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专家认为由动脉供血不足、静脉管壁损害、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成。众所周知,视网膜中央静脉总干阻塞好发于静脉穿越筛板处,分支阻塞好发于动、静脉交叉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大多数本病病人有血液成分改变、血液黏稠度改变及血小板凝聚性增高,使血液通过静脉管径狭窄处更加困难和血栓更易于发生。

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专家认为由动脉供血不足、静脉管壁损害、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成。其中静脉管壁损害可能是主要的。

(1)动脉供血不足:Hhayreh(1965,1971)通过动脉实验后指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生,以动脉供血不足为前提。实验室中,如果只阻断某一静脉,不足以引起临床所见的典型改变,只有动脉供血也发生障碍后,才能形成。虽然Hayreh这一学说,也得到部分临床工作者的支持,但至今为止,对动脉供血不足引起静脉阻塞的直接证据仍感不足。例如,本病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片上不能显示任何动脉阻塞。视网膜血循环是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血管环流径路(clsed vascular circuit)之中(Gass,1968),静脉阻塞时动脉血流减少,可能仅仅是静脉血回流受阻的一种反映,而不是静脉阻塞的原因。

(2)静脉管壁损害:有2个原因,一是受到其邻接处的动脉硬化的波及;二是静脉本身的炎症。二者均可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硬化还能使内膜及内膜下细胞增生,炎症则可使内膜肿胀。细胞增生及内膜肿胀更加重了管腔狭窄程度,除严重者因内膜与内膜接触直接发生闭锁外,亦可因内膜面变得粗糙,诱使血小板沉着、凝聚而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管腔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

众所周知,视网膜中央静脉总干阻塞好发于静脉穿越筛板处,分支阻塞好发于动、静脉交叉处。此原因可能与动静脉被一层共同的结缔组织性鞘膜包绕(Scherer1923有关,一旦静脉管腔由上述原因发生狭窄后不易舒展。

(3)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大多数本病病人有血液成分改变、血液黏稠度改变及血小板凝聚性增高,使血液通过静脉管径狭窄处更加困难和血栓更易于发生。另外,心脏功能代偿不全、心动过缓、严重心律失常、颈动脉阻塞、大动脉炎、血压过度增高或突然降低导致血流缓慢者均可诱发本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