集了西欧的全部力量,准备对俄作战,1812年3月,正式组编征俄大军,拿破仑自任大元帅,步兵约50万人,骑兵约10万人,大炮约1350门,拿破仑制订了速战速决的对俄作战方针,企图分兵三路分进合击,在短时间内一举歼灭俄军主力,进军莫斯科,迫使俄国媾和。其部署是:左路为法军主力约23万人,由拿破仑亲自指挥;中路约8.5万余人,归意大利副王尤金指挥;右路约7.5万人,由日罗姆指挥。另有战略预备队16万人及普、奥军团数万人。

俄国也不甘示弱,为了对法战争,与英国、瑞典等国结为军事同盟,并扩充兵员,到1812年5月,俄国总兵力已达到40余万,而准备对法作战的第一线部队大约为21万人,大炮900余门。为了显示战争的决心,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自任大元帅,巴克雷元帅为司令,下辖三个一线军团。俄国指挥部的作战计划为:在法军进攻时,初期应避免决战,主力退至德里萨一带,利用坚固的堡垒工事进行抵抗,一部分兵力转至法军侧翼和后方活动,然后等待时机,最后决战。

大战的序曲

1812年6月,法军不宣而战,以45万人携大炮1000余门渡过涅曼河,分三路进攻俄国。拿破仑亲自指挥左路于当日占领科夫诺后,直奔维尔诺,中路军从科夫诺以南向维尔诺进攻,右路在拿破仑弟弟的率领下,向俄军左翼进攻,实行牵制,保障主力行动。在法军优势兵力的压迫下,俄军第一军团放弃了维尔诺,退至德里萨堡垒地带,第二军团则向斯洛尼姆方向撤退,拿破仑抓住俄军两个军团之间出现空隙这一有利时机,迅速突进,于7月8日占领了明斯克,造成各个击破俄军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俄军不得不放弃原先制订的坚守德里萨的作战计划,继续退却。7月20日,法军突进,占领了莫尔廖夫,俄军第一、第二军团只得被迫再次改变会师奥尔沙的计划,并于8月3日在斯摩棱斯克会师,两个军团总兵力为12万人。8月16日,法军主力到达斯摩棱斯克近郊,并决定实施攻击。第二天,法军以14万之众将斯摩棱斯克呈半圆形包围,双方展开激战,至正午时分,法军并未取得重大进展。8月18日,俄军为了保存实力,开始放火烧毁城市,俄军的这一战略战术实在出于法军意料之外,使俄军顺利退却。此战,法俄双方各伤亡2万余人。

1812年8月20日,亚历山大迫于军中的压力,决定战中易帅,启用久负盛名的库图佐夫为俄军统帅,力图打破法俄战争中俄军一直处于防御、退却地位的被动局面。早已被沙皇免职、赋闲在家的库图佐夫上任后不计前嫌,勇于为国分忧。但是,库图佐夫经过冷静分析法俄形势,认为拿破仑的军力仍明显占有优势,立刻同法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尚未成熟,应该采取的最好措施就是不断地拖着法军,在广阔的空间上不断消耗法军的实力,以换取两者之间力量上的差距,然后大举反攻,彻底消灭法军。然而,恼羞成怒、急于求成的亚历山大及宫廷大臣们并不理会库图佐夫的良苦用心,严厉逼迫他立刻同法军决战,要求他在短时期内扭转困局。这位老将在无可奈何之际,终于决定在距莫斯科远郊的博罗迪诺村摆开战场,迎击法军主力。

双雄对决

库图佐夫是当时欧洲的一流名将,也是俄国深负众望、最有才华的军事统帅,他曾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同拿破仑交过手,深知拿破仑的军事战略之精妙,所以,他针对拿破仑的作战特点,对会战的地点做了精心的选择,对兵力也做了精心的布置。库图佐夫把预设战场选择在博罗迪诺村一带,俄军阵地的右翼因为扼守去莫斯科的通道,所以有重兵把守,左翼为难于通行的森林地带,以阻碍法国骑兵的机动作用,部分地区筑有较坚固的防御工事,整个战场距莫斯科120千米。

1812年9月6日,法军主力约13.5万人携587门火炮进至博罗迪诺一带。俄军参战兵力约为12万人,包括骑兵3万人,火炮640门,第一军团配置在博罗迪诺阵地的中央与右翼,第二军团防守在左翼。拿破仑经过战场侦察后,发现俄军阵地的薄弱点在左翼中部,遂决定对俄军中央实行辖制,右翼佯攻,集中13.5万人中的8万人和587门火炮中的400门主攻左翼,从俄军弱点突破,得手后,便迅速迂回到俄军中央与右冀的侧后,将俄军逼向莫斯科河和科洛查河予以全部歼灭。

1812年9月7日,决定俄、法军队命运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天刚泛白,沉闷的鼓声就打破了可怕的寂静。刹那间,双方的1000余门火炮开始了惊天动地的怒吼,宣示了大战的开始。片刻,法军的欧仁军先行攻击,向俄军右翼的博罗迪诺中部发起冲锋,俄军前方掩护的猎骑兵一时惊惶失措,以致前沿失守,但随后又发起反冲击,双方在科洛查河两岸展开争夺。6时许,法军的达武军开始向俄军左翼的第二军团以明显的兵力优势发起了猛烈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进攻,但出乎法军意料之外的是,驻守在这里的俄军以1比2的劣势兵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两小时中竟然连续击退了法军两次进攻。拿破仑见主攻方向初战不利,决心增强主攻方向上的攻击力,命令内伊军,乌迪诺军和缪拉的骑兵同时投入战斗。俄军也针锋相对,相继投入了1个拂弹兵师、1个胸甲骑兵师、第七军的一部分兵力以及总预备队的1个师加强左翼,以抵抗法军的进攻。不久,当库图佐夫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综合研究了整个战场的各种信息后,当即判明了拿破仑的真实意图和法军的主攻方向,于是当机立断,抽调了俄军右翼的步兵第二军和总预备队中的第六军一部分兵力及100门火炮再度加强左翼防御,又以第四军从右翼左移至中央地段,屏护左翼。欧洲双雄在战场上均出手不凡,步步紧逼。战场上士兵们杀得昏天暗地,令人心悸,双方的将帅们既斗智也斗勇,惊心动魄。

战斗持续到了11时,由于俄军及时增强了左翼力量,法军优势兵力的多次进攻均未得手。12时,拿破仑见正面久攻不克,气急败坏,像输急赌徒似的,一下子在距左翼俄军1千米的地段上集中了400门火炮和4.5万兵力,这一军事布置无论是兵力的密度还是火力的强度,都为当时的世界之最。法军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这样一支能够进行血战而不惧牺牲的军队了,正可谓棋逢对手,拿破仑强令法军不顾俄军的猛烈炮火和火力,以密集的队形,不惜一切代价地强行自杀式攻击。为了法兰西军队的荣誉,法军血性大发,踏着同伴的尸体密集冲锋,以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俄军则针锋相对,他们明白他们的身后就是首都莫斯科,他们已经没有多少退路可走了。所以,尽管许多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残余人员仍拼死抵抗,不肯后退半步,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多达七次之多。法军的一线主力几乎在战斗中消耗殆尽,损失惨重,尤其是骑兵,他们是法兰西军队的精锐和骄傲,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挥舞马刀,带领步兵,义无反顾地率先冲向俄军阵地,但每次都是成群成片地倒在俄军的阵前。正如后来法国人自己所说:“博罗迪诺成了法国骑兵的墓地。”

双方战斗异常激烈,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在法军的第八次攻击中,由于俄军左翼总指挥巴格拉季昂将军不幸受重伤,俄军战斗力才稍许减弱,法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占了部分阵地,但也气力耗尽,无力再扩大战果了。

这时战役已进行到中后期,双方都感到精疲力尽。由于法军攻占了俄军左翼部分阵地,俄军防御全线已呈溃散之状,法军的第一梯队也力量耗尽,攻势大减,战役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胜利将取决于最后的奋力一击。为了彻底击败俄军,达武和内伊元帅多次请求拿破仑将法军最后的预备队,最精锐的近卫军1.8万余人迂回到俄军侧后方,以便彻底打垮俄军,达到战役目的。但使人们不解的是,拿破仑却在这一关键时刻否决了元帅们的多次请求。拿破仑的这一举措给了库图佐夫以喘息的机会,他果断地命令第一军团预备队的第一骑兵军和哥萨克独立骑兵军立即对法军左翼发起反突击,威胁法军后翼,这一突然打击打乱了法军的整个计划,迫使法军放弃了发展战果的大好时机,待击退俄军骑兵后,时间已过去了两个小时,法军的战机已经失去。与拿破仑相反,库图佐夫则充分利用了这一宝贵的时间,迅速调整了部署,加强了左翼的防御,稳定了整个防御战线,这样,战场又呈现胶着状态。正如恩格斯对此评论的那样:“如果当时拿破仑把近卫军投入战斗,那么根据托尔将军(库图佐夫的参谋长)的说法,俄国军队无疑是会被歼灭的。但是拿破仑不敢以其最后的预备队——他的军队的核心和支柱来冒险,可能因此而错过了在莫斯科签订和约的机会。”

下午4时许,法军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终于攻占了俄军左翼的几个主要堡垒,俄军也损失颇大。此后,双方虽然互有交战,但都是强弩之末。最后俄军放弃了主阵地,在黑暗的掩护下有序地向莫斯科退去。

恶战终于结束了,残阳如血,到处是纵横狼藉的尸体。天色已晚,疲惫不堪的法军眼睁睁看着俄军的退去也无力追击,只好拖着伤残之躯返回阵地。

博罗迪诺大战,双方均伤亡惨重,俄军损失5万人左右,22名将领牺牲。法军伤亡约3万余人,47名将军阵亡。法军虽然占领了阵地,但未能达到全歼俄军主力的目的。

不堪回首

博罗迪诺战役之残酷在拿破仑战争生涯中极为罕见,而战争的结果——俄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出也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在战役前,法军元帅达武曾经建议派一部分兵力,从俄军的左翼边缘进行迂回,以扰乱俄军的后方,并切断俄军通往莫斯科的退路。这不失为一个聪明之举,这也正是拿破仑作战思想的精华所在。可是拿破仑过于自信,并且害怕后方受到威胁从而再次失去歼灭俄军主力的机会,最终没有采纳达武的正确意见。博罗迪诺战役成为拿破仑自己最忌讳的正面死打硬拼的格局,令人遗憾。而更让人们遗憾的是,拿破仑在战役的最为关键时刻死活不肯拿出他的最精良的战略预备队——近卫军进行最后的搏杀,这是拿破仑不清楚当时的战争情形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凭着他所特有的战争触角,他肯定清楚当时的形势,他之所以拒绝将近卫军投入战场,也许是他认为博罗迪诺战役并不是法俄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虽然当时他在指挥博罗迪诺战役,但他的思绪已经飞驰在他认为将要展开的莫斯科战役上,他不愿意在博罗迪诺这一战役中就用尽他的主力,他在为莫斯科的攻坚战做准备。这正是拿破仑在这一战役中的最大悲哀。

拿破仑多次对他的部下说,他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将帅不同的是,他看到的是士兵,而其他人看到的是城市,也就是说,他重视的是在战争中消灭对方军队的实力,而不重视形式上攻城略地,这是对的,没有军队的城市是守不住的。当时在博罗迪诺集中的正是俄军主力,如果拿破仑集中全力消灭了俄军,还会有莫斯科战役吗?这说明拿破仑在博罗迪诺指挥作战的思想已经偏离了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的思想路线,从博罗迪诺战役开始,拿破仑同欧洲其他国家还经历了多次重大较量,但在每次较量的过程中,都是天才与愚蠢并存,胜利之神总是与他擦肩而过,总是让人感叹不已。从军事角度来看,他的军事天才的火花正在逐渐熄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