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关系的失调,会导致病态心理。高职大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正常进行的不良心理因素。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高职大学生的恐惧范围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和社会心理方面。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_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失调,会导致病态心理。高职大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正常进行的不良心理因素。有些高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并不是没有遵守交往规范,也不是不懂人际交往技巧,而是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交往心理障碍。目前高职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交往心理障碍的人数较多,所占比例较大,据调查,26.7%的学生能正常交往,73.3%的高职大学生有这样那样的交往障碍,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也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那么,造成高职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就心理方面而言,交往障碍分别是由认知、情感、人格等因素引起的。

(一)认知引起的交往障碍

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但其社会经历的有限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其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整体面貌,对人的认知往往带有理想化色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人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高职大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个人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时,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3.光环效应。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大学生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高职大学生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应该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4.设防心理。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人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自己的秘密。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5.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表现为把交往对象机械的归入某一类群体,并把自己对该类群体的习惯化认知推及到交往对象身上。刻板印象使人们对每一类人都有一套固定看法,而这些看法具体到某人时未必正确,如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厚道,南方人精明等。刻板印象虽有积极的认知作用,但会造成对交往对象的偏见、成见,影响人际交往。

6.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亦如此。投射包括情感投射和愿望投射。情感投射是指认为别人与自己的好恶相同。愿望投射是指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认为他人也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把希望当成了现实。结果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意向做出错误评价,歪曲了他人,造成交往障碍。

上述各种心理效应中出现的偏差,尽管各有其不同的原因,但在哲学上却有其共同之处,即都是主观地、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而不是客观地、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没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所以,在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人际知觉,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认识他人。

(二)情绪、情感导致的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行为上的影响,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情感关系及心理距离的远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主要特征,对人的情感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因此,人际交往的情感障碍也很常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卑。自卑是指自我评价低。在交往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因惧怕出丑、受挫或遭他人耻笑,难于主动与人交往,因而常将交往的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

2.嫉妒。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的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

3.恐惧。心理学上的“恐惧”是指对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惧,或者恐惧体验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出常人的反应范围。高职大学生的恐惧范围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和社会心理方面。如害怕考试不及格,担心学业不佳,害怕寂寞孤独等。恐惧使一个人的生活暗淡失色,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容易拉大自己和周围人的心理距离。

4.害羞与孤僻。害羞在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害羞的主要类型有气质性害羞(生来内向)、认知性害羞(过分关注自我、患得患失)、创伤性害羞(经历挫折,变得小心)。过分的害羞,使高职大学生在交往中大大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与人无法沟通,妨碍人际交往。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他人难以接受。这样从心理上与行为上与他人有着屏障,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

(三)人格引起的交往障碍

因人格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交往障碍,也是常见的交往障碍。所谓人格主要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人格的差异可能造成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则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而相同性格类型的人(同是内向性格或同是外向性格)也很难相处融洽。由人格原因引起的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由气质差异所导致的交往障碍,由性格不同导致的交往障碍,由人格不健全所导致的交往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