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肿瘤在核磁上显示信号

肿瘤在核磁上显示信号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约占脊椎肿瘤发生率的15%。以胸椎和骶椎发生率较高。组织学上,肿瘤具有丰富血管并含有单核基质细胞和很多破骨细胞样的多核巨细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渐进性疼痛,局部肿胀和压痛,少数患者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脊髓压迫可出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概念】

约占脊椎肿瘤发生率的15%。以胸椎和骶椎发生率较高。组织起源不明。组织学上,肿瘤具有丰富血管并含有单核基质细胞和很多破骨细胞样的多核巨细胞。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渐进性疼痛,局部肿胀和压痛,少数患者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脊髓压迫可出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早期为患椎棘突周围广泛性疼痛,呈间歇性,一般不影响睡眠,后期呈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剧。

【影像技术】

1.X线平片和CT检查对病灶形态细节的显示十分必要。

2.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弓根、椎板等附件的微小骨破坏病灶。

3.MRI能显示病变范围、肿瘤侵犯椎管内外组织情况。ECT常用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椎体多发,可累及附件(图4-4-1)。溶骨性破坏(图4-4-2),肿瘤呈膨胀性(图4-4-3)、偏心性(图4-4-4)、多房性。

2.边界欠清楚,无硬化边缘(图4-4-5)。特征性征象“皂泡征”在脊柱巨细胞瘤中少见。

3.瘤实质血供丰富,增强后强化明显(图4-4-6),可出现复发、转移(图4-4-7)。

4.与结核鉴别。无死骨,无椎旁脓肿,无椎间隙变窄等。

5.与脊索瘤鉴别。偏心膨胀、无钙化块影或碎骨片影像。

图4-4-1 L4巨细胞瘤

腰椎侧位片(A)示:L4椎体右侧压缩,内部密度减低;MRI矢状、横断T1WI、T2WI(B~D)示:椎体骨质破坏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变化,瘤内信号不均匀,可见斑点状钙化信号,肿瘤累及右侧附件,硬膜囊无明显受压;矢状与冠状增强MRI(E~F)示:肿瘤强化;CT平扫(H)示:肿瘤呈膨胀性骨皮质中断,瘤内骨质钙化影

图4-4-2 L4附件骨巨细胞瘤

腰椎正侧位及斜位(A~D)示:L4附件骨质破坏;CT横断位(E~F)示:L4附件肿瘤,略膨胀且侵及附近软组织,尚未突破椎板内侧皮质

图4-4-3 颈椎巨细胞瘤

颈椎侧位X线片(A)示:C2、3椎体溶骨性破坏;MRI T2WI及增强(B~D)示:椎前巨大肿瘤,呈膨胀性,T2WI高低信号混杂,增强后明显强化,脊髓被肿瘤组织所包绕,造成脊髓及双侧神经根受压;CT横断位(E)示:椎体溶骨性破坏及残存骨嵴

图4-4-4 颈椎骨巨细胞瘤

颈椎巨大肿瘤,呈膨胀性,偏右前方生长,累及C3、4、5椎体,T1WI(A~B)为低信号,T2WI(C)高低信号不均,内有坏死,增强后(D~F)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侵及附件及软组织,向前压迫气管及食管,向左压迫脊髓

图4-4-5 C3椎体附件棘突骨巨细胞瘤

MRI颈椎矢状T1WI、T2WI(A~C)示:C3附件异常肿瘤信号,CT平扫(D)示:肿瘤侵及椎板,呈膨胀性、偏心性生长

图4-4-6 枢椎骨巨细胞瘤

颈椎侧位片(A)见枢椎椎体及附件溶骨性破坏;MRI矢状及冠状T1WI、T2WI与GD-DTPA(B~F)示:上颈椎肿瘤偏心膨胀且沿椎体后缘向下生长,信号均匀呈长T1长T2变化,相应节段脊髓受压;CT平扫(G)示:溶骨性破坏,侵及两侧附件

图4-4-7 骶骨巨细胞瘤股骨转移

骨盆正位片(A)示:骶骨膨胀性骨破坏;MRI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T2WI像(B~D)示:骶骨巨大肿瘤,向前膨胀,有坏死及钙化信号;横断T1WI像GD-DTPA增强后(E)示:肿瘤强化明显;股骨侧位X线片(F)示:股骨内侧髁上膨胀性骨质缺损区,皮质尚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