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德声誉的社会教化

道德声誉的社会教化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宣扬典型事例,歌颂诚实、自检和奉献精神,是道德声誉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加大道德舆论的力度,防止侵犯他人权益,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一个充满崇高理想的社会,才会有纯正的社会风气,道德声誉不断为人的行为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行为的善恶,成为社会声誉发挥社会教化的重要因素。
道德声誉的社会教化_舆论学概论

一、道德声誉的社会教化

舆论的道德评价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善待社会和他人,影响公众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方式。人的高尚品格不可能在保守、封闭的社会中形成,只有在社会舆论的制约环境中才能培养和造就出来。褒扬性舆论对模范人物的肯定,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思想基础。在现代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不断向广大公众注入自敛、自检、自勤、自尊和自强心理,促进人的现代道德的形成。

从20世纪50年代宣传王崇伦、孟泰精神,到60年代学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和王杰,80年代后学蒋筑英、张海迪、韩素云、孔繁森,以及新世纪大力宣传任长霞等模范人物,都形成过舆论热潮。大众传媒连续报道他们动人的事迹,歌颂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使群众的道德不断升华。这种舆论颂扬人的优秀品质,把人的精神维系于健康的追求,在各个国家都可以听到。

舆论的道德评价包含生动感人的事实,把优秀人物的品格或组织的高尚形象彰显出来,通过广泛的传扬产生深远的影响。宣扬典型事例,歌颂诚实、自检和奉献精神,是道德声誉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加大道德舆论的力度,防止侵犯他人权益,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一个充满崇高理想的社会,才会有纯正的社会风气,道德声誉不断为人的行为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能培养人、熏陶人,但优秀人物社会声誉的耳濡目染更能造就品德优良的公民。道德舆论发散出动人的感染力,公众就像置于温室一样获得精神补养,不良的行为不断被修正。造就新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离开现实的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很难达到较高的目标。道德舆论的教化主要体现为对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塑造,指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以正当的手段获得物质利益。道德不但是人们调整相互关系,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整分配关系的杠杆。以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确定和赞美社会正气,用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约束不正当的行为,社会才有平等、互敬和互助关系。

社会声誉的舆论使公众确信,高尚而公正的人才能感受人格的尊严和人生价值,体现出崇高的社会意义。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行为的善恶,成为社会声誉发挥社会教化的重要因素。过去,以“勇于斗争”确定和歌颂高尚的人,评判标准是单一的、超现实的,刺激一些人的好斗心理,往往损害公民的正当利益和诚实的品质。现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社会不再“共用一个大脑”,“好”、“坏”的标准更趋于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权利、维护公共利益、诚实守信、有良好的公德,对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是舆论歌颂的主要品德,因而在今天能获得很高的社会声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