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教宗祠设施

宗教宗祠设施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堂、寺庙和宗祠类建筑分布最多的是温州地区,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省平均值。分布率最低的地区仍为嘉兴地区,仅为8.1%,金华地区8.8%,衢州和丽水分别为12.8%和13.9%。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宗教信仰及宗族活动的兴盛程度。
宗教宗祠设施_新农村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5.5 宗教宗祠设施

5.5.1 概述

宗教宗祠建筑分布与当地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传播密切相关。各地的差异性较为明显。教堂、寺庙和宗祠类建筑分布最多的是温州地区,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省平均值。温州地区在历史上,民间鬼神信仰风气很盛,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的传播也源远流长。无论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温州近郊农村还是闭塞落后的山区,都可以看到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建起的富丽堂皇的教堂和寺庙。由于信仰者众多,宗教成为村落场域里十分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分布最少的是嘉兴地区。

在以上三类建筑中,寺庙分布最广,全省平均值在41%,分布率最高的是舟山地区为67.5%,表明舟山三分之二的农村都有寺庙,这与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有关,导致舟山地区佛教文化兴盛(见表5-4)。其次是温州地区和丽水地区,均为56.3%。分布率最低的是衢州地区,仅为18.4%,其次是嘉兴地区26.0%,金华地区和杭州地区,都为30.4%。这些数据说明佛教和道教在浙江省农村较为兴盛。温州是我国沿海经济比较活跃且比较发达的地区,个体私企业主和异地经商者在温州较早形成,且发展迅速,规模也很可观,温州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同时由于做生意存在很多风险,即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寻求神灵的保佑就成为了许多温州商人以及其亲人的首要选择,并以此影响其他生意人也开始求神拜佛。他们或祈求佛祖、神灵庇护,或向上帝祈祷太平,在变幻多端的商场中以求得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温州宗教兴盛与其特有的文化结构有着很大的联系,温州人历来对于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外来的信息在温州传播比较迅速,所以对于基督及天主等外来宗教能够较快地接受。

表5-4 各地区宗教宗祠设施比较

img73

其次为祠堂,全省的平均分布率为32%,温州的分布率最高为60.7%,其次是金华地区和丽水地区,分别为50%和45.1%(见图5-14)。最低为嘉兴地区,仅为8.5%,其次为湖州地区和绍兴地区,为19.4%和19.6%。

分布相对较少的建筑为教堂,全省平均分布率为15.5%,分布最高的仍为温州地区29.1%,其次是宁波地区21.5%,舟山地区和湖州地区,分别为17. 5%和17.4%。分布率最低的地区仍为嘉兴地区,仅为8.1%,金华地区8.8%,衢州和丽水分别为12.8%和13.9%。

总体而言,浙东南地区寺庙和祠堂建筑分布较多,浙北地区如嘉兴、湖州相对较少。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宗教信仰及宗族活动的兴盛程度。

img74

图5-14 宗教宗祠建筑比较

5.5.2 寺庙

寺庙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寺庙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我国民间寺庙众多,民间信仰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求神拜佛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贯穿着民众一年到头的所有的大小事。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民间信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人们在终年辛苦的劳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同时,民间信仰所宣扬的某些道德观念有一定的社会伦理价值,包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

民间信仰中的合理因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在民间信仰中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如佛教致力于提倡讲诚守信,净化人心,积善行德;道教崇尚自然,同时强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通过发掘民间信仰中合理的因素,积极引导,加以运用,将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民间信仰不仅仅是“烧香拜佛,求财消灾,求得来生福报”。它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民间传统习俗中,如结婚、嫁女、破土、出行、祭祀等活动,都围绕着民间信仰而展开。虽说是民间习俗,但往往起到传承民间文化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民间信仰亦是如此。许多民间信仰都有很强的巫术、神秘和宗教色彩,而且还夹杂了很多迷信的内容,具有很多消极功能。在农村广大地区,“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信教人数剧增,加上少数村干部对乱建寺庙认识模糊,误认为这样有利于农村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少数企业老板将自己致富归功于佛的保佑,一定程度上助长农村修寺建庙的热潮。宗教的狂热和乱建寺观庙宇,给农村带来了危害,增加了群众负担,建造小庵小庙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至上千万,费用大部分是由群众捐助和集资来的;同时也助长了封建迷信,污染社会风气,冲击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妨碍了政府对宗教的依法管理。由此可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管理、引导和善治,不可掉以轻心。

5.5.3 教堂

1.拓展教堂和寺庙的娱乐功能

到教堂聚会和去寺庙念经的最频繁的群体就是老年人,与其说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虔诚,还不如说是因为教堂和寺庙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人交流、打发时光的场所。在温州农村,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设施还不够健全,在一些村子根本没有这种场所。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堂和寺庙就成为了老年人的首选,在教堂里唱唱歌,在寺庙里念念经,丰富了其业余生活。

2.加强政府对民间信仰的引导

首先,民间信仰从精神层面来说是公民个人的私事,政府必须在信仰上尊重民众的选择。但是,政府对民间信仰是尊重而不是放纵。政府的职责在于引导,引导民间信仰的合理因素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价值取向相适应,同时对民间信仰所包含的不利于民众素质提高的因素必须抛弃。其次,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继承、建设和发展很重要,政府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这是引导两者整合的关键,政府在这方面不能够缺位。因为一个农村的和谐,必须要有农民精神上的富足。一个精神文化需求不均的群体,很难融合在一起;一个精神文化生活不能够得到有效满足的群体,很容易在精神上寻找皈依。政府对待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民众在寻求精神皈依的过程中不忘了社会与国家。最后,政府必须依法打击利用民间信仰而大搞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活动。封建迷信是科学的死敌,是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毒瘤,如果让其蔓延开来,对民众来说将是一场精神的灾难,而且贻害无穷。

3.重视民间信仰场所的改造利用

保证农村人文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文化设施、场地等硬件建设。不仅要持续不断地建设和巩固好自己的文化阵地,还要重视民间信仰场所的改造和利用。民间信仰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众基础,在农村,民众交流的场所是基于民间信仰的庙宇、宗祠,可以说这是一块重要的文化阵地。可以把它开拓为农村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同时可以把其开辟为民众农闲时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地。

调查显示,各地区做礼拜的比例温州最高为41.70%,杭州次之为31. 70%,金华最低为11.90%(见图5-15)。各地区去教堂的比例温州最高为29. 10%,宁波次之为21.50%,最低的是嘉兴为8.10%(见图5-16)。各地区做礼拜和去教堂比例最高的是温州(见图5-17)。

img75

图5-15 做礼拜的情况

img76

图5-16 去教堂的情况

通过数据比较发现,从各地区文化活动情况看,温州地区修家谱、祭祖活动,做礼拜,请神(大仙)等祭祀行为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相应的从文化设施占有率来看,温州地区的祠堂、教堂、寺庙同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高居全省之首。从另一方面看,在政府组织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科普下乡活动方面,温州地区的发生频率全部居于全省最低值。温州地区有67%的问卷认为下一步政府应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这一比例也是高居全省第一。不难看出,在文化活动方面,温州地区农村宗教祭祀活动兴盛,而政府引导还十分不够,现状不容乐观。

img77

图5-17 各地区做礼拜和教堂数量的比较

数据显示,与城区距离较远的那些村落,传统的祭祀类文化活动发生频率也更高,同时做礼拜这种外来宗教活动发生频率也更高。在文化设施占有率方面,以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落寺庙、教堂等宗教祭祀场所占有率居于首位。这显然是出于保佑渔民安全、祈求神灵庇护的强烈愿望。

5.5.4 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也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聚会场所。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也利用祠堂作为操办场地。

祠堂特别是姓氏祠堂作为祠堂文化的直接载体,曾经是每个村落必有的建筑,因为古代村落是由一个家族逐步繁衍发展而来,这种浓缩本土文化色彩的“原生态古村落”,记录了家族制度的沿革和变迁,具有强烈的宗族色彩,因此可以说,祠堂是所有镇、村中最具灵动的部分。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

浙江省各地区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祠堂,全省平均值为32%。其中温州地区保存的祠堂最多,样本显示,60.7%的村落保留了祠堂(见图5-18)。另外金华和丽水地区也保留了较多,分别为50%和45.1%,其次是宁波37.9%,舟山32.5%。祠堂分布最少的是嘉兴地区,只有8.5%的村落保留有祠堂,其次是绍兴和湖州,分别为19.6%和19.4%。杭州和衢州都在25%上下。

总体而言,浙东南地区保留了较多的祠堂,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对于祠堂保留较多的地区,下一步面对的是如何长期保有,且高质量完好保有的问题。保留不是办法,关键在于利用,为其赋予新的内涵和活力。

祠堂经过重建、重修或改建,成为浙江农村重要的人文景观。不少宗亲遇上红白喜事,都选择在祠堂里举行,或摆酒设宴或演戏或放映电影。一些祠堂内,还设有阅览室、展览室、棋牌室、音像室等,成为老人和孩子的乐园、曲艺爱好者的聚集地。

img78

图5-18 各地区祠堂拥有的比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宗祠已经渐渐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作用,成为一种形式和象征。将宗祠改建为文化中心,此举既解决宗祠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的浪费,又打破了宗祠封建迷信的传统属性,也能节约大量改建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现有文化场所的匮乏和投入不足。

据统计,至2011年底,苍南县已成功改建农村文化中心58个,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家书屋,添置书柜书橱、书桌书椅2320个(套),配备各类书籍18万册、音像制品1230套、电脑206台、宣传栏51个、健身器材532套、各类文体用品2328副。近两年来,改建后的村文化中心举办各类培训班120多期,开展各类群众活动近1200场次,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涌现出农民书法家、农民艺术家、农民诗人等各类乡土人才100多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良好发展势头。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苍南农村参加文化中心活动的人员多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乡风的转变。

由于浙江省苍南县探索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工作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2011年5月,该县“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创新模式”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同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信息》上对这项工作做了“这件事做好了,很有意义”的重要批示。农村宗祠改建工作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苍南县委、县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做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成立了农村宗祠改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宗祠改建文化中心工作的实施意见》。

img79

图5-19 仙居文化中心落成典礼

(http://www.ccdy.cn/wenhualao/bb/201203/t20120314_257100.htm)

img80

图5-20 群众在宗祠改建的文化中心里津津有味地观看农村社戏

(http://www.ccdy.cn/wenhualao/bb/201203/t20120314_257100.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