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全城寻人工耳蜗”看如何打通两个编辑部

从“全城寻人工耳蜗”看如何打通两个编辑部

时间:2023-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晚,一方面将“全城帮乐乐寻找耳蜗”和“患病学生收到善款36万元”这两条新闻,通过主题“爱心集结号”进行整合,回应网友关于“温州大爱”的评论。次日,整合提升后的这一组稿件,在《温州都市报》刊发,同时在新媒体平台再传播。接着,掌上温州客户端发布消息,呼吁停止捐款。
从“全城寻人工耳蜗”看如何打通两个编辑部_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

“6岁男童乐乐丢失体外机,世界变无声。”

一则寻常的社会新闻,最初只是期望社会求助,而经过温都全媒体的报道和推进,立即牵动了众人的极大关注,变成了一场全城爱心大接力的活动。

2016年1月29日上午,温都新闻热线88868886接到了林女士打来的求助电话:她的儿子乐乐(化名)半年前佩戴的最新一代人工耳蜗丢失了,一家人和幼儿园老师已找了两天仍一无所获,乐乐又回到了无声世界。

乐乐老家在温州的海岛洞头,跟随父母租住在温州市区桥儿头,是温六幼紫薇园区的小朋友。他1岁时被发现患有重度感应性耳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了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在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有声世界,乐乐父母省吃俭用,攒下5万元,给乐乐配了最新一代的人工耳蜗。1月27日下午,爷爷去接乐乐时,发现他的耳蜗不见了。

接到求助电话后,温都记者立即着手采访,不到20分钟,记者写好的短消息《谁能帮乐乐找回丢失的“声音”》经中控室编辑部编辑后,在掌上温州客户端首先播发,向平台用户作了推送,并同步在温都网、温都微博等平台发布。

2016年1月30日,温州都市报关于《谁能帮乐乐找回丢失的“声音”》的报道

经过网络扩散,这条寻找耳蜗的信息,在掌上温州客户端的阅读量很快达到6万,不少网友在温都网上留言提供线索,尽管这些线索被一一排除,但已在全市激发起了“帮忙寻找人工耳蜗”的广泛热情。

当天下午,总编室综合掌上温州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网友提供的线索、留言与评论,提前介入,汇总反馈,在温都全媒体互动栏目“网络编前会”发布,和网友在线互动。当晚,一方面将“全城帮乐乐寻找耳蜗”和“患病学生收到善款36万元”这两条新闻,通过主题“爱心集结号”进行整合,回应网友关于“温州大爱”的评论。另一方面,着重介绍乐乐家庭贫困现状,回应网民“为什么不买新的”疑问。

次日,整合提升后的这一组稿件,在《温州都市报》刊发,同时在新媒体平台再传播。随即,有网友建议帮孩子“众筹”耳蜗。当晚6时,掌上温州客户端发布“大家联合献爱心帮乐乐买耳蜗”的后续消息。不到1小时就有企业家打进新闻热线,说愿意承担全部5万元的费用(在他之前已有多人将善款打进慈善账户)。接着,掌上温州客户端发布消息,呼吁停止捐款。最后,梳理汇集两日来从帮忙“找耳蜗”到“买耳蜗”的滚动消息,由纸媒向读者完整讲述这个温暖故事。

这是一起典型的“善意随着动态消息流淌”的新闻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传播经历了从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到纸媒深度呈现,再到新媒体二度传播发酵的反复融合传播。这个过程不断考验着新旧媒体编辑部的分工和衔接紧密度。

这是一个衔接与融合的过程,每天下午4时的报纸编前会与网络编前会,是新媒体编辑和传统媒体编辑信息互换的另一个重要载体。编前会,由分管编辑出版中心和新闻采访中心的两位副总编牵头,除了常规的评报和汇报当天新闻线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新媒体中心汇报当天的网络热点选题,与会人员与值班总编一起围绕社交媒体需求展开策划讨论。

从两个编辑部的衔接来看,温都全媒体转型不仅仅是简单地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网络新媒体,而是要有全新视野,在传统媒体运作模式上进行一场变革。温都在全媒体转型过程中,延续已有的传统媒体优势,把纸媒的信度、深度和高度与新媒体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流程重组、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使得主流媒体的新闻影响力在两个舆论场进一步延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