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略谈“将军”与“杂号将军”_冷历史

略谈“将军”与“杂号将军”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略谈“将军”与“杂号将军”_冷历史“将军”这个称呼出现在春秋时期,最初并非实际官职。此时将军逐渐分途,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为不常设官职,地位崇高尊同公卿者,称为“重号将军”。三国时诸葛亮称“军师将军”,亦属“杂号将军”之列。一般除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以外,统称为“杂号将军”。到了唐代,将军之号大减,杂号将军的名称亦告废弃。

略谈“将军”与“杂号将军”_冷历史

“将军”这个称呼出现在春秋时期,最初并非实际官职。当时诸国均以卿领兵,便称卿为将军,是对一军之帅的通称。《墨子·非攻中》说:“昔者晋有六将军。”清人孙诒让《墨子间诂》解释道:“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春秋时通称军将为将军。”到了战国时,将军才成为正式的武将官职,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裨将军等,一旦受命,即握有战场指挥的全权,此时卿仍可被称作将军。秦时因袭前制,西汉时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仅次于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晋书·职官志》载,晋朝设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不开府者秩二品,三品将军秩二千石。“开府”是古代高级官员授命建立府署,并可自行选用幕僚下属,拥有较大的行政权力。晋朝时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权位不一。唐朝时十六卫、羽林、龙武、神策、神武等部队,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职。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清朝将军有四种:一是宗室爵号,计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居于爵位末等;二是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由满人专任,内地各省将军掌管驻防军事与旗籍民事,在吉林、黑龙江、伊犁等边疆地区,将军为全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三是统帅临时出征的称号,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四是正一品到从二品的武官封赠之官阶。

西汉时因对外作战频繁,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而开始在“将军”之前加以各种名号。此时将军逐渐分途,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为不常设官职,地位崇高尊同公卿者,称为“重号将军”。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将军,他们或以征伐的地点对象,或以所统帅兵种,或以所执行的特别职务确定官名,出则领兵,入则另有任用,多根据需要设置,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这便称为“杂号将军”,比如上文提到的冠军将军,即为此类。

其后将军名号日繁,出现了“骁骑”“楼船”“材官”“伏波”“度辽”等将军之号。其中有以所率部队命名的,如“骁骑将军”“材官将军”;有因奉行之任务命名的,如李广利因攻大宛的贰师城而称“贰师将军”;甚至晋武帝伐吴时,因吴童谣有“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便拜益州刺史王浚为“龙骧将军”。但绝大多数仍取威武之名,如“寇军”“扬威”。三国时诸葛亮称“军师将军”,亦属“杂号将军”之列。

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更加泛滥,名目繁多,南朝梁共有361个将军名号,其中包括加封境外之人的125个。一般除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以外,统称为“杂号将军”。但此种也有例外,如南朝宋“四镇”亦在杂号之列。四征、四镇等均是以方位命名,以四征为例,即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诸如此类。到了唐代,将军之号大减,杂号将军的名称亦告废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