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宝宝喂饱一点儿好还是稍微饿一点儿好

宝宝喂饱一点儿好还是稍微饿一点儿好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洋洋十三个月零9天了,吃饭很香,吃饱了就用舌头把勺子顶出来,所以妈妈从不担心她会饿着。反正能让宝宝吃的都给洋洋吃。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它不仅保证身体的营养需要,吃得好不好,合适不合适,还关系到身体的健康,生命的质量。胖是一种感觉上的好,是成人对宝宝成长的一种自我满足,大多是外在的好。

成长故事

镜头一:

洋洋十三个月零9天了,吃饭很香,吃饱了就用舌头把勺子顶出来,所以妈妈从不担心她会饿着。自从妈妈上班,奶奶来带洋洋后,妈妈发现洋洋的饮食没那么规律了,而且小肚子总是鼓鼓的、胀胀的,大便也干干的,还费力。原来是奶奶怕洋洋吃不饱,总给洋洋喂食,除了洋洋的饭,水果、奶、酸奶、肉、饼干、罐头……反正能让宝宝吃的都给洋洋吃。洋洋妈妈告诉奶奶说这样孩子容易积食,也会便秘,要养成孩子的饮食规律。奶奶没说什么,可妈妈发现奶奶还是我行我素,有时候甚至把宝宝抱进卧室偷偷给她吃,妈妈很无奈。

镜头二:

顾奶奶家添了个大胖孙子,甭提多高兴了。要知道顾家可是三代单传,可有个事让顾奶奶分外闹心。媳妇儿总是定点才给孙子喂奶,有时候孙子哭了,顾奶奶就说宝宝饿了,要赶紧喂奶。可媳妇总说还没到时间,宝宝哭也不完全是因为饿了。顾奶奶很生气,也没办法强迫媳妇。顾奶奶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的大孙子一个月子都没长胖。好在孙子四个月的时候,媳妇上班了,顾奶奶照顾孙子,在顾奶奶的照顾下,孙子吃得胖胖的、圆圆的,看起来比同龄宝宝壮很多,每天瞅着大孙子,顾奶奶心里甭提多开心了,媳妇却说不能再给孩子多吃了,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好。就为这事,婆媳之间已经闹了好几次矛盾了。

观点一:孩子小,长得快,得多吃,不能让孩子饿着。

观点二:孩子的消化功能不健全,不能给他吃得太多。

故事评析

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它不仅保证身体的营养需要,吃得好不好,合适不合适,还关系到身体的健康,生命的质量。0~3岁正是幼儿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吃得营养健康是生长发育最基本的保障,但由于宝宝的身体功能还无法自我调节饥饱,无法用语言明确告知自己是否吃饱、吃好了,父母或是祖父母要在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中找寻孩子的饮食规律,因而给宝宝喂养成了许多隔代教养家庭的主要矛盾之一。两代人之间在如何喂养第三代方面有分歧,其实是很正常的,这与时代、生长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地域习俗都有关系。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吃”,特别是祖辈们在孩子可以吃奶以外的其他食物时,往往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其准备所有能吃的东西,就怕宝宝饿着。实际上这样有点儿急功近利的“爱”的方式,会给宝宝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宝宝的内脏器官很小,功能也不是很完善,吃过多的食物,却不能完全消化,身体会难受,渐渐地还会对吃饭产生抵触,变得不爱吃饭了,于是家长又开始用哄、逗、追、看电视,甚至是讲条件等方式让宝宝吃饭,吃饭就变成了任务,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明代医书《万密斋》说,“要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确保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宝宝的“胖”和“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壮是指身体肌纤维多,质量好,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强,是宝宝身体结实,内外都好。胖是一种感觉上的好,是成人对宝宝成长的一种自我满足,大多是外在的好。胖嘟嘟虽然可爱,但胖得超出一定限度,会使脂肪在脑组织堆积,形成“肥胖脑”,导致孩子脑反应不敏捷、智力水平降低。了解了这个道理,就应按照规律来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合理控制饮食,让宝宝长得壮,而不是胖。

智慧锦囊

(1)孩子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就表示孩子吃得不错,不用整天“逼”着孩子多吃。

(2)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一定每顿饭胃口都很好、都吃得很好,如果这顿吃得不好,不要勉强。吃饭应是个愉悦的过程。

(3)父母多听听老人的喂养建议,老人的传统经验有些是有道理的。祖辈要多看看孩子们的新方法,了解更为科学的营养知识,形成更适合自家宝宝的饮食方案与习惯。

(4)遇到不一致的观点,孩子父母先听听老人的想法,再婉转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直接对抗或指责,相互交流,或许还是一个增进彼此情感的一个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