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语诗歌赏析要略

英语诗歌赏析要略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严格的韵律还要保持音节数量上的对等。韵式从单独的两行诗到精心编排的长诗变化不一,如偶句体是两行韵式诗体,其最常见的格律是四步抑扬格和五步抑扬格。一种说法认为是奥雷的《亨利五世》,该剧本的诗句从头到尾采用英雄偶句诗体;另一种说法认为是艾思里吉的《滑稽的复仇》,剧中的诗句大部分采用英雄偶句诗体。叙事诗的另一主要形式是民谣。早期的民谣大多由民间集体创作,由吟游诗人及民间歌手在民众中演唱。
英语诗歌赏析要略_英语翻译与文化交融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通常指人们运用韵律语言富有想象地表达对世界的感受。诗歌创作起源于远古,当时釆用的是原始诗行的形式,且用于早期的部落仪式。由于那时还没有出现书面文学,所有在部落仪式上朗诵的都是口头诗,诗行的划分是由朗诵时出现的停顿来提示的。此外,最早的诗歌还可以采取咏唱的方式,伴之以舞蹈。假如某一部落遇到自然灾害或战争等特殊事件,便很自然地会用咏唱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来保存这些史实。后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民谣。民谣在初创时期仍保留了和舞蹈相伴及叙述史实的特点,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书面文学高度发展之前的时代创作的。到了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荷马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中汲取了大量的素材,以历史和神话传说为依据,创作了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荷马史诗的出现一方面使民谣这一古老、通俗的诗歌形式以固定的叙述诗的文学样式流传下来,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民谣本身的创作,以致在中世纪的后期(公元14世纪前后)在欧洲形成了所谓“民谣传统”。与此同时,随着叙述诗的发展,其他诗歌类型也相继问世,如戏剧诗、抒情诗、田园诗、颂诗等。

一、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格律(meter)指诗歌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排列组合模式。它的基本单位叫作音步。以英诗为例,最常见的音步有:

(一)抑扬格,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组成。

(二)扬抑格,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非重读音节组成。

(三)扬抑抑格,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两个非重读音节组成。

(四)抑抑扬格,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组成。

(五)扬扬格,由两个重读音节组成。

(六)抑抑格由两个非重读音节组成。(有些韵律学家否认这种音步,认为在音步中必须始终存在重读音节)诗行一般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音步,常见的有:单音步、双音步、三音步、四音步、五音步、六音步、七音步和八音步。

格律涉及音步的种类和一行诗文中音步的数目这两种度量方法,因此它们常常可以合起来称呼。

同时,诗歌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在诗歌中不仅仅是技巧性的,它还作用于人的感官而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押韵能触动朗诵者(读者)或听者的情感,同时,使诗节显出和谐、整一和变化的特点。有时押韵还可以暗示意义。

名副其实的押韵不但要求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及元音后的辅音发音相同,而且要求元音前的辅音发音相异。严格的韵律还要保持音节数量上的对等。

二、诗体与诗类

(一)诗体

诗体是指诗歌的韵式或形式。韵式从单独的两行诗到精心编排的长诗变化不一,如偶句体是两行韵式诗体,其最常见的格律是四步抑扬格和五步抑扬格。五步抑扬格偶句诗体又称英雄偶句诗体,它通常每行含有十个音节,这是乔叟最爱使用的。然而,直到16世纪和17世纪,这种诗体才得以固定下来。之后,它又成为诗剧最主要的诗体形式。但是,究竟是哪部诗剧最先运用这种诗体历来存有争议。一种说法认为是奥雷的《亨利五世》,该剧本的诗句从头到尾采用英雄偶句诗体;另一种说法认为是艾思里吉的《滑稽的复仇》,剧中的诗句大部分采用英雄偶句诗体。这两个剧本都是在1664年写成的。在不同时期,许多诗人,如斯宾塞、莎士比亚、本•琼生、德莱顿、蒲柏等都在自己的诗作里采用英雄偶句诗体。不少批评家认为,德莱顿是“英雄体”的“蹄铁匠和工匠”,而蒲柏则是“银匠”,因为蒲柏使得这种诗体变得精致、典雅且充满微妙的诙谐与机智。在新古典主义时期,英雄体对偶句通常由两句各自意义完整的押韵对句组成,构成短诗节。由于采用诗行内停顿和句法上十分工整的对称结构,这种诗体带有警句的某些特点。

(二)诗类

诗歌还可以按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来归类,其中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诗被公认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类型。

1.叙事诗

叙事诗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诗歌的形式讲述故事的一切作品,如民谣和传奇韵诗等;从狭义上讲,是指史诗这样比较固定的叙事诗形式。

史诗(epic)是用严谨、高雅、庄重的语言写成的叙事长诗,通常歌颂传奇中或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它是在传说和民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人公甚至也可以是一个半神式的人物,他的行为将决定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盘格鲁-撒克逊史诗《贝奥武甫》被归入这一类诗歌。后来的诗人有意识地、创造性地模仿这一传统的写诗手法,如维吉尔创作了《伊尼特》,弥尔顿创作了《失乐园》,济慈写了未完成的史诗《赫比里昂》。在文艺复兴初期,史诗由于但丁《神曲》的问世而广为流传,它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英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像蒲柏的《鬈发遇劫记》这样的滑稽史诗。浪漫主义时期,讽刺史诗成为当时颇受欢迎的诗歌形式。到了20世纪,许多长诗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史诗的一些特点,其中庞德的《诗章》堪称典型的一例。尽管由于审美趣味和其他原因,史诗中有时也掺杂着一些戏剧性和抒情性的段落或滑稽幽默的场面,但从整体上看,史诗的主要特点与目的和其他的叙事诗一样,是讲述故事,不论所述的故事是长是短,情节是简单还是复杂。

叙事诗的另一主要形式是民谣。民谣原是一种吟咏或朗诵的诗歌形式。它的特点是:在简单的叙述形式中显出富有戏剧的动人情节。早期的民谣大多由民间集体创作,由吟游诗人及民间歌手在民众中演唱。它常常以超自然的力量作为统摄故事情节的核心或歌颂传奇人物的英雄事迹和他们的爱情。后来,又出现了书面文字形式的民谣,比较著名的有沃特的《罗宾汉英雄事迹小唱》、司各特的《苏格兰边区歌谣集》等。民谣通常以四行诗为一节,韵律为abcb或abab,其中第一行和第三行有四个重读音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有三个重读音节。诗行中非重读音节的数量没有严格的规定,有时还会出现谐音、半谐音及叠句。

2.抒情诗

抒情诗是指一种相对短小的以抒发诗人情感为主的诗歌形式。它通常借助丰富的想象、优美动听的韵律以及或潇洒奔放或婉转曲折的情绪来感染和打动读者或听者。最早的抒情诗或许是古埃及的国王颂歌以及众神赞美诗和葬礼歌。古希腊人的抒情诗则跟各种巫术或原始宗教的仪式有着渊源。他们通常一边吟诵诗歌,一边跳舞。他们还将抒情诗与合唱诗区别开来:抒情诗指用竖琴伴奏,抒发咏唱者个人情感的诗;合唱诗指用合唱方式抒发集体情感的诗。到了中世纪,抒情诗在欧洲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典雅的艺术。

3.戏剧诗

戏剧诗的含义很宽泛,它既可以指运用某些戏剧技巧,如对话、独白等创作的诗歌(如托马斯•哈代的《在布店里》),又可以指只能供阅读而不适合演出的诗剧(如歌德的《浮士德》),还可以泛指任何剧本中出现的诗文。戏剧诗常常用无韵诗来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