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表明,我们对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选择应该多样化,尽可能地从受众的视角出发,考虑载体的接受性来作出选择。数据表明,对于一个社会事件是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看法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致。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

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我们向4所大学各发放了100份问卷,共计400份。由于是委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因此问卷填写、回收情况良好,400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达100%。经过鉴别,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达100%。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性别

img19

在调查对象中,男生210名,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2.50%;女生190名,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50%。由于我们是分四组进行的调查,其中男女生比例差距最大的是第二组:男女生比例是4∶96,第三组:男女生比例是94∶6。统计数据表明,在绝大多数问题上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答案选择差异,这种情况仅仅出现在少数问题的选择上。对此,我们将在具体的问题中进行一一分析。

2.学科

img20

调查涉及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学生,我们粗略地把他们划分为理工医科学生和文科学生。最初我们认为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为学科背景不同,应该在具体的问题上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在分组对比中发现,这样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忽略学科差异因素对数据造成的影响。

3.年级

img21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以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占到了调查总数的76.75%;三年级的学生为辅,占调查总数的22.75%。由于高校选课制的存在,一年级和四年级各有一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在对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在绝大多数问题上他们的选择体现出年级差异,因此我们忽略年级差异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三)调查的基本内容分析

1.调查对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程度

img22

调查表明,选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比较了解和有一些了解的占到调查总数的73.25%,这主要是由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都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也使我们的调查建立在一个可信的基础上。

2.调查对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来自哪些载体(途径)

img23

这是一道多选题。调查显示,77.7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来自于课堂的讲授和对教材的学习,这符合我国主要通过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事实。书刊、网络(特别是网络)是大学生接触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35.25%的学生选择这项也是合乎逻辑的。影视作品和感人的人或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来自于此也是正常的。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途径)还比较集中。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教材、课堂学习等”选项中大学生处在的被动接受地位,而他们能够处在主动接受地位的其他选项占比并不高。这样,我们也为我们所传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效性感到一丝忧虑。

3.调查对象更愿意通过哪些载体(途径)来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img24

这道题和上道题相对应,从调查对象的视角出发,调查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哪些载体(途径)来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多选。上面的统计数据表明:第一,调查对象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多的载体(途径),不是调查对象最愿意接受的载体(途径)。对比情况见下表:

img25

调查问题2的数据表明,77.7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来自于课堂的讲授和对教材的学习,但是调查问题3的数据显示,只有16.25%的调查对象愿意选择通过“教材、课堂学习等”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降了约79.10%。相反,调查问题2中调查对象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比较少的载体(途径),却又是相当大比例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的载体(途径)。比如,“影视作品等”在调查问题2中仅有27.00%的调查对象选择,在调查问题3中则上升到45.00%,上升比例约为66.67%;“感人的人或事”在调查问题2中仅有17.50%的调查对象选择,在调查问题3中为33.00%,上升比例约为88.57%。第二,调查对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接受是多元化的,没有明显偏好。“书刊、网络等”载体达到41.25%,“影视作品等”载体达到45.00%,二者的差异不大,就是“感人的人或事”也达到了33.00%。

数据表明,我们对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选择应该多样化,尽可能地从受众的视角出发,考虑载体的接受性来作出选择。对于现有的载体被调查对象的接受程度不高,我们应当找出原因,尽可能地予以改进,以提高它们的吸引力,增强它们的实效性。

4.如果在某一时间段只能选择一个电视节目,调查对象的选择

img26

这道题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调查对象对具体载体的选择。《天天向上》是娱乐性大于知识性的节目,《世纪大讲堂》是知识性节目,《新闻联播》是新闻节目,电影节目主要是电影。调查数据表明:第一,传统收视冠军央视《新闻联播》在调查对象(大学生)中的选择度并不是一枝独秀,仅为31.00%,虽然排在第一位,但是领先优势并不明显;第二,调查对象对具体电视节目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现象,应该说前三档电视节目之间的选择差距并不大。这同样说明调查问题3中的结论:我们对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选择应该多样化,调查对象对传统优势载体的接受度不高,必须改进。

数据还表明,性别差异影响到了调查对象对这道题的选择,具体情况见下表(单位:人):

img27

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女生更倾向于娱乐性节目,男生更倾向于知识性节目,这是我们在针对具体人群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时应当注意的。

5.调查对象对汶川大地震后企业捐助行为的认识

img28

本题为单项选择题,但是也有同学同时选择了选项一和选项二,认为汶川大地震以后企业的捐助行为既是体现社会主义互助观念的行为,也是追求广告效应的商业行为,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它们归入了选项四。数据表明,对于一个社会事件是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看法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致。例如,在本题中66.00%的大学生认为汶川大地震以后企业的捐助行为是体现社会主义互动观念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种认识是具有社会性的。

一个社会事件所传递出来的观念内涵肯定是多方面的,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角度出发,如果这个社会事件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条件,那么我们就应当多做正面的宣传,扩大人们的共识,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6.调查对象对影片《建国大业》的看法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

img29

调查问题5是调查对事件的不同认识,本题是调查对文艺作品的不同认识。媒体对《建国大业》炒作的噱头是“美女帅哥,明星云集,星光耀眼”,但是选择此项的仅为8.00%,而62.7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只有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才会取得最终胜利”——这是《建国大业》这一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当然,对待艺术作品总是“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林妹妹”,因此选择“没有深刻印象”的占到了14.25%,选择“其他”的占到了2.75%。需要说明的是,还有12.25%调查对象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或不清楚这部电影。这项调查又印证了我们的分析判断:通过影视作品等感染型载体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存在不准确、不全面,不易受传播主体掌控的缺陷。

7.调查对象对选择一些传统节日来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img30

选择“没有必要”的仅占14.00%,有2.50%的调查对象没有做出选择,83.50%的调查对象选择“有必要”,这表明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同我们应该向传统文化学习,选择一些节日来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img31

节日是每一个人每年都要数次经历的日子,近年来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被深入挖掘,国家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更是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节日内涵的认识。国庆节是为了纪念新中国的诞生而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中国的文化,因此49.00%的调查对象选择国庆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承载节日是必然的。而新旧社会的不同之一就是是否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因此12.25%调查对象选择劳动节符合情理。12.0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元旦节,可以理解为春节承载了传统文化,元旦是公元纪年的开始,可以和春节对应,承载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他”选项中包括建议设立新的节日和没有作选择两类。从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同从已有节日中选择、确定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节日。

8.如果无人监考或监考不严,调查对象是否会选择作弊行为

img32

本题我们是想调查制度对调查对象行为的影响。选择会作弊的人占到了调查对象总数的33.50%,粗看起来比例比较高,但是如果考虑到这是无人监考或监考不严才会发生的情况,也就很正常了。这也充分证明了制度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这个数据和各校在加强监考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出入不大。

img33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不作弊,49.0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作弊有悖公平原则”,而选项“其他人不作弊,我也不作弊”之中也包含了公平原则,在22.50%的“其他”中部分调查对象也表述了他们不愿作弊的价值观方面的原因。这样,我们大致可以认为正是价值观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学生的自律成为他们不会作弊的主要原因。13.50%的调查对象选择“作弊抓住会被重处”作为他们不作弊的原因,也表明制度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原因。但是,这只是没有利益冲突情况下的调查,真正在考场上,考试成绩涉及大家切身利益的时候又会如何呢?情况可能不会这样乐观。

9.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需要做的工作

img34

这是一道多选题。数据表明,只有20.75%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这说明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需要做的工作不在宣传方面。77.50%的调查对象认为我们某些政府部门的行为和国家的一些政策没有和宣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一致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和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致的。例如,国家反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的建设,但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地方政府行为和政策仍屡见不鲜。政府的政策属于制度的范畴,虽然我们并不认为制度本身是文化的载体,但是制度的承载体、表达体却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政府的行为也是文化的载体。这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注重这两类载体的建设。选择“加重对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行为的处罚力度”的调查对象仅为13.50%,表明单纯的制度内部处罚力度的调整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8.5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其他”并作了说明,由于人数较少而且观点分散,因此不构成主流的观点。

10.调查对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

这是这次调查问卷的一道开放式问题。目的是在调查问题9已经调查了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需要做的工作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范围内收集调查对象的建议,同时也对调查问题9做一个补充。由于这道问题和调查问题9有些重复,因此,43.25%的调查对象没有回答。56.75%的调查对象虽然做了回答,但是内容也没有超出调查问题9的范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时间较紧,短期内调查对象无法深入思考;二是调查问题9产生了诱导作用,甚至是限制了调查者的思维。

三、结束语

本次调查得到了4所学校部分教师和同学的支持,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了第一手数据资料。这些数据,有的和我们预期的一致,有的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它们都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逻辑分析提供了支撑,基本达到了我们调查的目的。

然而,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调查存在一定的认知门槛,因此问卷的内容设计也存在诸多的遗憾,对此,我们只有寄希望于在以后的调查研究中来弥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