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_拿破仑与欧洲

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_拿破仑与欧洲

时间:2022-05-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_拿破仑与欧洲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是里程碑式的乐章,它宣扬了为理想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呼唤与命运相搏、呼唤生命的热情、呼唤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呼唤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会上,贝多芬公开献上了自己的《第一交响曲》,从而确立了他在音乐界的地位。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_拿破仑与欧洲

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是里程碑式的乐章,它宣扬了为理想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呼唤与命运相搏、呼唤生命的热情、呼唤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呼唤人类社会的进步。这部乐章一经问世便奠定了贝多芬的历史地位,贝多芬被誉为“音乐英雄”,由于乐章中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他又被称为“革命音乐家”。

时间

●1770年~1827年(www.guayunfan.com)人物

●贝多芬

搏击命运的英雄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痛苦。”这是才华横溢的、悲剧式的英雄——贝多芬的呼唤。贝多芬也用他艰难而伟大的一生,向世人阐释着这样的生命哲学。

1770年12月17日对于一般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德国波恩的路德维希一家来说却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的音乐师。按理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小贝多芬会非常的幸福,然而命运就是这样爱作弄人,年少时他就失去了母爱。母亲的不幸去世沉重打击了父亲,父亲开始整天整夜地喝闷酒。时间一长,在酒精的腐蚀下,贝多芬父亲那副用于赚钱的金嗓子就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结果可想而知,父亲丢掉了赚钱的饭碗,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小贝多芬身上。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蚀掉贝多芬对音乐的激情和灵感,反而更激发了他超凡的艺术才华。除了繁重的学习之外,贝多芬还经常在宫廷和贵族府邸演奏钢琴,获得微薄的收入以维持家用。

1800年4月,贝多芬第一次举行了个人音乐会。在会上,贝多芬公开献上了自己的《第一交响曲》,从而确立了他在音乐界的地位。由于自己的实力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贝多芬非常兴奋。他开始玩命地写曲子、开音乐会。由于长期的体力透支,贝多芬患上了一种很危险的病——斑疹伤寒。这个病可以说是影响了贝多芬的一生,刚开始时,他只是有时脾气暴躁、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可是到了后来,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更为严重的事情发生了,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力竟然慢慢衰退。这对于一个把音乐视为一切,甚至视为自己的生命的音乐家来说,意味着他再也不能够伴着那些跳动的音符翩翩起舞,而将永远地生活在寂静孤独的无声世界里。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和残忍的事情啊!

命运并没有因为对天才的痛惜而终止悲剧的发生,此后的十余年贝多芬经历了一生中最为频繁而剧烈的动荡。拿破仑军队在欧洲战场的所向披靡,曾使贝多芬和他的许多朋友把拿破仑视为一个能把欧洲从保守、狭隘的道路上解救出来,并给他们带来新的自由和希望的英雄,然而拿破仑加冕称帝和占领维也纳的行动彻底摧毁了贝多芬的共和理想,与此一同消失的还有贝多芬的听力。

虽然命运是不可预知的生命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将对此束手无策。在双耳完全失聪和病痛的折磨下,贝多芬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继续用他的心去感受音乐,用灵魂去创作音乐。此后,他毅然坚持创作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以及《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许多优秀的作品。

英雄时代的呼唤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在这个英雄的时代里,拿破仑是许多人崇拜和敬重的英雄,是一位为自由而奋斗的“共和理想”的领袖,这完全契合贝多芬的思想。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有自我发展的权利,每个人也都应该尊重作为人所应有的权利,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中规定的政治权利。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建议贝多芬创作一首名为“拿破仑·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这一次没有拒绝朋友的好意,他欣然地答应了。在贝多芬的心中,拿破仑是一个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而为自己心目中的伟大英雄——拿破仑创作,一直是贝多芬的一个心愿。他清楚地记得拿破仑的一句话曾与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就是“民主就是给天才以功名。”

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贝多芬把拿破仑看作是新时代的人类的造福者、“共和”文明的赐予者。他甚至穿越时空的局限,把拿破仑看作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为了在神话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为了使这两位为人类文明而不惜奋斗的英雄的影像得以重叠,得以紧密地交融在一起,贝多芬还试图用永不泯灭的音符塑造了一个划时代的英雄形象!于是,他开始创作《第三交响曲》,开始用“反抗现存观念和制度的精神”来进行一次作为艺术家的革命性尝试。

然而正当他准备将这首曲子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突然传到了维也纳。当贝多芬得知这个消息时,他遏制不住怒气,吼道:“看来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狼子野心。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他走向书桌,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了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之后过了许多天,贝多芬的怒气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诸于世。

英雄交响曲

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终于在维也纳的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举行了首场演出。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人们完全沉浸在那个激昂有力、热情悲壮的曲调里,以至于演出结束了人们还久久不愿离去,因为这部乐曲演奏出了他们的心声。1806年10月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这部交响乐的总谱终于出版了。在乐谱的标题页上赫然印着这么几个大字: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与传统交响曲不同,这部交响曲没有序奏。首章的全部热与力凝聚于开始的两个狂热的和弦之中,它们以千钧之力揭开了《英雄交响曲》的第一页。这迎面而来的音乐激战,似乎是为共和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们勇敢战斗的画卷,既展现了大革命时期一代英杰的悲壮业绩,也展现了无数英雄的丰功伟绩。狂奔的音乐热流以及奇绝的音调组合,使得展开部分气势恢弘、战声四起,令人惊叹不已。在传统的交响曲体裁中,第二乐章大多是抒情的慢板乐章,而贝多芬却将进行曲引入了第二乐章,这是前所未有的先例。他成功地使一首平凡的《葬礼进行曲》成为演绎悲壮的千古绝唱。第三乐章的谐谑曲是幽默的嬉戏,这似乎与刚刚举行过的葬礼很不协调。但是,贝多芬的“谐谑”,笼罩着悲哀的基调。在终曲乐章中,贝多芬为英雄群像雕刻下了最后一笔: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顶天立地的高大的身躯,誓死抗敌的慷慨就义,万众欢腾的凯旋情景等。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采取了古老的变奏手法,而不是常规的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将闪烁着普罗米修斯英雄光彩的短小主题,在10次变奏中交响成惊心动魄的壮丽篇章!

英雄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冲击旧时代的战斗性,是贝多芬这部作品的特点。贝多芬以一个音乐家独特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通过进行曲、分节歌和回旋曲的结构,军号式的感召性的节奏,定音鼓与小号相结合的军乐风格的配器等,准确地把握住了那个时代的基调。从贝多芬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到《第二交响曲》,他的英雄性乐感就如泉涌,直到新世纪的开始,他的构思才走向成熟。他用《英雄》这整整一部交响曲的宏大篇章来讴歌他心中的理想——自由与共和,来赞美大革命那“辉煌灿烂的日出”。

音乐史的新纪元

《英雄交响曲》的里程碑式的突破在于:贝多芬将对苦难的搏击和对命运的抗争,融入到悲剧式英雄音乐“宣言”之中;将自己的“自由”观念与“共和”的人生理想,契合进法国大革命的英雄时代之中;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容纳在交响乐这种古典音乐形式之中。因而引起了艺术表现上的巨大创新。曾给欧洲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拿破仑,用音乐创造了丰碑的贝多芬;一位现实英雄,一位音乐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生命造就了非凡的人生、不朽的业绩。在《英雄交响曲》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这部巨作是贝多芬用音乐筑起的一座英雄群像的纪念碑

第一次听到这部交响曲的人都如痴如醉,它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它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那样的气势磅礴、包罗万象。不仅在贝多芬本人作品的风格上迈了一大步,同时也掀开了音乐史上的新篇章。他的乐章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摧毁,是对自由与共和的向往,就好像在贝多芬的双肩上,一头挑着音乐,一头担着崛起的共和思想。他的音乐成为封建社会通向共和社会的一个桥梁,《英雄交响曲》开辟了音乐史上的新纪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