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深圳之“完备”,创昆山之“领先”

学深圳之“完备”,创昆山之“领先”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深圳之“完备”,创昆山之“领先”——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调研和思考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赴深圳调研组昆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既要求经济发展、民主政治、人民生活、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完善,也要求文化建设上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跨越。截至2009年底,深圳市级财政先后投入了52亿元,建设了32个市级大型文化设施。深圳市公共文化设施已呈现种类齐全,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状态,为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
学深圳之“完备”,创昆山之“领先”_思路: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选

学深圳之“完备”,创昆山之“领先”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调研和思考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赴深圳调研组

昆山建设现代大城市,既要求经济发展、民主政治、人民生活、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完善,也要求文化建设上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跨越。围绕昆山市“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目标、总定位和总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参照“现代化进程指标体系”,研究昆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率”指标的短板和加分点,创新举措,扬长补短,提高文化建设的分值。近年来,深圳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文化创新和改革等方面,对昆山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月上旬,我们组织人员前往深圳考察调研。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圳公共文化建设总体状况分析

深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由“文化立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推动城市更新和持续发展,将“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圳“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制度和体系支撑点,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和参与性等基本特征,创新方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形式内容,创新传播技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普惠市民、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建成“全国性的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文化梦想之旅。

(一)权利+福利,创新文化服务理念

深圳提出了“拼文化”、打造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创新性文化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提高市民文化福利”等重要的文化施政理念,重视和关注外来建设者文化权利的保障,把文化权利的实现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的实现一样作为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基本职能加以贯彻推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从2009年初开始,深圳文体旅游局联合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组成了“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组”,对“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国性的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上,打造了十个“子系统”,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十个“子系统”包括:①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理念体系、②公共文化基础空间体系、③公共文化内容服务体系、④公共文化免费服务体系、⑤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⑥外来建设者公共服务体系、⑦公共文化服务节目供给体系、⑧文化遗产公共服务体系、⑨公共文化技术服务支持体系、⑩公共文化综合创新体系。

(二)均等+便捷,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20世纪80年代初,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针对公共文化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深圳市下定决心,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兴建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的大型文化设施,80年代兴建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大剧院、电视台、深圳大学和新闻大厦“八大文化设施”;90年代兴建了关山月美术馆(国家重点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书城、特区报业大厦、有线电视台、华夏艺术中心、何香凝美术馆、商报大厦“新八大文化设施”;进入21世纪以来,又投资数十亿建设中心区标志性建筑,包括已建成博物馆新馆、少年宫、音乐厅和图书馆(新馆)、深圳书城中心城(是现时全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占地8.7公顷,建筑面积8.2万㎡,经营面积4.2万㎡,提供图书近30万种)、市民中心,在建的深圳市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等。截至2009年底,深圳市级财政先后投入了52亿元,建设了32个市级大型文化设施。

深圳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市级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在考虑大型文化设施均衡分布的同时,适度聚集,形成文化场馆和设施的聚集效应,打造文化地标。如位于福田区的市民中心地块,该地块占地91万㎡,北靠莲花山,南向中央商务区(CBD),深圳行政中心(市政府主要办公机构)所在地,齐聚了音乐厅、图书馆、中心书城、少年宫、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市民们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完成购书、看书、看展览、听音乐会等等文化活动。大片的公共空间,可供市民集会、娱乐。体现了深圳行政理念的重大转变——开放、亲民,以及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深圳的城市地标。这给我们在考察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深圳市公共文化设施已呈现种类齐全,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状态,为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全市已拥有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站)62个,图书馆(室)628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深圳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劳务工图书馆85个。2009年馆藏图书总计2006.32万册),美术馆6个(其中关山月美术馆2011年初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博物馆22个,各类文化广场381个,电影院37家,分布深圳各个区、街道、社区。打造“十分钟文化圈”(该统计数据以深圳大特区1952.8平方公里为依据)。2011年,在特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深圳将兴起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出台并实施《深圳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和《深圳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三)公益+特色,抓好文化品牌活动

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原则,早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图书馆就试行免费开放图书阅览服务。任何人不需要任何证件,都可以进入深圳图书馆阅览查询图书馆资料。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画院、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举办的展览、讲座免费向社会开放,同时在艺术培训等方面提供相关的免费服务。这不仅维护了广大市民的文化权利,更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在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的同时,深圳有意识地培育和打造本土文化品牌,通过品牌文化活动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市民的主动热情参与,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形成了深圳“活的文化、新的传统”。这些品牌活动包括:以促进学习型知识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深圳读书月”,以提高市民文化鉴赏品位为重点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以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为重点的“社科普及周”,以倡导高雅艺术为重点的“文博会艺术节”、“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以面向外来建设者为重点的“外来青工文化节”,以面向社区居民为重点的“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以面向中小学生为重点的“少儿艺术花会暨学校艺术节”,以促进市民创意潜能发挥为重点的“创意十二月”等品牌。其中“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得到了文化部的高度赞扬,“市民文化大讲堂”获得文化部第三届文化创新奖。

(四)科技+市场,创新文化服务机制

深圳具有高科技发展的优势,利用高新技术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特色。这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上,表现尤为突出。2008年开发成功运行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服务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成为全天候服务的新兴图书馆。深圳已建成名副其实的“图书馆之城”,“深圳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自助图书馆项目获得了文化部的“文化创新奖”。一座自助图书馆政府投入40万元,截至2010年底共完成140座的布点任务,“十二五”时期将建成800座。

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上,深圳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深圳有关部门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活动运作机制,通过政府采购、委托承办等形式吸引社会民间各类主体参与,充分发挥了深圳“藏艺于民”、“藏财于民”、“藏才于民”的优势。深圳目前有各类社会文化团体近200家,还有大量的文化传播公司以及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这些团体和企业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创作资源和节目资源等资源。

在有条件地把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推向市场的同时,政府对社会文化团体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助,出台了《深圳市重大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实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民间团体和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吸引和调动社会文化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运行有效、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综合创新体系。

二、昆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差距

昆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昆山”建设意见和市人大把“文化建设”列入2009年度“一号议案”以来,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热潮。文化昆山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通过三年“文化昆山”建设,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传统文化保护有序推进,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群众文艺创作持续活跃,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发展均衡、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昆山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八大文化工程”也将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赢得主动。

但是,对照昆山市“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体要求,以及2012年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基本形态的要求,昆山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够合理,文化活动承载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半径不均衡,与现代化城市需求不相匹配。目前市级大型功能性文化设施相对短缺,且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城东、城北、城南等城市副中心大型功能性文化设施布点不足,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厂区和工业区相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较少、人口密集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严重缺乏。

二是政府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其数量和品种不够丰富。针对普通市民(包括“新昆山人”)的长期文化培训等服务较少。以图书馆为例,昆山图书馆藏书总量为100万余册,人均拥有图书只有0.60册(以2009年常住人口总数约168万计算),低于深圳人均1.49册的标准,与国际图联制定的人均2册的标准相差悬殊。不少企业员工反映专业类报刊杂志缺失。

三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种类相对单一,缺乏符合现代化大城市要求的现代文化和高雅文化品牌。要依托大型文化场馆和设施功能的完善和专业化,发展多元文化产品,尤其应鼓励、引导充满现代城市气息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够。目前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社会民间资源利用不够,现有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度不够,资源使用率不高,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局面。需要鼓励和培育民间文化团体、社会文化企业、“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五是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调整,高层次文化管理、经营人才紧缺。应积极培育和引进文化人才,并适当向基层倾斜。

三、建设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鉴于以上对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结合昆山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我们认为,昆山要率先建立“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包括标准领先、制度领先、机制领先、服务领先、参与领先、均等领先、资源领先、技术领先、绩效领先、创新领先等十大领先意义。这是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赋予昆山“率先实现现代化”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长三角乃至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提供示范性的模式经验借鉴。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敢为人先的昆山,有理由将建设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加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根据昆山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以及未来面临的形势要求,我们对建立“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理论引领,建立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指标体系》。启动新一轮昆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依据简单通用、客观有效、切实可行的原则,建立昆山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指标体系》。设置政府投入、发展规模、产品及服务、社会参与、人才队伍及公众满意度等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通过设定量的战略规划目标,促进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分阶段落实,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民生”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

2.扬长补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发挥昆山地方财力相对雄厚、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建议充分利用好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如市民文化广场、科博馆、图书馆、森林公园等。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在类型和数量上共同促进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更新改造,适度集聚,打造文化地标。目前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已经开始建设,但按照大城市的规模,仍需建设书城、各类纪念馆和专业博物馆(包括私立专业博物馆)、美术馆,现代艺术馆、区镇级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此外要加强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建设具有昆山文化特征的生态文化休闲设施,形成种类齐全、层级分明、功能全面的公共文化基础空间体系。

3.提质提量,培育昆山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建立和完善群众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推出群众文艺精品力作,设计策划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如节庆文化系列活动、周末系列文化活动、流动文化系列活动、高雅艺术系列活动等。做足昆曲、古镇、三贤等主题文化,以纪念昆曲入世遗十周年、顾炎武诞辰400周年、水乡古镇旅游与保护等为抓手,充分彰显古城文化内涵,创造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在开展昆山国际旅游文化节、昆山国际啤酒节、“我们的节日”、“特色传统文化展演”的基础上,创造更具个性更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昆台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领先两岸文化交流。

4.整合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昆山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性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大量文化活动由政府部门包办,缺乏相应的民间文化组织参与机制。建议出台完整的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办法以及相关的奖励政策,积极培育社会大众及企业参与公共文化的积极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通过社会捐赠、政府采购、委托承办等形式,吸引民间文艺团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探索行政区域型与功能区域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模式,倡导与企业“共建共享”文化设施,为社会服务。

5.创新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建议设立昆山“文化创新政府奖”,专门奖励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成绩的项目和个人。采取灵活的政策引进文化人才,积极引进和培养适用于昆山文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尤其是文化领军型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建立昆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年报”制度,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以创新完善机制,以创新激发活力。

附:1.《深圳、昆山文化基本情况对比表》

2.《深圳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指标体系》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赴深圳调研组

陈 益 庄春地 叶 凤 黄金萍

2011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