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期刊论文入口

国际期刊论文入口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王亨君教授主编的《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一书于2011年3月出版,更是把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该书对当下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所谓期刊国际化,简单说,就是要让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我们认为,首先,科技期刊国际化是必要的;其次,国际化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
柳暗花明又一村_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之思考_论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之思考

韩 健,张鲸惊,黄河清

(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药学》(英文版)编辑部,北京 100191)

摘 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期刊定位,走适合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形式上的国际化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要从期刊内涵上提高影响力,实现国际化。

关键词:科技期刊国际化;定位;内涵

Title: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Thoughts o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ademic Periodical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ic periodicals,takes into deep thought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m,and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everal obvious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In the process,the academic periodical should clear the orientation of itself to realize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a right manner,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ppearance won’t take the pla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ts true sense,rather than improve the influence with connotation.

Key Words:academic periodical internationalize;position;connotation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也成为期刊界和科技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在中国知网首页的CNKI Scholar检索,输入主题词“期刊国际化”,出现检索结果近600条,其中,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452条,学位论文14条。最早的一篇是发表于1994年的《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其主要探讨的还是国外期刊的国际化状况[1]。1995年的《英语与科技期刊国际化》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期刊的国际化[2],揭开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的序幕。之后,关于期刊国际化的论文不断涌现,2002年还只有22篇,到了2003年达到48篇,之后逐年递增,2011年,关于期刊国际化研究的论文达到77篇之多。由王亨君教授主编的《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一书于2011年3月出版,更是把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该书对当下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书中指出:国际化科技期刊须是高质量的期刊;国际化科技期刊必须凝聚众多国内外涉刊人才;国际化科技期刊必须用现代数字化出版手段武装起来;要实现科技期刊国际化必须深化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在科技期刊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笔者仔细学习了这些文献,虽然不能更加高屋建瓴地提出全新的观点,但是,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愿与广大期刊界同仁分享。

所谓期刊国际化,简单说,就是要让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那么具体地说,究竟怎样才算是国际化,目前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归纳起来,期刊的国际化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者队伍的国际化;评议人队伍的国际化;读者队伍的国际化;经营理念的国际化[3]。但是在具体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各刊有各刊自己的做法。我们认为,首先,科技期刊国际化是必要的;其次,国际化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随着各行各业国际化呼声的此起彼伏,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也已经是箭在弦上,其壮观程度可谓“乱石穿空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这种壮观的国际化是有其必要性的。从广义上来说,科技期刊承载着记载、传播和促进科学技术交流的任务。科学无国界,因此,作为科学技术交流载体的科技期刊也将逐渐跨越国界的藩篱,实现一体化。同时,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必要求我们的科技期刊能够站到国际舞台上,向世人展示我国的科研成果,并且能够吸引国际的优秀稿源。《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扩大科技开放、加强合作交流是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研究制定我国科技发展国际化战略,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营造开放创新环境,充分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融入全球科技发展潮流,在更高起点上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在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而科技期刊理所当然应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实现了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可能带来的直接利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优秀稿源外流。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强大,不断地有一些高水平论文产出,但是,这些高水平论文多半都发表到了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上面,这与相关评价单位的评价标准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的确不高有密切关系。作为作者,当然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此会首选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这是不言而喻的。

(2)树立我国的科技强国形象。一个国家的科技期刊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例如,经《JCR》检索,2011年《SCI》最新收录的期刊共有8251种[4],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有151种,其中93种为美国期刊,占到61.6%,另外有37种是来自英格兰的期刊,占24.5%。为了使我国真正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已经势在必行

(3)吸引国际上的先进科研成果到我国的科技期刊。在目前国际交流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仍然为英语的环境下,要想吸引到国际的稿源,英文还是首选。而要吸引到优秀的国际稿源,除了从语言方面着手,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期刊本身的影响力。

(4)促进我国占据国际出版市场的一席之地。只有期刊做大做强,具备较强竞争力之后,才能逐渐加入到国际出版市场的行列。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期刊的国际化,游苏宁先生曾经多次撰文提到,要提倡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5,6]。我们很赞同此观点,也一直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当今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大潮中,很多期刊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与成熟,都举起了国际化的大旗,结果适得其反,在浪潮中迷失了方向。曾有学者很冷静地呼吁,大多数的科技期刊最适合的就是本土化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对待国际化要慎重[7]

前不久,中国科协为加强我国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竞争能力,针对英文版科技期刊开展了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的评选活动,旨在以奖促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这即是为发展国际化精品期刊而采取的一个很好的举措。

2.1 明确定位,走适合自己的国际化之路

我们认为,首先要明确自己期刊的定位,然后决定怎样走适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对大多数中文期刊来说,吸引国内优秀的中文稿源,为中国读者服务不失为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办刊精神。而对英文科技期刊来说,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产出论文的增多,英文版科技期刊不可避免地成为对外宣传我国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因此,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成为国内各种英文版期刊的责任。《中国药学》(英文版)从办刊之初,便将向国际舞台展示我国药学工作者科研成果作为己任。之后,随着期刊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宣传,也不断地刊登一些国际优秀稿件,起到了国际交流的作用。随着“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的实施,新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世界展示,我刊更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我国新药创制基金的设立始于2008年,2010年和2011年两年间,我刊的新药创制基金资助论文占19%。我刊网站主页的数据显示,这些论文受关注度较高,点击率均在300次左右。根据《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张强教授于2011年在我刊发表的新药基金资助论文[8]的下载率达到154次。可见,我刊正在成为吸引新药创制研究重大专项资助课题产出优秀论文的重要发布平台。这是我们的特色。

2.2 形式上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是否编委、稿源、语种以及排版国际化了,就意味着一种期刊跨入了国际化的行列呢?显然不是。编委名单中,可能有很多国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可是,真正发挥了编委作用的又有多少人呢?稿源也的确国际化了,可是,究其来源,有多少是来源于欧美等国的科技强国呢?总而言之,这些还都只能算是表面上的国际化,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任重而道远。我刊一直很重视编委会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国际编委比例的同时,每年的稿件都有一定比例请国际编委审阅。同时,每期的电子版期刊,我们都会发给所有编委以及世界各地的相关研究单位和高校,尤其是欧美等国家,以吸引国际优秀的稿源。

2.3 要从期刊内涵上提高影响力

说一千道一万,要想实现科技期刊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得到国际科研界的广泛认可,归根结底还是要科技期刊努力提高论文质量。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地去将形式上的国际化作为目标,而是应该将这些形式作为途径,以最终实现内容上的国际化。例如,编委国际化的目的,是要争取国际编委的支持和优秀稿源,同时为稿件进行严格把关,而不能将编委会名单只当做一种摆设。在一个期刊尚未有很大的影响力的时候,可能号召相关领域的知名国际专家来为期刊组稿是很困难的。在办刊过程中,我们除了注意国际编委的比例之外,更注重发挥世界各地华裔著名科学家、留学生的作用,邀请他们成为本刊的审稿专家,借助这些专家学者与世界知名科学家的联系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同时提高刊载论文的质量,提高期刊载文在国际同行中的被引频次。

另外,我们强调,彰显期刊的特色很重要。如今,我国的科技实力日益增强,而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对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进展较为关注。作为科技期刊,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栏目和刊发特色文章,以吸引国际同行的注意,不失为提高影响力的有效举措。例如,2009年我刊增设了《展望》栏目,并向记黄埔药业副总裁苏慰国博士约稿,发表了展望性文章《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下载频次达到195次,在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三,应该一改以前等米下锅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由具有专业素质的编辑去组稿、约稿。虽然约稿过程中会碰壁,但是,作为一名职业编辑,我们应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

第四,应该加强对期刊本身的对外宣传,如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期刊主页,主页内容应尽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目前,国际三大科技期刊《Cell》、《Nature》以及《Science》在注重纸面期刊的发行的同时,期刊网页都做得尽善尽美。打开这些期刊的网页,我们看到的不是印象中的科学的呆板面孔,你会觉得,原来科学也可以这样生动形象。与此形成对比,国内的科技期刊主页看起来千篇一律,多半是纸板期刊的电子版,缺少活力和亲和力。《中国药学》(英文版)于2008年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一直用一抹新绿作为底色,以求让读者打开网页时,有身心愉悦之感,仿佛徜徉在初夏的绿荫中。同时,在主页上有各种相关的会议通知与报道的滚动发布,而且还带有网络预出版功能。今后,我们将在主页上逐渐增加与读者、作者的互动栏目,使其更具亲和力。另外,期刊加入本领域国际知名检索数据库,增加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也是对外宣传的一个方面。这应该属于期刊国际化运营的一个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国际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了解我们的科技期刊,从而接受它,增加被引机会。

3 小结

在当今汹涌澎湃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大潮中,科技期刊应该冷静地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走适合自己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永远把提高期刊本身的质量内涵作为发展主线,而不能只追求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只有做到了内涵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曹明.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4,(4):11-15.

[2]张淑艳.英语与科技期刊国际化[J].编辑学刊,1995,(4):59-60.

[3]李霞.国际化科技期刊的“四化”标准[J].科学新闻,2008(14):46.

[4]THOMSON R.Journal citation report[EB/OL].[2012-07-17].http://admin-apps.webofknowledge.com/JCR/JCR?RQ=LIST_SUMMARY_JOURNAL.

[5]游苏宁.对科技期刊国际化有关问题的反思[J].编辑学报,2008,20(1):1-4.

[6]游苏宁,王海燕.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241.

[7]孙宪民.对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认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6):113,128.

[8]LIU Y O,FAN J M,WANG X Q,et al.Preparation of sorafenib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its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in rats[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20(2):164-170.

作者简介

韩健(1971—),女,博士,《中国药学》(英文版)编辑部,责任编辑,副教授,主要从事药学论文编辑工作。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楼208室(邮编:100191)。电话:010-82801713。电子邮箱:hanj@bjmu.edu.cn。

黄河清(1962—),女,硕士,《中国药学》(英文版)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责任编辑;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副教授。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楼208室(邮编:100191)。电话:010-82805496。电子邮箱:heqinghuang@bjmu.ed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