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金论文比”不宜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

“基金论文比”不宜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一些关于期刊的大型评价系统已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评价的一项指标。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中国期刊评价领域的独创,国外对期刊的评价一般不采用这一指标。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根强力指挥棒的指挥、导向下,“基金论文比”这一期刊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首先,如前所述,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已有不少将“基金论文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基金论文比”不宜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_论文集

“基金论文比”不宜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

顾冠华1,严 燕2

1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南京 210036;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社,南京 210044)

摘 要: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不仅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不少问题,而且其整体思路就是欠科学、欠合理的。一是“基金论文比”指标使评价主体与客体位置倒错,评价逻辑关系混乱;二是“基金论文质量高”的观点,实际是在课题产生优质成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之间画上等号;三是有关数据和研究表明,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四是“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办刊存在负面影响,引发编、作双方“共犯”学术不端行为;五是“基金论文比”指标对非基金论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与研究资源。故“基金论文比”不宜作为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评价;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

Title:“Ratio of Fund and Paper”Should Not be as an Evaluation Index of Academic Periodical

Abstract:Setting“ratio of fund and paper”as a evaluation index of academic periodical brings a lot of problems on operation aspects,it’s total train of thought is non-science and unreasonable.Firstly,it reverses the main body and the object;Secondly,the point that fund paper is of high quality is not valid;Thirdly,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the number of the fund papers and the periodical quality do not hav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Fourthly,this index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periodical;Fifthly,it is unfair for the authors and the human and research resources is wasted just because of it.Thus,ratio of fund and paper should not be as an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Key Words:academic periodical;periodical evaluation;ratio of fund and paper;fund paper;non-fund paper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目前,我国一些关于期刊的大型评价系统已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评价的一项指标。例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1]、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即开始统计“基金论文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1年版均增加了“基金论文比”指标[3,4]

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中国期刊评价领域的独创,国外对期刊的评价一般不采用这一指标。国际文献检索数据库《SCI》、《EI》、《ISTP》都未标注基金资助情况[5]

我国在学术期刊评价方面独创“基金论文比”指标的源头,最早大概可追溯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颁发的《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该文件规定:学术类科技期刊刊出论文属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比例,超过40%的,期刊可以评为“优”;在5%~40%之间的,期刊可以评为“良”;小于5%的,期刊评为“差”。一些研究者也附会这一评价标准,认为“由基金资助的成果往往代表着一个领域内的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的难度与较高的水准”[6]。而在推动“基金论文比”产生广泛影响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中国科技期刊评价的权威机构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标准。该所《200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指出:“如果一种刊物刊登的基金资助项目所产生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高,说明这一刊物吸收前沿科学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强。”[7]该所此后每年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均认为:“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根强力指挥棒的指挥、导向下,“基金论文比”这一期刊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首先,如前所述,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已有不少将“基金论文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其次,一些研究者受其影响,也不断人为地拔高“基金论文比”的评价作用,甚至认为“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应该适当增加‘基金论文比’这个指标的权重,因为‘基金论文比’比‘影响因子’更能反映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8]。《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增设“基金论文比”这一评价指标后,更是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全部纳入“基金论文比”的导向之中。

由于该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因此,各期刊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对基金论文趋附倾向明显。例如:不少科技期刊(学报)以优先录用、不收版面费、提供高额稿酬、快速发表等措施来吸引基金论文;一些科技期刊(学报)在其《征稿启事》中就注明“优先录用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科研论文”;有些科技期刊(学报)甚至明确表示非基金论文一律不予刊发。

“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设计者的初衷和思路大概是:基金课题是经过研究者申报和专家评审以及基金主管部门批准而最终确定的,从外在程序和过程看,是比较规范、严格、认真的,而且基金课题是优选的结果,即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而产生的,因此,作为基金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基金论文”必然也是高质量的,也因此,刊载“基金论文”的数量越多,其刊物的质量应该越高。“一般来说,各类国家级科学基金或资助项目均是通过严格的评审,并且定位于重大的基础研究或科学前沿研究的项目,因而各类重要的科学基金或资助产生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9]

这一思路看上去颇为科学合理,但却是一种想当然的推论,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对“基金论文比”提出一些疑问或指出其产生的一些问题[10-13],但总体而言,仍是充分肯定这一评价指标,而只是在“人为影响因素”等操作性、技术性层面就“基金论文比”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见和建议。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不仅在操作性方面会产生一些弊端,而且其整体思路就是欠科学、欠合理的,故其不宜作为期刊评价的指标。其理由如下。

1 “基金论文比”指标使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位置倒错,评价逻辑关系混乱

目前,我国对基金课题项目的评审和确定,主要只是评审课题项目的价值、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的进程计划、研究成果的预期目标、研究经费的数目等,而不包括对最终的研究成果内容的评定。而课题项目最终能否通过鉴定,得以结题、结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是成果论文能否发表和在何种档次的期刊上发表。应该说,论文不仅是基金项目或课题研究进展的“计程器”,是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金项目结题、结项的重要理论性依据。因为人们一般都认为,学术期刊审选稿件时,是面对的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论文,且一般都要经过几轮审选(多为三审),同时,期刊的档次越高,对所发论文的要求越高,把关越严,所以自然将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课题鉴定结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这样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课题成果质量的评审和鉴定任务交给了期刊。不少课题项目在申报材料中,已明确论文将是其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并将论文在某一类期刊发表作为成果的预期目标。事实上,无论哪种类型的课题项目,只要在课题申报时将成果论文发表在某一档次期刊作为预期目标成果的话,其鉴定结题也必须检查其论文是否发表在预期的期刊上,便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将成果的评价和鉴定任务交给了期刊(也有一些应用操作性很强的课题项目不将发表论文作为预期目标成果,与基金论文无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可以说,至少在科技类和社科类期刊评价系统未将“基金论文比”列为评价指标前,不少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选稿件时,并不注重文章“贴着”哪一级基金课题的“标签”,而只注重眼前实实在在的论文,一切都按眼前论文的实际质量决定取舍。至于“基金论文”与普通论文的外在区别,恐怕就是前者在支付版面费时实力更强一些而已。如果我们将“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个指标的话(无论其权重高低),则实际上是将评审与被评审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因为如上所述,原先课题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主要是审核课题论文能否发表以及发表在何种档次期刊之上,亦即由期刊来评价和鉴定课题成果的质量。现在却反过来由发表“基金论文”的多少来评价期刊的质量,这就将评价的逻辑关系和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完全颠倒了。显然,仅此理由即可一票否定——无论给予“基金论文比”多少权重,都不宜将其作为学术期刊评价的一项指标。对科技类期刊是如此,对社科类期刊更是如此。

2 “基金论文质量高”之说,实际是在课题产生优质成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之间画上等号

为什么会出现将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等同于期刊质量的情况呢?在基本思路上,这主要是在基金课题的申报、评审中所提供的可能产出优质成果的外在条件与成果产出的必然性之间画上等号。

对于通过评审并获得基金资助的课题,我们只能说由于该课题的选题具有一定价值、有一支达到相应水平的研究团队,或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还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有很大可能(但绝不是必然、必定)获得较好的预期研究成果。这里必须着重指出,我们决不能在可能性与必然性之间画等号,将预期的成果等同于必定的结果;决不能认为具有可能的条件因素,就必然产出预期的优质的成果。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而且必须指出,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还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性基础上,即假设课题项目的评审确实都是客观、科学、公平、公正的(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尤其是在对基金课题评审本身缺乏评审和监控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假设)。

而即使我们认可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但在具体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也都可能使成果达不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一般说,大致有这样几种不确定因素。

一是课题价值的变化。即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已有他人的同类型、同性质、同内容课题(包括非基金课题)的高水平成果问世,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大大降低、研究难度大大提高,其成果价值很小甚至毫无价值。

二是课题研究团队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就其主观因素而言,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重视程度、愿意投入精力的程度等对课题成果质量都具有很大影响。常有一些课题主要负责人对其负责的课题并不重视,仅是挂名而已,自身投入精力很少,具体研究完全交与普通研究人员甚至研究生完成。就客观因素而言,研究过程中主要负责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其他工作压力增大、各种活动(如出国、出差、会议)挤占时间过多,等等,也都可能使其力不从心、难以认真对待研究课题,从而使成果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三是课题执笔者的变数。执笔者本身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态度等因素的不同,也都可能使课题各部分的论文水平迥异。

3 有关数据和研究表明,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指出,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国际公认的代表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01年和2002年影响因子位列前20名的期刊中,其“基金论文比”超过50%的仅有9种,有的期刊“基金论文比”还不足10%。有研究者对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的讨论结果认为:“‘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的关联度比较小,也就是说,基金论文数的多少并没能对影响因子起决定作用。”[15]有研究者对12种眼科期刊10年的反向评价指标——零被引论文率的进行了研究,认为“基金论文比与科技期刊实际影响力之间并无直接关系”[16]。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研究者通过对518种医学期刊2006年来源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后,客观地得出了“当基金论文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时,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几乎无关”[17]的结论。在国外,“据报道,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中一半以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18]。”这表明,获得国家大量资助的基金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上与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论文仅平分秋色而已。而且,如果以中国产的“基金论文比”指标来评价《Science》和《Nature》的话,那么其评价结果必然是:这两份期刊不如中国某些“基金论文比”为100%的期刊质量高。此外,还有不少的统计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10,19-21]。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则既然有了“影响因子”这项指标,就不必重复叠加“基金论文比”的指标了。

人文社科期刊领域,由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增设了“基金论文比”的评价指标,促使不少社科学术期刊跟着这根指挥棒转动。那么,社会科学基金论文质量是否高于非基金论文,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能否代表期刊质量呢?有研究者通过大量数据表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并不一定比非基金资助论文质量高”[11]。但其引证的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统计数据均出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而彼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因无“基金论文比”的导向制约,不太重视基金论文的选用,对基金项目的标注也不完整(一些期刊为了净化和节省版面甚至一律不标注基金项目内容),故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有欠缺,其分析的信度与效度还显不足。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科学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质量情况,及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与期刊质量的内在关系,笔者选取《新华文摘》2010年全年24期中《经济》栏目和《教育》栏目所转载的全部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之所以选取《新华文摘》的这些文章为样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的导向影响,自2009年以来至少重视了对基金项目的标注,从而使数据的采集、统计更加准确、全面;二是作为二次文献的《新华文摘》本身不受“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在转载文章时不会考虑其是否基金论文;三是《新华文摘》所转载文章大多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般说,代表着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四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与“教育”这两大学科的应用性强,其基金课题数量较多,因而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笔者查阅了每篇文章的原载出处(主要是查阅是否基金论文及篇幅),首先统计出了24期两大栏目的总篇数、基金论文数、非基金论文数及其各占总篇数的百分比(见表1)。

表1 2010年《新华文摘》的《经济》、《教育》两栏目转载文章篇数情况表

img15

注:2010年第10期《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系纯资料,故未计入总篇数。

可能有研究者认为,论文篇幅的长短也代表着质量的高下;鸿篇巨制式的文章的质量要高于篇幅少的。为了从所占版面数量上进一步分析比较,笔者又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原载版面数量进行了统计比较(见表2)。

表2 2010年《新华文摘》的《经济》、《教育》两栏目转载文章版面数量表

img16

注:以原载期刊的原文版面数为准;原发于报纸者,按字数折算成期刊版面数。

由表1和表2可见,《新华文摘》的《经济》、《教育》两大栏目转载的基金论文篇数占总篇数的比例还不到1/3,而基金论文的版面数仅占总版面数的35.63%(基金论文还具有较强的版面费支付能力)。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社科类基金论文并不比非基金论文的质量高;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之间并没有正相关关系(否则,刊载基金论文不足1/3的《新华文摘》无疑将被贴上“二流期刊”的“标签”)。

4 “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办刊存在负面影响,易引发编、作双方“共犯”学术不端行为

如前所述,当今期刊评价系统特别是影响很大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已成为学术期刊办刊的强力指挥棒。从期刊方面来说,让办刊工作者担忧的是,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个评价指标,将对学术期刊的办刊造成不良影响乃至误导,期刊审选稿件必然会趋附“基金论文”——只要是“基金论文”,即使质量差一些也会优先选用。实际上,不少科技期刊的前述做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10-13],因为其结果将可能导致期刊实际质量的降低。从作者方面来说,“基金论文比”指标将间接引发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异化学术研究风气。由于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指挥下存在趋附基金论文甚至唯基金论文马首是瞻的情况,作者为了迎合期刊要求、提高录用率,在文中标注基金资助情况时出现诸多不端行为,例如,标注的基金项目中有不少是过期基金、搭车基金、无关基金、虚假基金,等等。总之,不少作者想方设法为论文穿上一件真的或假的、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漂亮“基金”外衣。有研究者统计了12家“基金论文比”指标高于0.8的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的120篇基金论文,发现“人为因素影响较为严重,国家级基金论文中人为因素影响率为48.1%,省级基金论文为31.7%,总体情况为42.5%”[11]。而期刊对这些基金标注方面的不端行为(或人为影响因素),也抱着认假、容假、纵假的态度,听之任之甚至通同作弊,这就助长了搭车、冒充、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可以说,“基金论文比”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利益关系链:“基金论文比”→指挥期刊迎合,优先录用基金论文→指挥作者迎合,产生搭车、冒充、造假等不端行为。所以,“基金论文比”不仅使期刊实际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促进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而这里的学术不端行为并非作者单方面所为,而是有期刊的导向、纵容甚至参与,成为编、作双方“共犯”的不端行为。

5 “基金论文比”指标对非基金论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与研究资源

由于不少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导向下采取优先录用基金论文的策略,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排斥了非基金论文,抢占了非基金论文的发表机会,这对非基金论文作者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概述了前几年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发展状况:“2005年我国国内科技论文数中,各类省部级以上基金或资助项目产生的论文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9.16%,同时我国基金论文年增长率也逐年提高,并且基金论文的年增长率要快于全部科技论文的年增长率,特别是2005年,基金论文增长率达到了23.10%,高出同期全部科技论文增长率9.1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设置的各类重要项目的资助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22]

对此,我们固然没有充分依据说,当年国家科委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设置“基金论文比”指标的目的是为了刻意提高和彰显基金在科技发展中的“看得见”的价值和作用,但我们有理由这样推想:如果中国科技期刊评价中不设置“基金论文比”这一指标,那么,基金论文的发表率恐怕不可能增长如此之快;受“基金论文比”无形制约的国内期刊上基金论文发表率的增长,恐怕难以表明“我国设置的各类重要项目的资助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我国的基金论文在国外期刊上的发表率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实际上,国内基金论文发表率增长率“高出同期全部科技论文增长率9.11个百分点”,显然,基金论文挤占了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论文的发表空间。需要指出的是,基金论文不仅是依靠国家资助才产出的,而且还获得优先发表的机会;而非基金论文不仅是在未得到国家资助的情况下产出论文的,而且还被挤占了论文发表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试想,如果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也受“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也遵从这种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的话,则中国学者中另外近50%的非基金论文恐怕多被打入冷宫而难以问世。

而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不公平规则还打击了非基金论文研究者的积极性,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与研究资源,从整体上看,不利于我国学术研究的创新繁荣,不利于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仅在核心期刊评审中,而且在其他类型和性质的学术期刊评价中,无论给予“基金论文比”多少权重,将之作为评价指标均是不合适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R].2002.

[2]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技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版)[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4.

[3]朱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张玉华,潘云涛.从文献计量看科学基金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2(5):65-68.

[6]肖宏,杨如华.科技期刊基金资助指数的作用及其意义[J].编辑学报,1994,6(2):67-70.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科学,2004(3).

[8]李晓红,于善清,胡春霞,等.科技期刊评价中应重视“基金论文比”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134-135.

[9]郭红,潘云涛.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发展状况[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72-74.

[10]夏朝晖.基金论文比在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74-577.

[11]陈留院.人为因素对科技期刊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634-636.

[12]马英.学术期刊应客观看待基金论文比[J].天津科技,2009,36(6):90-92.

[13]陶家柳.“基金论文优先”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215-218.

[14]张玉华.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和提高论文被引用的一点思考[C]//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07.

[15]李晓红,陈冀青.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J].情报学报.2001,20(3).

[16]刘雪立,方红玲.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指标——零被引论文率及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25-528.

[17]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2010,31(4):173-179.

[18]杜永莉,刘金玉,张晓燕.全军医药卫生科技基金资助项目论文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1(1):54.

[19]王荣兵,张阳德,何剪太.通过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提高编辑部对自身期刊认识的探讨——以《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2):292-296.

[20]钟旭.世界各国科学基金论文产出绩效简报[J].中国科学基金,2009,23(4):244-246.

[21]朱红梅,张大志,任红.我国高影响力医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J].2009,20(5):844-849.

[22]郭红,潘云涛.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发展状况[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72-74.

作者简介

顾冠华(1953—),男,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编审、研究员。通信地址: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邮编:210036)。电话:13914750016,025-86275798。电子邮箱:guguanhua123@hotmail.com。

严燕(1960—),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社,社长、《阅江学刊》执行主编,研究员。通信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邮编:210044)。电话:025-58731025。电子邮箱:nxdxb@nuist.ed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