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胰腺囊肿

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胰腺囊肿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倾向是腺体破坏而代之以纤维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形成。讨论:慢性胰腺炎又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约50%病人由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演变而成。

★男,43岁,上腹部不适,以往有胰腺炎病史(图3-3-1)。

图3-3-1 慢性胰腺炎

声像图:胰腺增大,形态欠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弥散的似结石样斑点状高回声,主胰管扩张呈串珠状,胰头部可见囊状液性暗区,大小约4.8cm×4.9cm,壁欠光滑,内透声可,后方回声增强。超声诊断:①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形成;②胰腺多发钙化灶。

讨论:慢性胰腺炎约50%病人由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演变而来,其中有的显然与胆石症与胆系炎症有关。部分与长期酗酒有关,酒精作用可减少胰液的分泌,使胰液中的蛋白质成分增加,在小的胰管内沉积,引起阻塞、慢性炎症和钙化。其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厌油腻、脂肪泻及消瘦等。慢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倾向是腺体破坏而代之以纤维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形成。后期则整个胰腺变细、变硬或呈不规则结节样硬化,有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可有大小不等的假性囊肿,胰腺小叶大小不一,结构模糊。

★女,51岁,上腹部不适,以往有胰腺炎病史(图3-3-2)。

图3-3-2 胰腺炎并胰尾假性囊肿

声像图:胰腺形态可,胰尾部可见一囊状液性暗区,囊壁不光滑,回声不均匀,可见斑点状高回声。胰头、体部回声欠均匀。超声诊断:①慢性胰腺炎并胰尾部假性囊肿形成;②囊壁多发钙化灶。

★男,43岁,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以往有胰腺炎病史(图3-3-3)。

图3-3-3 慢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

声像图:胰尾部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可见一囊实性包块回声,大小约7.9cm×8.0cm,形态不规则,内可见斑块状高回声。胰头、体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斑点状偏高回声。

讨论:胰腺假性囊肿常常并发于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其中大部分见于急性胰腺炎的亚急性期和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多由胰腺内或胰腺周围的腹膜后间隙,特别是胰腺前方的小网膜囊内的异常液体存留而成,囊壁为炎性纤维组织,无上皮细胞,囊肿大多为单发,多数位于胰体、尾部。大小变化很大,部分假性囊肿可以逐渐吸收,多数囊肿可与胰管相通。由于囊腔与胰管相通、胰管内分泌压增高、囊液中含有高浓度的蛋白等原因使水分不断渗入囊内,导致囊肿逐渐增大,这也是胰腺假性囊肿常不能自愈的原因。

超声表现:其典型的声像图表现为胰腺内或胰腺周围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病变,其后方伴增强效应,壁较厚,光滑或不光滑,一般透声良好,部分可见絮状回声或组织碎屑沉积。囊肿巨大时可挤压周围组织。

★男,41岁,上腹疼痛2个月(图3-3-4)。

图3-3-4 胰腺慢性局限性炎症

声像图:胰腺形态失常,于胰头近钩突部见一不规则回声肿块,大小4.0cm×3.1cm,以偏强回声为主,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尚清楚,CDFI示肿块内血流不丰富。

手术:胰头及十二指肠乳头处约4cm×4cm肿块,质硬,活动度好,切开,有多个囊性灶,其内有干酪样物。

病理:胰头部胰腺组织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轻度增生,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局部肌壁见坏死灶,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次切片未见明确病原体。慢性胰腺炎。

讨论:慢性胰腺炎又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约50%病人由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演变而成。其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厌油腻、脂肪腹泻及消瘦等。病理变化是胰腺小叶周围及腺泡间纤维化,伴有局灶性坏死及钙化。如有胰管阻塞,则有胰管及腺泡扩张,有时呈囊状扩张。胰腺外观呈结节状,质地变硬,缩小及纤维化。

声像图表现:①胰腺轻度增大或局限性增大。②胰腺轮廓不清,边界不规整,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欠清。③胰腺内部回声多数增强,分布不均,呈条状或带状。④有假性囊肿形成。⑤胰腺的主胰管扩张,呈囊状、扭曲或串珠状。⑥胰管内有时可见结石增强的光点,结石后方有声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