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常见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感染

时间:2023-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鸽痘病毒会从鸽子的皮肤或嘴巴黏膜内壁的破损处侵入并感染鸽子。幼鸽最好超过6周大后接种鸽痘疫苗,不到6周大的鸽子不适宜接种疫苗。管理良好鸽舍中的健康鸽子,接种疫苗后很少会有不适现象。这种做法亦有相当的风险,因为鸽痘病毒的潜伏期长达10天。若病毒真的进一步扩散了,那所有比赛鸽都很有可能染上鸽痘。只要隔离了病鸽,10天内没有再现新病例,表示病毒已经受到了控制,痊愈的鸽子依然可以参加比赛。

鸽子感染的病毒目前已发现的有14种,不过,比较常见的只有5种,分别是疱疹、环状病毒、鸽痘、腺病毒和副黏液病毒(俗称巴拉米哥、新城疫、鸡瘟)。

鸽痘

鸽痘是一种病毒,会导致鸽子的皮肤结出又干又硬的小水泡。通常鸽友们认为鸽痘是一种“太平病”,死不了,传染也不剧烈。确实,患了鸽痘的鸽子,其中大多数充其量只会在皮肤上出现小水泡而已。然而,严重的鸽痘病毒会造成软组织严重受损,进而导致眼皮和舌头变形,或致使鸽子嘴喙部分或全部脱落。鸽痘有一点儿很讨厌——秋赛时鸽友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不期而至的鸽痘,让我们排兵布阵时感到捉襟见肘。

临床病程

鸽痘病毒会伴随着病鸽的泪液、唾液、粪便而排出体外。在某些时候,鸽子的血液里也可以找到鸽痘病毒。鸽痘病毒会从鸽子的皮肤或嘴巴黏膜内壁的破损处侵入并感染鸽子。因此,鸽痘一般是借由鸽子彼此间的打斗和互啄而传染,已感染的鸽子啄破对手鸽的皮肤,并在伤口处留下一些唾液;也因为如此,鸽痘大都出现在鸽子的眼睛和嘴喙周围。蚊子和其他以吸取血液维生的昆虫也会传播鸽痘,但此时病毒只能经由不长羽毛的部位侵入,因此鸽痘通常会出现在头部和脚部,但是红螨引起的病例除外,它们有办法将鸽痘传播到任何部位。未感染和已感染的鸽子一起喝水或洗澡也会传染鸽痘,病毒会在鸽子一起洗澡时,侵入泡在水里的羽毛毛囊,然后该处便会出现鸽痘。如此看来,鸽痘病毒实在是一种无孔不入的东西。

鸽痘的生命周期为4~6周,然后鸽子便会自然痊愈,死亡案例极为罕见,除非是继发性大面积的鸽痘,导致呼吸、进食和视力受到影响而死亡。幸好大多数病鸽只会长出一两个小水泡(约3毫米大小),基本上影响不大,能够生活如常。病鸽复原后便能发展出终身免疫力。鸽痘并无直接治疗方法,不过出现在口部的鸽痘往往会导致细菌或毛滴虫的继发性感染,若加以治疗将有助于伤口迅速干燥,减轻组织伤害,以及让病鸽感觉比较舒服。通常,每天使用1/4片200毫克甲硝唑1次及1/2片50毫克的四环素类药物1次,便可有效控制继发性的感染病原体(插图7-1,7-2)。

疫苗接种

可借助接种疫苗来防治鸽痘。

接种时间

幼鸽最好超过6周大后接种鸽痘疫苗,不到6周大的鸽子不适宜接种疫苗。所谓接种疫苗,就是让接种对象感染剂量较轻微的病毒,刺激产生对该病毒的免疫力。鸽痘疫苗当然也不例外。年龄小于6周的幼鸽,正在发展自然免疫力以抵抗各种常见疾病的阶段,包括对毛滴虫和披衣菌等的免疫力,如果这时为它们接种活毒疫苗,即使剂量相当轻微,也会造成它们极大的应激反应,除干扰其自然免疫力的产生之外还会导致其他致病有机体(细菌、病毒)爆发引发疾病。因此,只有鸽舍中健康的鸽子,才可以接受疫苗接种,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其他疾病必定紧接着出现。随着疫苗生产技术的发展,有的种类的疫苗说明书上标明,出壳后的幼鸽便可接种,但怎么进行?拔除幼鸽哪个部位的羽毛?即使是可以滴鼻接种的疫苗,刚出壳的幼鸽也小了些,不宜操作。公棚参赛鸽迫于形势,必须在进棚时接种预防,这个没问题,参赛的鸽子毕竟已经是30~40天甚至更大日龄的鸽子了。

接种后,接种部位会出现皮痂4~6周。因为疫苗接种后到产生保护作用有一段过渡时间,因此务必在赛前6周或更早之前,就为参赛鸽完成接种。

接种疫苗的技巧

鸽痘疫苗通常为两瓶装,一瓶装着橙色或黄色颗粒状的干燥疫苗,一瓶装着透明的稀释剂,零上温度冷藏保存。准备接种时,先打开两个瓶子的瓶盖,将稀释剂倒进装着疫苗的瓶子里,然后旋紧瓶盖并轻摇瓶身,让两者充分混合均匀。鸽痘疫苗不像其他疫苗是以注射方式进行,而是刮破鸽子皮肤,让疫苗与空气和血液混合,这是一种模拟自然感染的接种模式。接种部位则以鸽子大腿外侧最佳。将鸽子腿上的羽毛往上推后会露出一小块皮肤,这儿就是理想的接种位置,先刺破皮肤稍许见血,让疫苗液体与血液接触即可。有的鸽友采用拔除此处几根绒羽,以造成轻微出血,然后让疫苗液体接触出血点,这种方式接种也行。鸽子接种后,接种部位的皮肤先是变黄变厚,接着10天内会变成一个肿起的硬块结痂。这是接种成功的表现。没有这种变化属于接种无效,需要补种。结痂会在接种后4~6周自行脱落。打过疫苗的鸽子和被感染后康复的鸽子一样,通常都可以终生具有免疫力。

接种疫苗后的照顾

接种疫苗后,对鸽子可以像平常一样的管理,也可以进行家飞。不过,幼鸽接种疫苗后还是让它们留在鸽舍里比较好。在接种后7~8天,是需要特别小心照料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时接种部位正在结痂。在此时间里,病毒将会进入血液里,鸽子也会轻微发烧。有些鸽子可能会显得有些不舒服,羽毛有点蓬松,不太想运动,而且还会轻微下痢。同时,有些鸽子眼睛的虹彩还会发炎。鸽子接种鸽痘疫苗后可以洗澡,但是不要让已经接种过疫苗和未接种的鸽子混在一起洗澡。

管理良好鸽舍中的健康鸽子,接种疫苗后很少会有不适现象。但疫苗接种本身是一种应激,鸽舍管理不良或是早已潜伏有疾病的鸽子,都可能在接种后引发疾病。有些症状不明显的感染性疾病,像毛滴虫和披衣菌也可能在接种后爆发开来,这是接种疫苗时附加的一种应激。这无疑给鸽友一个警示——这些疾病源早就存在于鸽舍里。因此接种过后,鸽友必须持续做好鸽舍管理,并且严格观察鸽子是否有其他疾病。如果鸽子有呼吸道疾病或毛滴虫症,鸽友大可以放心使用抗生素和毛滴虫药来做治疗,这样做不会对鸽子发展鸽痘的自然免疫力直接产生干扰。

鸽痘发生时的管理

随着发生时间的不同,管理方式也将有所调整。

非比赛期间

如果鸽痘在非比赛期间发生,舍中幼鸽已超过6周大,并且比赛不会在6周内进行,那么完全可以为鸽子接种鸽痘疫苗。若在接种疫苗时,鸽痘正巧爆发,已感染的鸽子就不要再接种了。

比赛期间

如果在比赛期间爆发鸽痘,情况就会变得相当麻烦,我们有两个选择。

1.为全部比赛鸽接种鸽痘疫苗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4~6周将无法参赛,很少鸽友会这么做。

2.隔离病鸽

这些病鸽必须与其他比赛鸽分开饲喂、喝水和出舍运动,直到4~6周痊愈之后再让它们重返比赛鸽队。这种做法亦有相当的风险,因为鸽痘病毒的潜伏期长达10天。我们见到鸽子发病,才知道它们染上了鸽痘,但在此之前,它们很可能已经啄伤过或以其他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别的鸽子,使它们也可能潜伏有这种疾病。若病毒真的进一步扩散了,那所有比赛鸽都很有可能染上鸽痘。实践中,还是有许多鸽舍利用这个方式有效地抑制了鸽痘病毒的扩散。只要隔离了病鸽,10天内没有再现新病例,表示病毒已经受到了控制,痊愈的鸽子依然可以参加比赛。

育种期间种鸽舍爆发的鸽痘,那才真正是因为蚊子引起的,因为我国鸽界的种鸽基本都是引进的,封闭式种鸽舍很普遍,这时鸽子一直待在鸽舍里,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鸽舍的鸽子。这时最好立即隔离患病种鸽,以降低病毒扩散的机会,可定期喷洒百灭宁消毒鸽舍以杜绝蚊子。

鱼目混珠的情况

最容易和鸽痘混淆的鸽病,是毛滴虫症。鸽痘长在皮肤表层时,患部会出现又干又硬的肿块,通常很容易就辨别出是鸽痘。不过,若是长在鸽子嘴巴里(即黏膜鸽痘),患部看起来像是一片黄斑,很可能被误以为是毛滴虫症。老实说,老资格的养鸽者也有难以辨别的时候,有时也会给年轻鸽友判断错误。使用毛滴虫药物来治疗患黏膜鸽痘的鸽子,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结果当然是无效。在此有两个简单的检验方法,可供鸽友们自行分辨。

1.病变部位

通过鸽子舌尖的正中间画一条假想的横线,把鸽子的舌头从中间分为前半截和后半截。只要出现在这条横线到喙尖之间的任何病变,极有可能是鸽痘。因为在这个区域里,暴露的环境很不适宜毛滴虫的生存;相反,如果病变出现在假想线靠里头的后半截,舌头根部或靠近喉咙的两侧,很可能就是毛滴虫症了——越往里越是;有经验的鸽友,会打开鸽子的咽喉,食道里的毛滴虫黄色病变,历历在目,很容易辨别。

2.病变部位的周围组织

如果是毛滴虫侵入的部位,其边缘经常会出现因发炎而形成的一条淡淡的细线,使得毛滴虫结瘤与周围组织分离开来。而鸽痘是在口腔壁上长出囊泡或小水泡,并不会和周围组织分离,很牢固,误以为是悬浮的毛滴虫块状凝结而刮除的时候,极容易出血。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近年来在我国鸽界,一度达到谈虎色变程度。其实,鸽子会感染的腺病毒有两型:Ⅰ型主要影响幼鸽和鸽子的消化道,引起下痢和呕吐,大部分的病鸽都能复原;Ⅱ型则以成鸽为感染对象,肝脏是受侵袭的主要部位,病鸽大都在24小时内死亡。

这种鸽病最早出现在欧洲鸽界,时间是1992年10月,最初的表现是会造成各种年龄的鸽子暴毙,有些病鸽在死亡前出现了下黄痢和呕吐现象,不过最主要的病症是猝死,病鸽大多数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最多不超过48小时。每间鸽舍发病时的死亡率不一,有的大约为30%,有些甚至高达100%。从1993年1月起的一年半里,比利时根特大学实验室通过化验证实,确凿地死于腺病毒的鸽子,累计有近1 000羽之多。这些鸽子全都患有肝炎,在显微镜下出现广泛的肝组织坏死。1995年,几位比利时兽医师联合发表文章,证实这种致命的新型鸽病的出现,腺病毒这种烈性传染病,才为鸽界广泛注意。按照时间推算,腺病毒肆虐我国鸽界,比其在欧洲鸽界作祟大约晚了10年以上。其实,原因很简单:越是纯种的家养动物,越是会受到疾病的攻击,它们的抵抗力明显弱于普通种的同类,更不如野生种。

腺病毒在鸽舍里的传播模式很不寻常,通常是某一年龄的鸽群先发病(比如当年幼鸽秋季入放鸽车参加训练者),接着便扩散至各种年龄层。有些与死亡病鸽亲密接触过的鸽子安然无恙,甚至巢窝里的幼鸽在父母鸽死亡后只要能够自行觅食的,依然可以正常长大。

赛鸽发达国家的有关检验结果显示,免疫系统受损(即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的鸽子比较容易感染腺病毒,不过免疫系统为何受损原因尚不清楚。各项研究显示,原本只会造成鸡生病的腺病毒,出现了突变或轻微改变后变得能够适应鸽体而引发这种严重的新型疾病。

根据自然地理状况,腺病毒在各主流赛鸽国家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腺病毒感染例证几乎没有。1991年,著名的荷兰赛鸽兽医师汉克·迪威德指出,截至当年年底,在荷兰西南部有大量鸽子感染腺病毒。1994、1995年,与欧洲大陆紧邻的英国也有腺病毒的相关报告。

Ⅰ型腺病毒早在1976年即已发现,它会与其他疾病主要并发在幼鸽身上。这一型的腺病毒会引起水痢和体重减轻,同时常会并发大肠杆菌,导致更严重的下痢和呕吐,偶尔还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但死亡率不高,鸽子多能自然痊愈。受到感染的鸽子会丧失状态,如果参赛,则表现很差,丢失率会增加。1995年比利时兽医师联合发表的鸽病,显然是Ⅱ型腺病毒。虽然Ⅱ型腺病毒对抗生素没有反应,但是腺病毒/大肠杆菌并发症通常能用抗生素治愈。

自然界发生的禽类烈性传染病,如新城疫,只流行于春、秋季,很热和很冷的时节,并不会传染蔓延。而腺病毒也有这样的规律,但春天的赛季发病少,秋天开始的赛季发病集中,严重时,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鸽舍中招——只要混群训放一次,腺病毒跟着就到——病毒被参加训练的鸽子带回鸽舍。未参训的幼鸽和成鸽会被传染,有时带回病毒的鸽子自身耐过了或经治疗未死,被传染的鸽子却死了。目前国内赛鸽事业竞争激烈,有训放车辆、笼具的,竞相提前秋季训放时间,争抢鸽源。此时气温很高,对在陌生放鸽车中突遭囚禁、一夜颠簸、扎堆燥热的首次参训鸽(当年幼鸽占压倒多数)是极大的应激反应,造成参训鸽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容易被腺病毒乘虚而入……有的鸽友不承认腺病毒是一种传染病,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热应激。顾名思义,尽可能小群单独训练、合理推迟秋季高温时段即已开始的集中训练,可以相当有效地防范腺病毒的发生和危害。

逐渐地,预防和治疗腺病毒的药物甚至疫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鸽友们在多年与腺病毒对抗和过招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喊出了“先得先愈”的口号,以毒攻毒。适宜的预防战略与细致的防治战术结合,腺病毒这个危害一时的恶性传染性疾病预计将逐渐被消灭。

气囊破裂

假若鸽友发现自己鸽舍中的某羽鸽子,脖颈部以及前胸部位明显鼓起来,好像被充了气似的,通常就是气囊破裂所引起的。鸽友们会本能地或者经人指点找一根针或者尖细的东西穿刺气鼓部位进行放气,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气鼓部位很快消气了,但是时间不长,那里又气鼓如初了!怎么回事?

鸽子和我们人类一样有一根气管,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部,但是鸽子体内还多了9个与肺相通的气囊,分布于身体各处。气囊是鸟纲动物特有的器官,主要是辅助鸟类飞行时进行呼吸,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减小肌肉和内脏间的摩擦、降低飞翔时的体温的作用。家鸡早就不具备飞行能力了,但是它们仍有气囊。当鸽子吸气时,空气由气管进入肺部,然后再输送到各个气囊里;若是某一个气囊破裂了,里面的空气将会渗漏出来并聚集在皮肤下面。气囊破裂往往是因鸽子身体受伤所引起的,例如,鸽子在飞翔时撞到某些物体,种鸽在舍内撞到栖架的凸角等,或是继发性呼吸道感染产生溃疡侵袭气囊使气囊出现穿孔。有时候呼吸道感染会使得连接气囊的微细气管阻塞,造成气囊过度充气。横在鸽子胸前的气囊最可能破裂。若是这个气囊破裂,鸽子的脖子会充满空气,胀得特别大;如果是腹部或胸部两侧的气囊破裂,空气会先聚积在该区域的皮肤下面,接着才会扩散到其他地方。

治疗气囊破裂的鸽子,最重要的确实是先清除聚积在皮肤下方的空气。如果空气不断产生压力,会传回鸽子的肺部,造成鸽子呼吸困难,有时甚至会窒息。可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针筒将空气抽出。针头的尖端要刚好插入鸽子皮肤因充气而变得紧绷的部位。通常需要早晚各抽一次。这不仅能让鸽子感觉比较舒服,也能让气囊恢复到原来位置,使得破裂处得以逐渐愈合。如果气囊的破洞很小,通常1~3天可复原;若是严重的裂伤,则需长达3个周才能复原。除了早晚抽除鸽子积存在体内的空气外,将它们关好也是很重要的。这时不应让鸽子有任何运动的机会,否则会造成呼吸急迫,导致气囊的伤口再度破裂。鸽子的愈合能力很强,训赛过程中将嗉囊撞破的情况时有发生,观察嗉囊有破裂创口的鸽子,争食抢水的能力一点也不弱。吃食喝水后,水从嗉囊破裂处汩汩流出,甚至大粒的玉米也从破口处被挤出,但鸽子看上去一切正常,不去管它,一周后会完全愈合,并且可以参赛。

巴拉米哥/副黏液病毒

巴拉米哥/副黏液病毒和新城疫关系非常密切,以至于我国鸽友认为巴拉米哥就是新城疫的别名。新城疫在蛋鸡和肉鸡饲养业中是首要的防疫对象,但对鸡能造成毁灭性的传染的巴拉米哥病毒,对鸽子几乎不产生作用。巴拉米哥病毒有许多种,造成鸽子感染的叫作Ⅰ型巴拉米哥/副黏液病毒,这型巴拉米哥病毒也会使鸡以及其他许多鸟类感染新城疫。不过,能够感染鸽子的巴拉米哥病毒,不被视为典型的新城疫病毒。

巴拉米哥病毒经由呼吸道和胃肠进入鸽子体内,发病初期,病毒显示侵入肠道,使得病鸽出现各种症状,一开始缺乏食欲,出现下痢、呕吐和口渴;接着神经系统受到侵袭,使得翅膀出现严重的麻痹和瘫痪状态,偶尔也会波及脚部,造成协调性失调,病鸽出现头部颤动和扭颈(俗称歪头);有时病鸽也会出现翅膀下垂瘫痪而无法振翅,同时也会出现眼皮肿胀、胚胎死亡。如果是在褪毛期间,还会长出异常羽毛。发生在幼鸽身上时,死亡率相当高。老鸽患病后依然有进食、饮水欲望,若人工辅助灌食灌水,一般在出现症状后3~4周内能逐渐复原。至今没有治疗巴拉米哥/副黏液病毒的有效药物,只能做疫苗防疫。尤其是赛鸽公棚,进棚的幼鸽,必须做疫苗防疫。

疫苗接种

本症可以经由疫苗接种来获得控制。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各种不同的巴拉米哥疫苗可供鸽友使用,至于哪些疫苗可供选择,哪种疫苗最好,当地的鸟禽兽医师和畜牧兽医兽药部门都能给你提供答案。前些年,以荷兰和以色列生产的三联(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肾型传支病)禽用疫苗最为普遍。虽然感染鸡和鸽的新城疫有差异,但是使用上述疫苗的防疫效果很好,使用方法是一侧鸽眼和鼻孔各滴一滴液化的疫苗。疫苗使用说明书内容明确:幼鸽出壳后使用这种疫苗液体滴鼻,有确实的防疫效果。有的鸽友使用便宜的国产疫苗进行防疫,效果也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