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九型人格基本概念

九型人格基本概念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九型人格的教义认为,在人追求至高觉悟的过程中,人的性格将成为他们发掘自身潜力的引导者。九型人格是依靠口头传播沿袭下来的,它并没有留下有关自己历史渊源的文字记录。西方人对于九型人格的了解最初源于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精神导师,他把九型人格这种属于苏菲教的口头传播系统吸收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验。令人遗憾的是,在葛吉夫的时代,没有任何文字是真正关于九型人格的性格研究的。
九型人格基本概念_心理疏导技术

九型人格来自公元9世纪中亚和波斯地区兴起的神秘信仰——苏菲教,这种教义描述了人类所具有的九种性格,解释了不同性格间的相互关系。九型人格的教义认为,在人追求至高觉悟的过程中,人的性格将成为他们发掘自身潜力的引导者。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完整体系,从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到一些不平常的潜能,比如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觉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本书中出现的“九型人格”是这个完整模式的基础和核心。这九种性格类型分别是:

1号【完美主义者(完美型)】

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极高的要求。相信总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比他人强。因为害怕犯错而犹豫不决,拖延行动。经常使用的词是“应该”和“必须”。

2号【给予者(助人型)】

要求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希望成为他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中获得被爱和被欣赏的感觉。愿意满足他人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多样的自我——能够在不同的朋友面前展示不同的自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引人注目。

3号【实干者(成就型)】

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成就来获得他人的爱。乐于接受竞争,追求成就感。总是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并拥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注重外表形象,精于打扮。把真正的自我与工作角色混为一谈。看上去往往比实际上更出色。

4号【悲情浪漫者(自我型)】

被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吸引;理想状态永远不是此时此地。性格内向、忧伤、敏感,具有艺术气质。会因为失去一个朋友而伤心不已,也会痴心于一个不存在的恋人。

5号【观察者(思考型)】

总是在情感上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注重对自己隐私的保护,不愿被牵扯到别人的生活中。宁愿脱离,也不愿参与。对自己的义务和他人的需要感到疲惫。喜欢责任和义务分清楚,不愿意接触其他人和事,也不愿去体验感情。

6号【怀疑论者(忠诚型)】

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一切,因为怀疑而害怕,而疲惫。用思考代替行动,在采取行动的时候犹豫不决,害怕受到攻击。他们对失败的原因非常敏感。反对独裁。愿意自我牺牲,而且非常忠诚。怀疑的态度会产生两种极端:恐惧症型的6号性格者会非常犹豫不决,觉得自己受到了迫害,并急于屈服以保护自己;反恐惧症型的6号性格者虽然也一直处于顾虑之中,但是他们能够站出来面对恐怖,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化解疑惑。

7号【享乐主义者(欢乐型)】

他们是童话中的小飞侠( Peter Pan),那个像孩子一样天真的成年人;他们是恋青春狂,渴望永远年轻。他们对任何事都是一知半解,更换恋人,感情肤浅,爱好冒险,喜欢美食与美酒。他们从来不愿意做出承诺,总是希望拥有多种选择,总是希望处在情绪的高潮中。他们是乐天派,喜欢前呼后拥的感觉,做事常常半途而废。

8号【保护者(领袖型)】

具有很强的保护能力。愿意保护自己和朋友;积极好斗、主动负责、喜欢挑战。无法控制自己,公开地发泄怒火,展示自己的力量;对于愿意站出来接受自己挑战的对手充满敬意。与别人的接触方式是通过正面交锋,容易陷入过度的生活方式:熬夜、暴饮暴食、大声喧哗。

9号【调停者(和平型)】

自身充满矛盾;考虑各方观点。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想法;放弃真正的目的,去做一些没必要的琐事。极易沉迷于食品、电视和酒精。对于他人的需求十分敏感,往往比他人自己更了解;对于自己却不确定,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出现在某个地方或某个团队中。为人亲切,不会直接发脾气。

1. 历史

九型人格的英文enneagram,来自于两个希腊词汇 ennea和grammos。Ennea代表数字 9,grammos的意思是尖角。而“九型人格”的图表正好是一颗九角星,这个九角星的模式,能够揭示物质世界中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苏菲教用这种九角星模式来研究宇宙的变化过程和人的自我意识发展。

九型人格包含了一套相互关联的理论,这套理论和犹太教的神秘哲学卡巴拉的思想核心“生命之树”十分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这两种理论的关系十分有趣,它们虽然内容相似,但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九型人格是依靠口头传播沿袭下来的,它并没有留下有关自己历史渊源的文字记录。我们在伊斯兰的神秘哲学中也找不到相关的说明和评论,而这个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预测,人类在研究它的过程中,也在朝着更高层次的意识不断发展。

西方人对于九型人格的了解最初源于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精神导师,他把九型人格这种属于苏菲教的口头传播系统吸收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验。现在有很多关于葛吉夫及其相关理论的著作都涉及了九型人格系统,但多数都没有提及葛吉夫是如何利用这套系统来观察人们的潜质,或者这套系统到底为他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葛吉夫的弟子们继续了有关九角星图的研究,但是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一种不需要语言表达的肢体运动上。这种运动被称为葛吉夫的神圣舞蹈,参加的舞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各种肢体动作,从中感受自己身体的韵律。

令人遗憾的是,在葛吉夫的时代,没有任何文字是真正关于九型人格的性格研究的。那些传授葛吉夫教义的团体,也认为要获得更高的意识,必须放弃先天的性格特征,他们并没有把性格特征看作达到更高心灵境界的有用信息源。这些团体认为,我们独特的性格在整个人的潜能挖掘中作用不大,他们更关注的是非语言的肢体运动和葛吉夫所倡导的注意力训练(包括观察自我和记住自我),认为这才是通往内心世界的正确途径。不仅如此,苏菲教的早期传播者也认为,只有“真正能理解的人”才能成功运用苏菲教有关的性格分析系统。葛吉夫的追随者并没有真正理解九型人格体系,所以他们也不重视这样的研究。

1.1 成为内心的观察者

观察自我是许多探索内在世界的传统训练中都包括的基本项目。这种练习主要是把人的注意力往内心集中,试着去感知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注意的对象”,包括身体感觉、情感、思想、技艺、计划和幻想等。

完成这种练习的方法有好几种,不过最初的体验都是从认识你自己的习惯状态和那些占据你内心的固有特性开始的。这种练习就像是一种分身术,让自己的意识从身体中分离出来。如果你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和谈论你自己,那你就不会被你的习性所控制。你的思想会逐渐和你本人脱离开来,你不再是你所认为的你自己。

继续这种对自身思想和感觉的观察训练,你的那些固有特征就会逐渐远离你,不再困扰你。当注意力被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观察员时,你就能够站在一个—个更加客观的位置上来看待你到底是谁。通过这种训练,身为观察者的自我会与真正的自我越来越接近。当然,当你的注意力回到自己的思想上时,那种独立的知觉就会消失,你将失去所有的客观性,恢复到“机械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成功的心理疗法都借助了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接受治疗的人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来描述自我。准确的自我观察对于认识你自己的性格类型十分重要,因为你需要了解你内心的习性,才能从相似者的故事中认出你自己。

1.2 心理缓冲带

妨碍人们认识性格类型的主要障碍,葛吉夫称之为“缓冲带”。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性格上的负面特征隐藏在了一个精心构建的内在缓冲系统中,或者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这种缓冲带的存在,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性格中的真实力量。

事实上,几乎是在葛吉夫的学生们尝试观察自我练习的同一时代,弗洛伊德已经率先提出了无意识反抗机制的概念。但是葛吉夫的方法提供了探索内心世界的一种更基本的途径,因为它让人们自己去观察内心的缓冲带,而不是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来寻找自己的无意识。

今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来维持我们的自我感。与“九型人格”中1号到9号性格相对应的心理防御机制分别是:反向作用、压抑作用、认同作用、内投作用、分隔作用、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否定作用和麻醉作用。葛吉夫的学生对于心理学知道得很少,对于上述内容也不熟悉,但是葛吉夫还是要求他们在内心中寻找自己的无意识反抗机制。

我们都知道火车上缓冲器的作用。它们是为了减少车厢之间的碰撞而专门设计的装置。如果没有缓冲器的存在,车厢之间的碰撞震动不仅不舒服,还非常危险。缓冲器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也有这么一种装置。这种装置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们自己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设计”的。这种心理装置产生于人们自身的矛盾:观念的矛盾、感觉的矛盾、言语的矛盾、行为的矛盾。

如果一个人能够感觉到他身上的所有矛盾,他将因为这些矛盾而疲惫不堪。人是不可能消除这些矛盾的,但是如果他心里有了“缓冲带”,他就不会因为自己观点、情感和言语的矛盾冲突而感到不安。

葛吉夫认为,尽管缓冲带能够让生活变得简单,它同样减少了系统的摩擦力,而这种摩擦力对于人的自我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在缓冲带的帮助下,我们被带入一种催眠状态,这让我们的行为变得机械化。因为我们被缓冲、被催眠,我们就无法认识真正的自己,也不会知道我们的性格类型影响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一个拥有稳固缓冲带的人从来不需要向自己证明什么,因为他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内在的矛盾,而且对于他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

但是,一旦我们在探索自我的进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矛盾,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内心是存在缓冲带的。通过自我观察,我们能够逐渐了解到缓冲带两边究竟是什么。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自己内心的矛盾,这些矛盾将带领你找到自己的缓冲带。尤其要注意那些让你敏感的事情。你会注意到自己身上好的品质,这些东西就是缓冲带其中一边的内容,但是你还不清楚存在于缓冲带另一边的矛盾是什么。不过没关系,你已经开始对于这些好的品质感到不自在,而这可能就意味着你距离自己的缓冲带已经不远了。

对于任何一位希望走向心理成熟的人来说,发现自己性格结构中的盲点、防御机制和矛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想成为葛吉夫所说的“真正的人”,这种发现就更加重要了。对于寻找真正自我的人而言,之所以要特别地关注缓冲带,是因为这种无意识的防御机制让注意力发生转移,从而影响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

我们没有用更积极的态度来观察和阐释性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性格让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切。没有什么是清楚或客观的,因为在我们与真实世界之间,总是夹杂着我们自己的好恶和偏见。除非我们放弃这种错误,否则我们怎么能看清人和事的本来面目呢?除非我们能首先把自己的性格除掉,否则我们怎么能够从灵感和直觉中,而不是从我们的智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受到性格控制的直觉不过是偏见的表现,仅此而已。

2. 应当理解的基本概念

我们在学习九型人格这种性格特征理论时,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仅仅关注九种具体的性格类型,而忽略了导致它们存在的大背景,这是不对的。因为完整的“九型人格”与大部分的意识模式都不同,它强调的是人的性格与人的潜能之间的关系。这整个系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一些普通的性格特征,一些常被我们忽略、以为是自然反应的习性,其实正是引领我们进入更高层次自我的通道。了解我们的先天性格特征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它能够让我们提高做人的效能,感觉更幸福;其次,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抛开固有性格,让深层的意识得到展现。前面讲过,只有真正理解九型人格的人,才能用好它。要理解九型人格,就必须先要理解以下这些基本概念。

2.1 已经形成的性格

“性格”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和“个性”是相同的。在精神研究中,性格也被称为“自我”,也有“错误的性格”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为了区分葛吉夫所说的“本性”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性格”。

我们每人所拥有的本性与我们所形成的性格是不同的,这是神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本体被描述为“个人自己拥有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潜质,而不是我们通过自身的教育、思想和信仰获得的。在本体里,我们就像没有长大的孩童:我们的思想、感情、直觉没有冲突;我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都充满了信任;我们做出正确的动作;我们毫不犹豫地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

作为成人,我们偶尔也会出现这样的状态,产生一种与周围世界通灵的感觉。这种情况通常可以凭直觉感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就已经了解了一切:我们的身体在大脑做出反应之前就自己做出了动作;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在说些什么时,我们就听见自己说出了意想不到的事实。

我们与世界存在一种直觉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建立在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上——这是一种非常流行,但却没有得到证实的观点。大部分引导人们挖掘更高潜能的教义都接受这样的观点,而且这些理论普遍认为,在人的自我发展中,性格是阻碍本体的。让身体的能量和内心的注意力保持稳定,并且通过它们感受本体与环境和他人的联系。只有本体的体验完全取代了“我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说,当我们忘记了“我自己”的存在时,这样的体验才是完全的。在本体的体验中,我们不会意识到“我个人的想法”或者“我个人的感觉”。换言之,我们将抛开成年人的性格,重新回到孩童的内心世界,因为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的性格还没有形成。

“九型人格”的九角星图形说明本体的存在包括了九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实现途径都有所不同。你要寻找本体的某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缺失让你感到痛苦。比如,如果你长期处于畏惧状态,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本体中失去了孩童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信任;因此,寻找勇气就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动机。

我们时常会抱怨自己变成了机器,我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化,我们开始不认识自己了,我们遗失了自我的某种本质。

“我对自己的习惯感到厌烦!”

“我想重新开始生活。”

这样的表述都在暗示着——我们自身的机械行为已经让我们远离了潜在的自我。

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行为脱离自己的习惯,那就说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内心的观察者。

“生活很无聊!”

“我厌烦了我自己。”

这两句话和前面的两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吗?有,是注意力的放置。同样,“我生气我居然忘记自己正在做什么”和“我看着自己对她发火”,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关注点也不同。前一句话说明,生气的感觉已经取代了观察的能力,而后一句话则说明观察的意识依然存在。

“我感受我自己”,这是一种在我们与自己分离时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伴随着人们“发现自己”“发现真正自我”的希望。它能够唤醒人们与自我的联系。这种对自我的寻求,根据个人愿望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有人希望重新获得孩童的安全感,有人希望得到伴侣的关爱。这种寻求的动机,是因为人们不满于平常生活,希望在人类本体的某一具体方面得到满足。

“我想知道如何去爱他人。”

“我想减轻我的负荷。”

“我想获得行动的勇气。”

……

这就好像我们自己的某个方面在早期生活中受到损害,这种损失让我们知道自己该去寻找什么。对遗失的本质的寻找,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生机。我们感到精神问题,才会去寻求心理治疗;我们感到了痛苦,才会去接受冥想练习。

我们会有不同的性格,因为我们必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存活下去。孩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现实,与他们本体上对环境的信 任产生了矛盾。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个人性格的发展,正是为了保护原有的本体免受物质世界的伤害。也就是说,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本体中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受到了威胁,于是孩童必须保护自己,以免受到更多伤害。这种建立防御机制来保护受威胁的本体,也被称作“本体联系的遗失” 或者“本体堕落”。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本体联系是生命成长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童十分依赖于母亲和环境,他们的感觉非常敏感,他们与他人和环境没有隔阂。幼小的孩童无法区分他们自己和他人,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防护系统。随着孩童的成长,他们会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产生一个独立的自己。不过,西方的心理学研究对于早期的意识状态并不重视,也不强调与原有本体的联系。

不管从哪一种观点来看,我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我们会拥有自己的智慧、兴趣和防御系统。最终,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我们已经形成的特质上,而且随着注意力的转移,我们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本体联系被渐渐遗忘,被归入到无意识的生活中。

取代本体联系的东西,就是传统精神研究中所说的“错误性格”。这是一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思想和信仰,是我们通过模仿我们的父母,减少我们受到的伤害,学习伪装自己而形成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依然会与我们记忆中的本体保持某种联系,我们会记得“当我高兴的时候”“当我毫无畏惧的时候”“当我拥抱爱情的时候”。不仅如此,我们知道那种本体的特质依然存在于无意识的状态中,因为身为成人的我们,偶尔也会碰到它们——当我们“脱离自己”,或者拥有特殊需要的时候。

当我们的注意力从内在联系转移到本体上时,我们就抛弃了我们的特性,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这个从来没有让我们获得完全安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人们需要有成功的防御体系来保护自己,这很自然会与本体产生矛盾,因为在本体中,我们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可以高度感知,但又毫无防范的和谐关系。

不过,一旦我们已经形成的性格开始“弱化”,我们就会听到一种回家的呼唤,我们“找到真正自己”的希望就被唤醒了。重新找到我们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本来关系,这个过程就像一条回家的路,走这条路需要我们把成熟的性格和对本体的感应能力融合起来。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成人所具有的成熟智慧和技能,来发挥我们本体的潜能,为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在苏菲教中有一句名言,阐释了人的性格与本体之间的关系。这句话是:“带着你现有的记忆和理解,去成为你之前的你。”

2.2 性格的主要特征

我们在发现自身性格类型的同时,也会意识到性格类型是如何局限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就连我们自己也不敢相信,我们是以多么有限的目光在看待这个全景的现实世界。我们的大部分决定和爱好都是基于我们复杂的习性,而不是建立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葛吉夫认为性格类型是围绕着主要特征形成的,——不管主要特征隐藏在哪里,还是会被周围的人察觉到。当然,他们并非总能确认这一点,但是他们的判断已经十分接近。比如葛吉夫会说:“某某人的特点就是他总不在家……”

在研究玄学的团体中,对性格类型的研究是缓慢而认真的。这些研究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而我们的性格特征将有可能帮助我们重新获得失去的本体。比如说,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被琐事弄得不堪重负,却无法去做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9号性格——怠惰),那你就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感觉,你会很自然地感受到有一种声音在呼唤你去做正确的事情。对于9号性格的人来说,怠惰一直是他们很好的朋友和保护者。这种习性让他们不必马上选择自己的立场,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立场总是被人忽视的。

如果你属于9号性格,如果你总是被一些琐事缠身,如果你总是无法拒绝,那你实际上忘记了自己最本质的需要。如果你能及时发现这一点,不要让你的习性控制你,那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把自己的注意力从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上移开,转身去关注你真正的需求。

我们的性格限制了我们的自由。这个观点让我们现代人很难接受。因为在西方社会,人们可以自由地旅行、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攀登成功的高峰。似乎只要我们性格中的主要特征还控制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就可以选择我们想要的工作,穿我们喜欢的衣服。然而,实际上由我们的注意力展示给我们的世界,是一个非常狭隘的世界。

中国人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在观察自身性格上的细微差异时,总会感到困难。朋友们往往比我们自己更容易发现我们的性格特点。人的绰号往往就是这些特征的暗示,它往往会成为解读某人内心世界的钥匙。

2.3 潜藏的激情

“九型人格”表明了情感生活中的九种主要特征。它们和天主教中的七宗罪是对应的,另外在3号角和6号角增加了欺骗和害怕。这些情感习性是在从天堂堕落到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也就是“本体堕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也可以被看作孩童的早期家庭生活给他们的情感世界留下的阴影。

1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愤怒”

2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骄傲”

3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欺骗”

4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嫉妒”

5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贪婪”

6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害怕”

7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贪食”

8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欲望”

9号隐藏的激情,对应着的是“怠惰”

如果孩童的成长过程良好,他们心中这种情感的阴影就会被慢慢磨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倾向存在。但是如果心理问题十分严重,某一种情感上的阴影就会像火种一样被点燃,成为性格的主导力量。这时,自我观察的能力被削弱,而我们也被这种情感所操纵,从而无法专注于其他事情。

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孩童时期形成的一种自然习性。它能成为个人的老师,它能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中.不断提醒我们,让我们不至于迷失生活的方向。

希望在了解了性格上的主要特征,了解了我们潜在的激情后,我们能清楚认识到性格习性是如何从多个方面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我们的注意力才能成为我们的帮手,它会让我们感到不自在,但也会让我们“记忆”起那些被我们遗失的品质。

2.4 注意力和性格类型

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我们的注意力就有了倾向。我们性格的主要特征控制了我们能够看到的世界。我们失去了自己在孩童时所拥有的那种本体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用真实的目光来看待世界。我们开始变得有所选择,形成了属于自身性格的世界观,只会对那些支持这种世界观的信息感到敏感。

我们只看我们需要看的东西,对于其他事物则视而不见。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我同时走进一个充满陌生人的房间,你的习惯可能是寻找认同感,让对方接受你;而我的习惯则可能是感到害怕,我会找借口离开。对你来说,获得安全感就是要获得认同,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对我而言,必须有人告诉我,我才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我的思想早已被某些固有的性格观念所占据。

但我们的表现真的就代表了我们是什么人吗?事实很可能是,我们两个的表现都没有反映出真实的自己。我们被属于我们性格类型的思想和情感所控制,我们只是站在自身立场上思考。我们无法走出自我,也不会对于房间里的一切产生客观的看法,因为我们的注意力限制了我们搜集信息的范围,使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一切。

把这个例子扩展开来,如果我们一起去参加聚会,我们的表现可能也是截然不同的。你希望获得人们的注意和认可,而我在努力克服我内心的恐惧。不论我们是在哪里参加聚会,哪怕是在外星球上,我们也不会拥有同样的夜晚。我们选择的谈话对象是不同的,我们的谈话内容是不同的,我们的行为举止是不同的,而我们在聚会结束前所收集到的电话号码也一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整个聚会的过程自己记录下来,我们会发现哪怕是同样的谈话,我们得到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陌生人,我们的注意点往往也在不同的地方。

1号,注重评估环境中的是与非。

2号,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

3号,希望自己的工作或表现得到积极正面的关注。

4号,注意力在人和物的有用性与无用性之间徘徊;关注虚构事物的优点和现实事物的缺点。

5号,希望保留隐私权,对他人的期待很敏感。

6号,在环境中搜寻隐藏着他人意图的线索。

7号,注意力集中在快乐的精神联系和乐观的未来计划上面。

8号,寻找任何与失控有关的暗示。

9号,企图决定他人的计划安排和思想观点。

我们不会看到同样的事实,因为我们不关心那些无法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方面,我们只关心被我们的性格确认为重要的信息。一位有经验的自我观察者,往往就能更清楚地描绘出注意力会被哪些事物所吸引,以及这种关注又怎样决定了我们的性格类型。

2.5 直觉感应和性格类型

我们拥有了三种形式的智慧:精神智慧、情感智慧和本能智慧。同样,我们的直觉感应也有三种:通过思维产生的直觉,通过情感产生的直觉,以及通过身体中心——腹部产生的直觉。不同的性格,产生直觉的方式和类型也不同。在九角星图中,位居顶部的三个尖角,即8号、9号和1号性格者,他们的直觉感应非常自然地位于腹部,他们最容易感觉到通过身体产生的直觉感应。情感直觉的拥有者是九角星图中的右边三个角,即 2号、3号和4号性格者,他们的大部分知觉都来自于情感反应。精神直觉属于左边的5号、6号和7号,这三种性格的人主要通过精神途径来获得直觉感应。

有一点一定要记住,我们可以获得的直觉并不完全局限于我们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我们的直觉感应能力,但是由于我们的性格特征会让我们对这个全景世界中的某一方面予以特别关注,所以我们更容易获得与我们性格关注点相对应的直觉感应。

每一种性格类型的人都会习惯性地把注意力放在大脑中心、心脏中心或者腹部中心上,尽管他们也可以向其他性格类型学习,但他们还是更容易分辨属于自身类型的直觉感应方式。

身体的直觉:1号、9号、8号。

1号,能够在普通中看到完美的可能。对于处理不当或不正确的地方极其敏感,因为这样的错误会破坏“原本可以非常完美”的印象。

9号,通过自己来感受他人。就像镜子一样,能够把对方的影像反映出来,把自己变成对象的复制品。在交流过程中,9号性格者会融入到他人的观点中。(具体参见下面有关“2号性格与9号性格只是看上去很像”的分析。)

8号,感到自己的身体被扩大,“占据整个空间”。能够感到环境和他人的力量和特质。经过训练,能够感到更多类型的信息。

基于感情的直觉:2号、3号、4号。

2号,能够转移自己的感情,改变自己来迎合他人。感觉要成为他人理想中的自己。在思维介入之前,感情就发生了变化。(具体参见下面有关“2号性格与9号性格只是看上去很像”的分析。)

3号,为了达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品质,能够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形象。关注点总是放在工作或者他人对工作的反应上,在思维想清楚该做什么之前,3号性格者就自动找到了自己的合适角色。

4号,能够适应他人的情绪,感知他人的痛苦,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4号性格者说,哪怕家人、爱人和朋友并不在身边,他们也能走入对方的情感世界。

基于精神的直觉:5号、6号、7号。

5号,能够把注意力从思维和感觉上分离出来,成为客观的观察者。能够通过精神去感知,而不受到个人思维和情绪的影响。

6号,能够看到潜藏在表面现象下面没有表明的意图。把想象力作为发现隐秘观点的工具。

7号,从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中找到关联性。7号性格者能够心里想着一个问题,手头却做着其他事情。这样的情况不但不会形成干扰,甚至可以从其他事情中找到解决原有问题的灵感。

附:2号性格和9号性格只是看上去很像

在谈及与他人的直觉感应时,2号性格者和9号性格者的回答都是“我融入到……”他们的特点虽然很相似,但依然有区别。

2号性格者首先改变的是情感,通过情感渠道与他人融合,而其他方面则被隐藏在情感的背景里;在融合的过程中,2号性格者会因为自己完全成为他人所希望的形象而兴奋不已。这样的表现与2号的多重性格有关:2号的许多性格方面都很强,但是它们不会同时出现。

9号不会改变自我形象。他们会从整体上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不是改变自己来迎合他人。9号性格者也不会说他们游离于自己不同的性格方面中。当 9号与他人融合时,他们说自己已经停止存在,他们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完全融入到他人的感情和观点之中,并对此产生比自身情感和观点更强烈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