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边界的穿越和社会流动

边界的穿越和社会流动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节中,我们以“边界穿越”作为一个隐喻,来解读一些以“打破常规”或“变化”为特征的社会与文化现象。也因此,这样的“边界”往往是浮动的。我们在上一节中所讨论的中产生活方式,它体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区隔,而对被访者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也体现了所谓的“边界穿越”和巩固。
边界的穿越和社会流动_家居营造:上海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

如前一节所显示,访谈对象多样的生活经历和当前状态中的共同点可以说是“进入中产行列”,或者说是“获取中产生活方式”“维系中产生活或地位”。这些词语,一方面,概括出这样一个事实,即访谈对象的生活轨迹体现了社会的流动(socialmobility),而且是跨越已有地理和社会阶层边界的流动;另一方面,这些词语也指代了当代中国社会形塑(social formation)过程的构成材料,即人们的社会(包括地域和阶层)落点的移动,以及伴随着它的社会关系的重构。因此,社会流动及其所牵涉的边界穿越在社会结构和人口构成层面,部分地构成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时,它也成为一个理论视点,用以解读转型期都市中产生活方式的形成[1]

在这一节中,我们以“边界穿越”(border crossing)作为一个隐喻,来解读一些以“打破常规”或“变化”为特征的社会与文化现象。而所谓的“边界”,有些有物质的形态,比如空间中的国界、封闭式居住小区(大门/围墙)等;还有些是无形的,但具有社会的事实性(sociological factuality),或者作为涂尔干所说的“社会学的事实”(sociological facts)而存在(比如不同学历、不同阶层/阶级、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等之间)的边界。它们具有“社会学的事实”是因为它们由一个文化共同体集体共享的常识所确认,并由社会制度(法律、常规、民俗等)予以落实或强化(enforce)。这两个层面的“边界”,都有可能反映到并被表述在象征/符号(symbolic)的层面,比如代表身份或阶层的称呼、名牌的服饰等。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运用这些象征意义上的区隔,将它们当作真实或实在的东西,它们也因之被事实化(reification),人们(比如文化社会学者)可能分析这些象征符号如何得以被运用,并通过这个运用而事实化想象。也因此,这样的“边界”往往是浮动的。而如同“浮动的能指”(floating signifier,Chandler,2002)一样,“浮动的边界”指的是所谓边界的社会和文化的建构特性,这个概念强调人们对代表/表达边界的符号、象征元素在实践中的运用,并通过这样的运用而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在上一节中所讨论的中产生活方式,它体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区隔,而对被访者中的大多数人(他们是第一代进入中产的人)来说,也体现了所谓的“边界穿越”和巩固(border fortification)。具体而言:①从地理学意义上来说,包括了国家之间和政治地区之间,前者如新加坡、日本、美国与中国,后者如台湾与大陆;也包括大陆内部的地区之间,如贵州、哈尔滨和上海;②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看,则是包括了访谈本身,即访谈者与被访者在不同社会群体(如商界、学界等)之间的穿越,被访者自己的生活,即他们的生活经历由各种穿越所构成,以及这种“边界穿越”经历给被访者带来的对阶层之间区划的敏感等;③访谈对象的经历及表达在象征意义上的穿越,譬如中英文、普通话与上海方言的双语相互穿插、外地与本地人之间的情境性选择、居住环境的区隔与安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