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传播的含义

国际传播的含义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传播学是研究国际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关于国际传播的手段或渠道,有学者认为,国际传播是以大众传媒为传播手段、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因此,以往对国际传播“跨越国界”因素的限定正在淡化。此外,还有一些概念与国际传播含义相近或相似,如全球传播、跨国传播、越境传播、世界传播、对外传播、文化间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国际传播的含义_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

国际传播学是研究国际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相对于国内传播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国际传播指不同国家社会系统间的传播[1]。由于不同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国际传播具有复杂性。国际传播的概念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由于概念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加之其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学者们的定义也各有侧重,很难从总体上准确定义国际传播概念。

关于国际传播的主体,学者们的界定或描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主体说。国外有学者认为:“国际传播的简单定义是超越各国国界的传播,即在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进行的传播。”[2]在我国,1992年版《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国家与国家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尤指以其他国家为对象的传播活动。”[3]二是多元主体说。很多西方学者对国际传播的理解相对广泛,较少限定和束缚,他们通常把所有跨越国界的传播都列为国际传播,并包罗了个人、群体和国家等主体以及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而且其关注的往往是与国际传播有关的问题,如国际信息流、国际舆论,以及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关系。如莫拉纳(Mowlana,H.)认为,国际传播是“包括通过个人、群体、技术在两国、两种文化或多国、多种文化间传递价值观、态度、观点和信息的研究探索领域,同时是对促进或抑制这类信息相关体系结构的研究”[4]。国内有学者认为:“国际传播是指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不同文化体系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指个人、团体、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转移信息及数据。”[5]这种说法认为,国际传播主体可以是个人、团体、政府。三是无主体说,侧重于对国际传播现象的描述。例如国外有学者认为:“国际传播的简单定义是超越各国国界的传播,即在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进行的传播。”[6]还有西方学者认为,全球传播就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接收信息的过程,“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各形式的传播与交流”[7]

关于国际传播的手段或渠道,有学者认为,国际传播是以大众传媒为传播手段、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有人则认为应包括人际交流的一切方式。还有学者认为理解国际传播的重点在于界定国际传播手段和方式,认为国际传播主要是利用国际媒体等跨国界传播手段,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卫星、通讯社等进行跨国界传播,侧重点在于对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强调。史蒂芬·D.克莱斯勒将对国际传播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广播电视传送、遥感探测、电磁波谱段分配以及远程通信(包括通信卫星在内的电话、电报联系)四个领域[8]。关于国际传播的受众或对象方面,有人认为应该有特定的传播对象,有人则认为凡是面向国际社会的传播都是国际传播,而所谓国际社会,就是没有国界的社会。关于国际传播的内容,有人认为主要是指国际新闻的传播,有人则提出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三分法,还有人则认为应该包括一切信息。如有业内研究人员认为,河南少林功夫“美国行”、十二乐坊在东南亚的流行、美国的奥斯卡全球颁奖典礼以及各种形式的国际间信息文化交流都可称之为国际传播[9]

虽然学界对国际传播主体、手段、对象等的界定有所不同,但都是对国际传播某一发展阶段内在特征的反映。由于受到传播技术的限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国际传播的主导者是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各国政府,各国政府不但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大众传媒中专门用于对外传播的部分)向外传播信息,还承担着国际传播控制者与管理者的职责。当然,即便是在传统媒体时期,也有通过海底电缆或国际通信卫星进行私人传播的情形,比如跨国公司为了使公司本部与国外制造厂或销售点取得联系,租用卫星转发器;一些国家的使馆也通过卫星与其祖国保持联系。但这只是小范围、小规模的传播行为,相对于国家主体而言,它们只是处于依附地位。因此,在传统媒体主导传播过程的情况下,国际传播就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在此传播过程中,“国家政府组织是主要的信息发出者之一”。但是随着全球化、国际传播技术和观念的发展,国家和对外信息传播的重要通道——大众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主导作用虽未根本动摇,但国际传播的主体、内容和目标受众正在出现融合化趋势。以中国为例,随着世界各国来华求学、工作、旅游的人士增多,这些中国国际传播昔日的国外受众从地域上来说正在成为国内受众,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及口碑效应等使我国的国际传播不出国门便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因此,以往对国际传播“跨越国界”因素的限定正在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互动和传播。随着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是包括国际传播研究在内的任何研究都不应超越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的基本现实。

有学者认为,传播学与国际传播的契合点主要在政治方面,日本学者鹤木真曾把国际传播定义为“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10]。另一个日本学者生田正辉更是直截了当地声称“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是它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11]。由此可见,传播学中对国际传播研究的重点在于国际传播内容的价值问题、信息与主权问题、文化霸权问题、信息全球化及国际信息秩序等问题方面,也就是说对国际传播中的宏观问题和理论问题赋予了较大的注意[12]。此外,还有一些概念与国际传播含义相近或相似,如全球传播、跨国传播、越境传播、世界传播、对外传播、文化间传播、跨文化传播等。有学者认为,国际传播与上述的前五项概念可以彼此替换——它们所指的都是跨越民族国家地理边界的信息流动,当然也各有侧重和区别。如“对外传播”具有明显的单向度传播特征,它在关注的主要议题以及重视政治功利价值的特点上仍然与国际传播有着诸多的重合。“全球传播”的传播层次涵盖国际和国内,全球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即时流动。全球传播得益于数字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即时流动,传播的主体、受众、渠道等大大拓展,在信息传播效率上实现了突破,凸显了国际传播的时代特色。1972年美国学者霍华德·弗里德利最早提出了全球传播的说法。他认为,“全球传播指研究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以及信息技术机构跨越国界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意见、信息和数据的各种学问的交叉点”[13]。也有学者认为,基于当前市民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依然牢固,对全球传播不应过度解读。文化之间的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则更多指的是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14],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面对面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