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女权主义

后女权主义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她们号召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从而诞生了生态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的统一性被复杂的多样性所代替。从对传统女权主义的解构和颠覆诞生了多种的后女权主义形态。后女权主义认识到获得话语权的重要性。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后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并行发展的政治文化流派,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下面将主要介绍后女权主义在大众文化领域的几种常见表现。
后女权主义_文化研究概论

第四节 后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向后女权主义过渡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68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当天巴黎的精神分析与政治组织(后又命名为“政治与精神分析组织”)成员高举“打倒女权主义”的标语,在全市游行。她们的用意是反对“女权主义”的既定含义,并不是否认妇女运动或女性解放的实践。对女权主义的反叛表明女权主义内部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多元化与差异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挑战。少数族裔和第三世界妇女运动认为西方女权主义主要为中产阶级白人妇女所控制,不能充分反映全世界广大妇女的心声,形成了第三世界女权主义。同性恋妇女反对异性恋模式对她们的压抑,产生了同性恋女权主义和女性同性恋分离主义。女性环境保护主义者把女性与自然所遭受的压迫联系起来,认为性别压迫的意识形态,同样适用于对于自然的压迫。她们号召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从而诞生了生态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的统一性被复杂的多样性所代替。从对传统女权主义的解构和颠覆诞生了多种的后女权主义形态。它们的一些共同点包括反对传统的二元思维结构,抵制包括女权主义在内的各种宏大叙事,彻底清算性别本质主义,等等。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的终结,而是它的一次裂变和转型。

女权主义向后女权主义的转变借助于三个关键性因素的推动:首先,黑人妇女和其他有色人种女性对白人女权主义的种族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的有力批判;其次,性别差异日益被看作是不稳定的和可变的;再次,女权主义接受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种种思潮的影响(14)。关于前两点前面已经有所介绍,下面着重谈谈第三点,即后现代主义对于女权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产生的影响。

第一,后现代主义致力于对中心、统一性、本质和基础的消解,将人们从“绝对性”、“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吸引着女权主义去瓦解男性中心主义,获得消解男性中心思维模式的理论武器,并进而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霸权。

第二,后现代主义拒斥二元论,消解了中心与边缘的等级关系。女权主义在它的影响下,转向后女权主义,也致力于解构男性/女性这样的二元对立逻辑,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

第三,后现代主义强调“话语”的重要性,认为话语就是权力。后女权主义认识到获得话语权的重要性。克里斯蒂娃认为主体是由话语建构的,没有离开话语和情景的本质或身份。后女权主义觉得自己在父权制中是缺席的和缄默的,从而关注自己的“在场”,重视并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并借助它来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

第四,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同时,积极寻求重建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后女权主义不仅关注自身的解放问题,而且也对如何建构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看出它已不仅仅局限于从女性自身权益出发进行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政治实践,而能够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利益和命运来考虑自身的目标。

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后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并行发展的政治文化流派,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后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一直保持着距离,而且相互批判。“后现代主义认为女权主义理论没有能够摆脱本质主义的影响,而女权主义则认为后现代主义仍是男性主义的,而且在政治上过于天真”(15)

后女权主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尽管后女权主义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书本的封面、电视午夜‘脱口秀’(talk-show)和专题文章的标题,但是很少有人对后女权主义下过定义。”(16)同女权主义一样,后女权主义的概念也是复杂和矛盾的。下面将主要介绍后女权主义在大众文化领域的几种常见表现。

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后,妇女运动受到的支持开始衰退。有人惊呼:“后女权主义已经悄无声息地来临,没有任何征兆。曾几何时,女权主义独领风骚,不同的政治立场,截然不同的宣传策略。刹那间,一切都结束了。神秘的变化悄然发生。”(17)但也有人认为女权主义没有完结,还在发展。正如90年代初刊登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所说:“女权主义没有死亡,难道不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吗”(18)。其次,一些妇女坚定地反对女权主义。这其中包括从来没有接触过女权主义运动的年轻女性,先前没有支持过女权主义运动的少数族裔女性和传统女性。现在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很难激发起年青一代女性的热情,她们对捍卫女性平等权的宣传不以为然。而对于有色人种女性来说,她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没有得到妇女运动组织的重视。再次,很多女性不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是她们赞成同工同酬、妇女经济独立等主张。这种态度被戏称为“不,但是……(no,but...)”女权主义立场。

后女权主义流派众多、观点各异,代表人物的学术背景和政治主张又有很大差异。我们将选取两位代表性人物和她们的著作作扼要介绍,她们是巴特勒和法吕迪。

巴特勒前面提到过,她是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发表了多部轰动学术界的论著,比如:《欲望的主体:20世纪法国黑格尔学派的反思》(1987)、《性别麻烦:女权主义与身体颠覆》(1990)、《重要的身体:“性”的推论性限制》(1993)、《激动的语言:表演性的政治学》(1997),等等。巴特勒认为传统女权主义的主要意图是批判父权制,没有脱离男人和女人的二元思维。在她看来,传统女权主义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将女性受压迫的问题普遍化,让人觉得它是发生在每个女人的身上。女权主义关于性别等级和异性恋的话语压制了其他不同的性别体验和身份认同。巴特勒试图颠覆性别角色的稳定性,希望通过摆脱性别身份的束缚从而挑战性压迫,将个体从既有的性政治格局中解放出来。巴特勒的著作已经成为西方同性恋研究的经典文献。

法吕迪在1992年出版了《反挫:谁与女人为敌》。法吕迪认为妇女拒绝女权主义是因为那些抵抗女权主义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来诽谤女权主义的目标,歪曲它的宗旨,让妇女对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平等产生怀疑。各种媒体上发布错误的统计数据和心理研究成果,把造成一系列社会、家庭和心理问题的责任强加在女权主义者头上,认为是她们贪得无厌的要求带来坏的后果。法吕迪同时提出女权主义自身也出了问题,比如:让伪女权主义者充当妇女运动的代言人,女权主义者千篇一律失去了吸引力。这些都导致民众对妇女运动支持的下降。而且由于反女权主义阵营宣称男女平等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而让大众觉得妇女运动已经过时了。

后女权主义在众声喧哗中逐渐丧失了它的激进本质,不再像当初女权主义那样能激发社会的广泛共鸣。后女权主义关注的问题日趋多元化,包括男性气质在内的男性话题也成为她们讨论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