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

试论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海外华侨华人中有上百万的科技人才,他们是促进中国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国内学界相关研究回顾、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华侨华人与中国慈善捐赠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部分是关于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的整体性综合研究。
试论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_融合与创新:“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研究

◎张小欣 张丽娜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概念。硬实力指一个国家具有的包括军事能力、经济能力、科技能力等物质技术力量在内的实力。软实力则是依靠一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特性、生活习俗、制度建设、核心价值观念、民众精神风貌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吸引、感召、影响的能力。这种软实力对内体现在良好的社会风气、民族聚合力、文化传承力等方面,对外则表现为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外交政策、国家形象等方面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力、号召力与吸引力。软实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一经形成,强大的软实力就会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软实力不仅仅是对于硬实力的补充与延伸,在更多时候与硬实力一起共同体现为一国的综合国力。在以和平发展为宗旨的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过程中,软实力的作用将越来越关键,并成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2]

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是海外移民输出大国,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据国家侨务部门的统计,全球华侨华人总人数已超过6 000万,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3]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这一地区华侨华人总数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3%,其次是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华侨华人约5 000万[5],是推进中国对外合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广大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为世界各国观察中国的窗口,具有十分特殊的沟通与纽带作用,他们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经济合作方面,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规模约为4万亿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的60%以上来自华侨华人,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慈善捐赠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累计向内地公益事业捐赠的用于文教、扶贫、救灾、科技等领域的款物总额超过900亿元人民币[6]在华文教育方面,全球大概有2万多所海外华文学校或中文学校,绝大部分是侨胞自主举办,在校生人数超过百万,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此外,海外华侨华人中有上百万的科技人才,他们是促进中国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维护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团结统一方面,海外华文报刊、华语广播电台,以及各类华侨华人社团对中国国家发展的真实情况和正面的国家形象进行宣传与报导,有力地批驳了恶意歪曲中国形象的新闻舆论。[7]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海外华文媒体有1 019家,分布在61个国家和地区。[8]在社团建设方面,海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华侨华人社团超过2.5万个。[9]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祖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广大海外侨胞的功绩。”[10]由此可见,新时期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国内学界相关研究回顾、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华侨华人与中国慈善捐赠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国内学界相关研究回顾

在全球化时代,软实力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soft power)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在约瑟夫·奈看来,软实力主要包括三种力量资源: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外交政策。他认为:“在国际政治中规定导向,建立环境,使人随我欲,即软实力。”[11]“这种力量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我称之为软实力。它强调与人们合作而不是强迫人们服从你的意志。”[12]“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13]软实力的理论提出之后,各国学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中国学者也不例外。软实力的概念进入中国之后,中国学者在软实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实力理论的内涵、软实力理论的构建和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等方面。在软实力理论的内涵、软实力理论的构建方面,中国学者对于软实力的界定多结合中国实际,在使其本土化的同时,拓宽了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认为:“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权力具有国家关系中的权力属性。目前影响国际‘软权力’势能的因素是工业主义、科学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权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14]刘杰认为软实力应该包括核心价值、文化理念、政治制度以及民族精神[15]刘绛华认为:“国家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实力中不同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的那些能力,如价值观念、文化特色、诚信度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制定规则的能力和动员资源的能力等。它具有非强制性、潜移默化、说服力强、影响广泛而深刻、渗透力强、来得慢去得快等特点。”[16]汤锋旺认为:“软实力对内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外交方针等方面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17]

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的整体性综合研究。例如,陈奕平、范如松所作《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18]一文,着重探讨了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影响机制及面临的挑战;汤锋旺所作《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概念、方法及理论》[19]一文,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从概念、方法及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的合理性及隐藏的误区;王志章与骆洋在《华侨华人与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20]一文中,在分析华侨华人的综合实力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华侨华人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现状,并对华侨华人与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探索;郑源川在他的硕士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华侨在助推中国软实力中的作用》[21]一文中,在分析软实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基础之上,探究了海外华侨华人在助推中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魅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另一部分则是关于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的分区研究。王志章、陈晓青所作《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以美国硅谷为例》[22]一文从移民历史、生活现状、社团组织,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美国硅谷这一特殊地区华侨华人族群进行研究,论述了其华侨华人群体在建设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刘俊涛在《从经济层面看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以印度尼西亚为视角》[23]一文中,从经济层面分析,认为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家形象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本、投资能力、商战经验、商业伦理等方面;程晶在《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在巴西的提升》[24]一文中着重分析了巴西华侨华人促进中国软实力在巴西提升方面起到的主要作用,以及在该过程中面临的外部挑战。2012年3月,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承办了“和谐与共赢:国家软实力及华侨华人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出版了《国家软实力及华侨华人的作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该会议论文集是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主要从软实力综合研究,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文化、教育与国家软实力三个主题,来论述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策略建议。

应该说目前中国学者对于软实力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方面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果说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方面有外向性和内向性的区分的话,那么学界的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的外向性建设研究,而软实力内向性建设研究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拓展。

二、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

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方面可以分为内向性建设和外向性建设两个方面。可以说无论是约瑟夫·奈,还是中国学者,在界定软实力概念时都认为其主体是国家。而当软实力概念以国家为基础时,来自国家的软实力资源首先是在国家内部产生效应,继而才有可能在对外传播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对于国家软实力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我们不能只关注一国为达到某种国家目标而影响、吸引他国的能力,还要考虑到一国国内在制度、文化、民族精神等领域的建设,即内部能力与外部能力并重的“软实力”。国家软实力应该是一国软实力资源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向度上所产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统一,因此根据主体内外的不同,可将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划分为软实力的外向性建设和内向性建设两部分。[25]

就此而论,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的外向性建设一般是指海外华侨华人通过自身一系列的行为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的向外施展、延伸,使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力顺利扩大到全世界。近年来,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的外向性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华侨华人在助力传播中国文化、推广华文教育、推广公共外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热”“春节热”走向世界、孔子学院不断设立、侨务公共外交的顺利实施,华侨华人功不可没。与此相对,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一般是指海外华侨华人通过自身一系列的行为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国家制度建设、文化风气养成、社会观念进步等软实力的内向构建,使不断提升的中国软实力走出国门,进而影响更多国家和人民。

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国家软实力内向性建设的机制表现为两种:一是直接推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这种机制在华侨华人推动国家软实力内向性建设方面占大多数,如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华侨华人发挥“爱(祖籍)国爱乡”的文化传统,支持中国经济发展,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均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在支持内地的文教事业方面,华侨华人多年来通过捐资修建硬件设施、资助贫困学生等方式直接帮助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二是通过推动中国硬实力的发展进而间接推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这种机制在华侨华人推动国家软实力内向性建设方面处于辅助地位,但由于华侨华人的特殊地位以及作用,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经济转型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华侨华人带来的大量“三来一补”企业进入内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新的经济形式、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也传入内地,并成为我们如今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爱心捐赠方面,正是由于华侨华人历次的踊跃捐赠,国内的捐赠、公益风气逐渐形成,社会正能量在需要援助之时得以体现。通过以上两种机制的综合、互为补充的影响,华侨华人在推动、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力。

三、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华商的分布出现了质的飞跃,他们分布在超过168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规模约为4.1万亿美元,[26]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仅按照海外华侨华人、港澳投资者对中国内地投资额约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0%以上的比例计算,从2003—2010年海外华侨华人、港澳投资者在内地的实际投资金额依次为321.03亿美元、363.78亿美元、318.762亿美元、378.126亿美元、448.608亿美元、554.37亿美元、540.222亿美元、634.41亿美元以上。从此数据可见,2008年是侨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小高峰,但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侨资企业发展速度减缓,但仍维持在500亿美元以上的较高水平,并且减缓时间不长即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10年甚至高达634.41亿美元,这一点表明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适时扭转了国内经济下滑的势头,保障了经济的平稳和较快发展。另外,通过2003—2010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额变化来看,2009年新增企业数最低,仅为2004年最高新增企业数的53.67%,2010年略见回升,不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数却不断提高,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数是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数的1.7439倍,可见外资企业投资数额的不断提升是造成企业数量减少但投资数额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投资来源的地区分布和投资额变化方面,2008年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32.5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2.54%;原欧盟15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2.6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0.12%。[27]2009年亚洲十国(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内地投资新设立企业18 321家,同比下降1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3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 588家,同比下降14.6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5.76亿美元,同比下降21.97%。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 578家,同比下降23.2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9.52亿美元,同比下降8.76%。[28]2010年亚洲十国(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内地投资新设立企业22 058家,同比增长20.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8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5%。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 576家,同比下降0.7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1%。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 688家,同比增长6.9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0.71%。[29]在2008年经济危机初步结束的同时,亚洲资金仍为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且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而美资对中国市场发展的前景也较为乐观。

在外资稳定增长的同时,侨资企业在华获得较大发展。按照海外华侨华人、港澳投资者在内地创办的企业约占外资企业的70%,投资额约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0%的比例来估算,截至2010年底海外华侨华人、港澳投资者在内地投资企业数额约为49.7万家,投资总额约为6 000余亿美元,其中在内地各地因侨务资源分配不同还另有差别。据统计,拥有3 000余万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国最大侨乡广东,目前侨资企业约占广东外资企业总数的70%,已达63 000多家,居全国第一位。[30]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全省累计实际引进外资超过2 500亿美元,其中1994年首次实际引进外资突破每年100亿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每年200亿美元,而侨资、港澳资本约有1 700多亿美元,在侨资中潮籍侨资占1/3以上,而广州一地包括侨资在内的外商企业投资约占广州经济总产值的53.6%,[31]是全省乃至全国侨资企业最多、侨资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广东省中山市的侨资企业在2008年就超过了1 300家,投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32]在2009年的纳税大户前十位中,属于侨资企业的完美集团、雅居乐集团、好来化工、依顿四家企业均榜上有名,其中属于马来西亚侨资企业的完美集团更以纳税7亿元连续占据中山市纳税第一大户的位置。[33]2010年初,中山市的完美、雅居乐、好来化工、曼秀雷敦等4家侨资企业,入选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而高雅公司、杰士美、洋紫荆、侨光纺织、创尔特、崇高玩具、纸箱总厂等10家侨资企业,入选广东省百家明星侨资企业。[34]深圳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2010年9月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深投资企业达13 000多家,占深圳外资企业的70%以上,为深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5]

旅居海外的闽籍华侨华人有1 2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76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实际引进外资总量为1 015.35亿美元,2009年继2008年之后实际引资数额再次超过100亿美元,成为历年引资数额之冠,2010年略有减少达到73.76亿美元。而1979—2010年侨资及港澳资本在闽投资约有634.4亿美元。在福建的3万多家外资企业中,侨资企业占2.1万家以上。[36]另就侨乡大省浙江而言,目前浙江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共150余万人,分布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广泛的商业网络、人脉关系,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他们成为助力浙江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到2010年初,来浙江投资创业的侨资企业共有2.8万多家,总投资约1 548.54亿美元,其投资总数和投资金额,分别约占外资企业总数的65%和外资总额的60%。[37]浙江省的温州市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的新侨乡,约有43万温州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而且温州华侨华人的海外移民地比较集中,其中约有33.7万人侨居于欧洲,而移民到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这五个国家的温州人,又占了全欧洲温州华侨的92.68%。温州移民主要从事商贸业,现在温州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30亿美元,基本上每年都保持2位数的增长。温州的三资企业中侨资企业占主体,目前温州开发区有95%的项目是由温州华侨投资兴办的。[38]

除东部沿海地区外,内陆省份的侨资企业近年来也获得了较大发展。仅次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的著名侨乡云南省,有海外云南籍侨胞250万人,省内归侨侨眷50余万人,有35个重点侨乡县,13个华侨农(林)场。2010年初,云南省外资企业中65%为侨资企业,侨资企业固定资产达480亿元人民币,年总产值达240亿元,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年上缴利税超过人民币20亿元。[39]湖北省的侨资企业近年来获得较大发展,侨资企业总数由2004年的1 100余家增加到2010年的3 000余家,每年创造产值上百亿元。[40]湖北省长期致力于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2010年9月15日由国侨办主办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联席会”在武汉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74个海外专业协会代表参会,商讨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提供服务。近年来中国大批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投资,在各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每年出国人员数量相比,开展海外引智工作仍有极大空间。通过交流讨论,与会者对中国“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纷纷表示努力为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创造更广阔的平台。[41]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凸显了中央政府对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包括湖北省在内的中国内陆各省份,在加快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智力资源、推动侨资企业创办方面的诚挚态度。截至2010年,安徽省共有皖籍海外侨胞30余万人,在安徽注册的8 700多家外商企业中,70%来自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资。[42]另就西部地区的直辖市重庆而言,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侨资企业3 500家,在渝投资总额已超过人民币5 000亿元。[43]从所举几例来看,侨资企业在内地的发展从东部到西部、从西北到西南,在投资数量和投资水平上均比改革开放之初有较大发展,发展势头良好。

综上可见,侨资在中国内地的发展趋势与外资在华投资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既受到中国内地新兴市场发展的吸引,同时也曾受到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无论国际经济发展的冷热快慢,21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总量,已明显超过2001年以前侨资在内地投资的总额,同时在侨资与外资比率关系上,侨资总额已明确占到外资总额的绝大多数。就中国内地接受侨资的各省区市而言,东部沿海最早实施对外开放,并具有较好的交通设施基础以及市场经济比较活跃的传统,同时还是新兴侨乡地区,因此东部沿海仍是侨资投资的主要地区,其中广东、福建、浙江在总量上居全国前列,其中特别是广东省仍是侨资投入的最重要省份。但是,新兴侨乡的发展也颇为引人瞩目,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新兴侨乡,不仅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移民欧洲的出国浪潮,同时移民热给移出地带来的经济回馈和投资,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社会的经济面貌和精神面貌。如温州文成县共30多万人口,其中就有10万人是华侨,每年文成县春节前一二十天的侨汇就可达6 000—7 000万美元。2010年1—5月中国银行温州区域内的外币存款增长达到了近4亿美元,而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春节前20天左右进入温州的外币已高达7亿多美元,净流入为6.6亿美元。进入2009年,这种外汇流量开始增速。截至2009年底,温州的中国银行外汇存款余额达14.39亿美元,各项外汇贷款余额达5.92亿美元,国际结算业务量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2.89亿美元,各项外汇业务余额及发生额均创下了历史新高。[44]在这些资金中,不少都转成了投资资本,用以推动温州地方经济的发展。除东部沿海地区外,内陆省区市的侨资企业发展也有所提升,尽管在总量上不如东部沿海,但是在增速上也有不小进步,这与中国整体经济的地理协调发展、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中国西部开发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导因素相关联,这也使得侨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开始加快,同时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也有快速提升,侨资企业发展的空间得以极大拓展。

四、华侨华人与中国慈善捐赠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侨务系统接受华侨华人等的捐赠折合人民币逾900亿元,其中52%用于教育事业,其他主要用于卫生、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抗灾救灾等领域。[45]在接受捐赠的地域分布中,东南沿海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侨乡大省广东,自改革开放之初到2010年共接受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赠款物共计接近5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同类捐款总额的60%多。在广东实施捐赠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已超过10万人次,[46]其中捐建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馆、道路、桥梁等项目3万多个,建立各类基金和公益事业基金会近6 000个,捐建中小学校近2万间,占全省中小学校总数的60%;新建敬老院、幼儿园2 000多间,新建图书馆、文化宫600多间,新建、扩建医院2 000多间;捐建桥梁近4 000座,修筑公路近2万公里,占全省新增公路数的47%,对推动广东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47]

21世纪以来,广东省侨办还将侨务慈善工作与助推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了国侨办推动的“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引导侨力助推扶贫开发、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以及农村对外开放。据统计,侨胞参与“双万活动”项目共计143项,捐赠金额超过5.7亿元人民币。[48]茂名市高州五里岭村、英德市英华老人院、梅州市梅县雁洋镇卫生院等近20个侨爱项目成为示范项目。广东省侨办已经引导侨捐近600万元以扶持华侨农场建设新型慈善救助项目“侨心居”。[49]此外,近年来随着慈善事业在侨乡陆续兴起,侨捐文化的发展逐渐推动广东各地出现新的侨乡文化,为构建和谐侨乡创造了良好氛围。[50]从1988年起,每年春节期间在中山市发起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已连续举行23年,成为该市极具特色的节日文化。截至2010年,“中山慈善万人行”已累计募集善款近6.56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2.5亿元用于帮助困难家庭。[51]除现金捐助外,中山市30万人次接受免费医疗服务,6 800多人次困难残疾人士享受上门医疗服务,累计接受义工服务3 000多人次。[52]广东另一著名侨乡江门市,自2004年举办首届“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以来,累计收到各类捐款超过3.4亿元人民币,其中2010年度就收到4 742万元人民币捐赠。这批捐款累计救助困难群众超过8万名,支持社会公益福利建设项目400多个,对促进江门公益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53]除“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外,有海外侨胞近400万的江门在30多年来,累计接收的海外华侨华人慈善公益捐资赠物金额达57亿港元。截至2010年底,在江门市正式登记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有8个,江门市慈善会及所属各县级市(区)慈善会累计筹集慈善事业发展资金5.5904亿元人民币。[54]此外,据截至2010年1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对广东进行捐赠的侨胞超过10万人次,在来自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捐赠中,最高者超过30亿元,捐赠累计超过1 000万元的有200多人。[55]

可以说,21世纪以来,以广东侨乡为代表的中国侨捐事业的发展,将国外的理念、制度、物资设备等引入中国,促进中国各项建设事业长足发展,同时在文化层面,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传播、发展和普及,为中国社会形成扶危济弱的人文关怀和散财有道的行为风范起到引领和标榜作用,全国性的侨捐活动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事实上,根据国侨办国内司统计数据显示也的确如此。国侨办联合农业部于2008年启动的“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据截至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外侨胞在“万侨助万村活动”中已投入资金数十亿元人民币,实施项目2 000多个,受惠农民超过1 500万人。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其覆盖面日宽、受益面日广、影响力日深。国侨办国内司司长杜志滨就认为,近两年来广大海外侨胞以投资合作、引进技术、拓展市场、培育良种、捐赠公益、科技扶贫、结对帮扶、智力支持、建言献策等各种方式,支持农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成效显著、影响远播。[56]此外,根据2010年12月2日国侨办数据显示,全国接受海外华侨华人捐赠建设的各类中小学项目总数达到27 642个,累计投资总额达195亿元人民币,全国侨捐中小学项目使用情况良好。

随着侨捐事业的不断发展,侨胞思想意识和集体意识不断增强,捐赠目标价值日渐提升。除个体捐赠外,群体性侨捐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捐赠方式和捐赠模式,它在侨捐领域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2009年2月中山市东凤镇共筹得万人行善款2 010万元,成为全市捐款最多的镇区。该镇已有8家企业捐款超100万元,其中广东玉峰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款600万元、广东天乙集团有限公司捐款238.8万元、中山市永益建筑有限公司捐款168万元、中山市辉辉工贸有限公司捐款168万元、广东格美淇电器有限公司捐款118万元、中山市星达集团有限公司捐款108万元、中山市顺发电池塑料有限公司捐款103万元、中山市富华电器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57]这种群体性捐赠不仅体现在侨乡村镇,同时也体现在不同类型城市的生产生活中。它们的意义不仅在于体现为实现某一共同捐赠目标而迸发的集体凝聚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将个人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捐赠目标通过集体捐赠的手段加以实现,以此体现侨胞群体与祖籍国的情感相系与支援家乡建设的心理诉求、共同愿望和努力。同时,从祖籍国角度来看,也体现出祖籍国对于侨胞群体的牵动和影响,以及双方互动的增强和深入。[58]

最后,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之时和发展民生阶段,还是在法制建设、经济转型、社会风气和体育文化方面,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华侨华人对于国家软实力的内向性建设,不仅加强了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同时也增强了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联系,加强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凝聚力。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张小欣,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丽娜,南方医科大学教师]

【注释】

[1]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广东省委宣传部“发挥粤籍华侨华商作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2016A8)的成果。

[2]蒋英州.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30-35.

[3]谭天星.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EB/OL].(2017-02-12)[2017-03-08].http://www.chinaqw.com/sqjg/2017/02-12/126022.shtml.

[4]庄国土.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J/OL].侨务工作研究,2010(4),http://qwgzyj.gqb.gov.cn/yjytt/155/1830.shtml.

[5]谭天星.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EB/OL].(2017-02-12)[2017-03-08].http://www.chinaqw.com/sqjg/2017/02-12/126022.shtml.

[6]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EB/OL].(2014-09-27)[2017-03-06].http://www.qstheory.cn/freely/2014-09/27/c_1112567690.htm.

[7]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刘泽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9-22(5).

[8]章新新:海外华文媒体迈向深度融合与结构调整[EB/OL].(2015-08-22)[2017-02-21].http://www.chinanews.com/shipin/cnstv/2015/08-22/news593297.shtml.

[9]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数量超过2.5万多个[EB/OL].(2016-05-18)[2017-03-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28991417.htm.

[10]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EB/OL].(2014-06-06)[2017-03-05].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6/06/c_126588952.htm.

[11]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何小东,盖玉云,等,译.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25.

[12]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9.

[13]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

[14]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91-97.

[15]刘杰.中国软力量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M]//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院.国际体系与中国的软力量.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102-103.

[16]刘绛华.国家软实力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4):25-28.

[17]汤锋旺.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概念、方法及理论[J].东南亚研究,2013(1):73-79.

[18]陈奕平,范如松.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2):14-21.

[19]汤锋旺.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概念、方法及理论[J].东南亚研究,2013(1):73-79.

[20]王志章,骆洋.华侨华人与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4):1-7.

[21]郑源川.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华侨在助推中国软实力中的作用[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

[22]王志章,陈晓青.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以美国硅谷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6):102-112.

[23]刘俊涛.从经济层面看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以印度尼西亚为视角[J].科学社会经济,2012(3):35-37.

[24]程晶.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在巴西的提升[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05-109.

[25]蒋英州.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30-35.

[26]2009年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规模约为3.9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负责人公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4.75%,由此推算2010年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规模约为4.1万亿美元。中国新闻社《世界华商发展报告》课题组.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全文)[EB/OL].(2010-05-20)[2017-03-02].http://www.chinanews.com/zgqj/news/2010/05-20/2293574.shtml.

[27]2008年1-12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EB/OL].(2009-01-22)[2017-03-11].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v/200902/20090206021530.html.

[28]2009年1-12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EB/OL].(2010-01-15)[2017-03-04].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v/201002/20100206785656.html.

[29]2010年1-12月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EB/OL].(2011-01-18)[2017-02-27].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v/201101/20110107370784.shtml.

[30]广东吸引外资优势仍强劲外资企业总数超过9万户[EB/OL].(2010-05-14)[2017-02-20].http://www.gd.gov.cn/gdgk/gdyw/201005/t20100514_120655.htm.

[31]广州经济总产值外商侨资企业贡献53.6%[EB/OL].(2007-11-12)[2017-03-03].http://www.shzgh.org/node2/node4/hzjl06/gdxx/zsj/userobject1ai65269.html;广东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2]甘焕章,卢新疆.三家侨企跻身我市年度“纳税十强”[N].中山日报,2008-01-29(5).

[33]黄庭祥.纳税大户前十侨商占四席[N].广州日报,2010-03-26(4).

[34]柯颂,杨昌祥.中山市四家侨资企业获评“全国百家明星侨企”[N].中山日报,2010-03-24(1).

[35]肖怀礼.深圳侨资企业超13000家占深圳外资企业70%以上[N].深圳商报,2010-09-21(3).

[36]福建省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0福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回顾及2011年展望[EB/OL].(2011-02-24)[2017-02-21].http://www.stats-fj.gov.cn/xxgk/tjfx/0201102280128.htm.

[37]张红.侨资,该如何利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12-03(6);浙江副省长:侨资占外资企业投资总额60%[EB/OL].(2010-02-01)[2017-02-26].http://www.chinanews.com/qxcz/news/2010/02-01/2103423.shtml.

[38]张舵,熊金超,许诺.投资移民潮中的温州样本:43万华侨华人遍布世界[N].经济参考报,2010-12-13(8).

[39]李丹丹.云南:侨资企业年缴利税20亿[N].昆明日报,2010-09-13(1).

[40]湖北侨资企业数量5年翻两番年产值上百亿[EB/OL].(2010-03-29)[2017-03-06].http://www.chinanews.com/zgqj/news/2010/03-29/2196524.shtml.

[41]海外华侨华人协会聚首武汉共商为国引智计划[EB/OL].(2010-09-15)[2017-03-06].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9/15/c_13513224.htm.

[42]安徽七成外企来自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EB/OL].(2010-04-15)[2017-03-05].http://www.chinanews.com/cj/news/2010/04-15/2226619.shtml.

[43]重庆市侨联30周年庆典传佳音在渝侨资破5千亿[EB/OL].(2010-12-20)[2017-03-07].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0-12/20/c_12898099.htm.

[44]温州侨汇激增筹谋华侨银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5-12(10).

[45]国侨办主任裘援平:侨务捐赠要用得好更要用得巧[EB/OL].(2014-05-28)[2017-03-05].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4-05/28/c_126557874.htm?prolongation=1.

[46]林亚若,沈卫红.广东海外乡亲爱祖爱乡“万侨助万村”引侨捐5.7亿[N].南方日报,2016-06-24(16).

[47]林亚若.侨捐建校比希望工程多1/3[N].南方日报,2008-11-27(7).

[48]林亚若,沈卫红.广东海外乡亲爱祖爱乡“万侨助万村”引侨捐5.7亿[N].南方日报,2010-06-24(1).

[49]林亚若,沈卫红.广东海外乡亲爱祖爱乡“万侨助万村”引侨捐5.7亿[N].南方日报,2010-06-24(1).

[50]侨资企业占广东外资大半壁江山[N].南方日报,2007-07-20(8).

[51]中山慈善万人行捐款突破5亿[N].南方日报,2008-02-22(16).

[52]中山慈善万人行捐款突破5亿[N].南方日报,2008-02-22(16).

[53]本周欢迎做慈善[N].南方都市报,2009-02-11(江门版);江门侨友积极参加市2010年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EB/OL].(2010-03-04)[2017-03-02].www.qb.gd.gov.cn.

[54]侨乡江门累计接收海外华侨华人慈善公益捐赠57亿港元[EB/OL].(2011-02-13)[2017-03-02].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1-02/13/c_121072243.htm.

[55]全国累计接受侨捐中小学项目超过27 000个[EB/OL].(2011-01-19)[2017-03-05].http://www.chinanews.com/zgqj/news/2009/12-02/1996454.shtml.

[56]“万侨助万村”惠及农民逾1500万投入数十亿[EB/OL].(2011-03-01)[2017-03-04].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1-03/01/c_121133883.htm.

[57]东凤万人行筹款逾2000万[N].中山日报,2009-02-08(2).

[58]张应龙.华侨华人与新中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252-3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