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世界范围内核稳定的前景
拥有核武器及其打击距离越来越远的运载工具的国家的范围的扩大,某些核国家在地区和局部冲突中发生伴随有核导弹升级的冲突的可能性的增加,由于单方面建立和发展导弹防御而产生的客观的不确定性,基于保障相互毁灭原则的核遏制逻辑的心理惯性和物质基础的保持——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目前已经降至次要地位的处于“休眠状态”的核导弹冲突的威胁被暂时激活。
有时,那种认为核国家范围扩大会迫使它们在彼此关系中表现克制的意见会使人觉得只有部分道理。事实上确实如此。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置备了核武器,在逻辑上就排除了任何一方在彼此间的冲突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然而,同时也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可能性,由于完全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对对方行动的不准确评估,导致双方同归于尽。而这一结局会对整个南亚和临近地区带来极为可怕的后果。
尽管现在形成了一种印象,认为战略安全形势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而这一感觉似乎在冷战年代也曾经存在过。然而实际上可以断言,不单单要感谢相互核遏制的定理,同时也是因为幸运的巧合,核灾难才得以避免。
在肯尼迪政府中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今天承认,“只是成功的巧合,才防止了1962年加勒比海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爆发核战争”。1979年9月9日,在三个美国指挥所的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大量苏联洲际弹道导弹朝美国发射的信息。当时,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已处于准备立即予以回击的状态。只是晚些时候才弄清,因为疏忽大意,五角大楼的中心电脑使用了带有模仿苏联导弹进攻的教学程序的软盘。1980年6月3日,美国的电脑系统显示,苏联正在进行导弹进攻,而事实上只是美国的一个电子系统部件失效。1983年9月26日,苏联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的一个航天器报告,五枚美国发射的“民兵”型洲际弹道导弹正朝苏联飞行。只是由于指挥中心的值班军官无动于衷,才避免了发出错误警报。晚些时候事情被弄清,原因在于位于蒙大拿州的一个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基地的井式发射装备上空的云彩造成了阳光反射,使得航天器错把它当做了导弹发射的火光。1995年1月25日,俄罗斯的导弹攻击预警系统获悉,一枚从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发射的弹道导弹正在向俄国领土方向飞来。然而事实上,该潜艇发射的是一枚挪威的探测火箭,用于搜集空气样本,以便对北极极光进行科学研究。以上这些还仅仅是一些已经被确认的有据可查的虚假核导弹警报。
在此应当补充的是,总统的“核手提箱”(美国人称之为“足球”)并不能总是可靠地使核武器的使用“保持在控制中”。众所周知,在冷战年代,处于海上作战值勤状态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上的指挥官们在一定情况下有机会自主作出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决定。而在危机时刻,陆军联合兵团的指挥官们在战术核武器的使用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性。
核大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降低核战争偶然爆发的可能性。例如,建立了核国家领导人之间热线联系,并使之保持在随时可以使用的状态下。俄罗斯联邦和美国、俄罗斯联邦和英国、俄罗斯联邦和中国之间都达成了导弹不相互瞄准的协议。法国也宣布了导弹不进行瞄准。这一程序就是把“零任务”输入弹道导弹的制导系统(即使制导系统处于无目标状态),其使命就是防止未经允许的导弹发射。同时还使用其他一些冻结导弹向预定目标发射的方法。其中包括向导弹的制导系统输入指令,要求其摧毁根本就不存在的目标。使用这种方法是考虑到,有权接触这一系统的专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短短几十秒)输入所需目标的坐标将目标指令更改。通常,这一工作会定期进行。
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相互核遏制的“文化”的“培养”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但是即使在经验不断积累和双边政治关系得到实质性改善关系的条件下,偶然发生相互核导弹打击的可能性也无法完全排除。新的核国家还面临走过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才能融入这一核遏制的“文化”当中。由于新的核国家和准核国家之间,以及它们和传统核国家之间正处在彼此间军事政治冲突的不断升级的状态下,国际核安全形势正在不断恶化。
要巩固全球范围内的核稳定,除了完善限制核不扩散制度外,一个比较现实的任务就是防止现有核武器的扩充和现代化改进。而能够达成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核试验实际上使可靠核武器的生产变得更加复杂,并明显限制其现代化改进。然而,电脑和激光模拟的方法,以及进行“临界试验”(当核反应尚未来到之际)使对现有核弹头可靠性进行检测成为了可能。
1945年以来,总共进行了2 049次核试验。其中美国进行了1 032次这类试验。苏联——715次,法国——210次,中国——47次,英国——45次,印度——6次,巴基斯坦——6次。有时在一次试验过程中爆炸了数枚核弹头。众所周知,1963年签署了《禁止在三个范围内(大气层,宇宙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并开始生效。核试验只允许在地下进行。最初中国和法国没有参加这项条约并在大气层中进行过试验:法国是在1974年以前,中国则是在1980年以前。1974年,苏联和美国之间签署了《限制地下核爆炸威力条约》(不超过15万吨当量)。1990年,苏联宣布单方面暂停进行核试验。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确认仍会忠实于这项暂停核试验的决定。英国于1991年、美国于1992年决定实行类似的暂停决定。法国和中国于1996年进行了最后的核试验并参加了暂停决定。
在裁军会议框架内,在日内瓦进行了关于禁止核试验的多边谈判。这是为了进行裁军谈判而举行的唯一一次国际社会多边代表大会。1996年,为了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谈判正式开启。不同于以前签署的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在一切环境中进行核爆炸,其中包括在地下。同样也设置了这类爆炸威力的“零度门槛”。正是因为如此,该条约被称做“一揽子”条约。条约规定,国际监督体系可以使用位于90个国家的330多个观测站,甚至可以进行实地检查。只有在所有可能进行核试验的国家都加入后,该条约才能生效。拥有科学研究反应堆和核电站的44个国家被列入这一名单,其中的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拒绝签署。还有8个国家虽然签署了,但却没有批准该条约。英国、法国、俄罗斯联邦、中国签署并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正如1998年5月初的报道,印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地下核试验。两个星期后,巴基斯坦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然而,此后不久,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布计划以后不再进行进一步核试验。这就预示着,这两个国家都会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从而实际上限制它们之间的核试验竞赛。
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的前景造成沉重打击的是美国参议院拒绝核准该条约。克林顿总统还于1992年在条约上签了字,然而条约却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激烈争斗的目标。除了由党派操纵引起的反对之外,共和党人断言,条约规定的国际监督体系无法对接近“零度威力”的核试验进行可靠的检查。除此之外,完全禁止进行试验不可能保障美国核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条约期满后仍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小布什入主白宫后,美国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问题从日程表上取消了。2001年,美国甚至拒绝参加促进条约生效的国际代表会议。许多专家认为,共和党人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真正原因是研制新型核武器的计划,其中包括用于摧毁深层地下的加固掩体的核武器。同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即核试验是未来美国生产可以使用核武器作为拦截手段的导弹防御系统部件的需要。某个核大国这种立场就是完全禁止核试验道路上的真正障碍,并且会对核不扩散制度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开始于1995年的签署禁止生产用于军事目的的可裂变物质的条约的推动工作停滞了下来。最近十年来,裁军代表大会的成员们甚至就其工作日程表都未能达成协议。这就意味着缺少一个进行核武器监督谈判的全球一体化体系。
因此,可以确定,在导弹核武器的国际安全领域内,正在进行着不同向量的进程:一方面是俄国和美国正在彻底缩减这类武器;另一方面是未能防止拥有核武器和导弹武器的国家的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一领域的战略局势有可能由于导弹防御系统的组建而变得更加不稳定。俄罗斯新闻社通讯记者А.Г.阿尔巴托夫写道:“最重要的结论就在于,在21世纪初的核安全的新阶段里,‘中心的’或是‘纵向的’核裁军同‘外围的’或是‘横向的’裁军,即核不扩散,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实质上已经同它融合在一起。”[1]这是俄罗斯一位主要研究国际安全问题的专家在这一基础上得出的解决巩固世界范围内核稳定问题所必须采取的综合方案的结论。
【注释】
[1]А.Г.阿尔巴托夫:《核武器扩散:新的威胁、新的解决方法》,摘自《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04年年鉴》,莫斯科:莫斯科出版社,2005年,第8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