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昆山望族的园林

昆山望族的园林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昆山望族的园林王广成昆山属于江南水乡地区,昆山望族的园林从总体来说属于江南园林。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主要是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然而,昆山望族的园林又有其特点。昆山望族的园林主要有卫泾家族的西园与栎斋、顾阿瑛的玉山佳处、叶氏的茧园、徐氏的遂园等。此外,介石为明方鹏所得,后放置在自己的园中;无云石为元知州费复初徙置学宫,以玲珑剔透见胜。茧 园茧园的最初开辟者是叶恭焕,名叫春玉圃,在昆山城的东南部。
昆山望族的园林_思路: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选

昆山望族的园林

王广成

昆山属于江南水乡地区,昆山望族的园林从总体来说属于江南园林。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主要是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然而,昆山望族的园林又有其特点。从总体上来说,昆山望族的园林属于乡村类型,具有旖旎的自然风光的特点。主人巧妙借助自然的山和水,在园里种植了各种花草和树木,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因此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自然风光。昆山望族的园林主要有卫泾家族的西园与栎斋、顾阿瑛的玉山佳处、叶氏的茧园、徐氏的遂园等。

西园与栎斋

西园在昆山石浦镇六鳌山下,是南宋太师卫泾所辟。卫泾(1159—1226),字清叔,号拙斋居士、西园居士,又称后乐居士,是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状元。他的祖先是山东人,唐朝末年避乱南迁到秀州的华亭县。祖父卫阗,开始具有昆山县石浦的户籍,官至太学博士。父亲卫季敏(又作肤敏),字商彦,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镇江府通判、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官。他曾经出使金朝,坚持立场,不向金朝屈服;曾为朝廷陈述守卫长江的计策。卫泾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伯父卫时敏,字子修,官至知县,转任通直郎;堂兄卫沂,字与叔,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堂弟卫洙,字鲁叔,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官至右司郎中。

卫泾在年少时就有不同寻常的操行,拜永嘉李去智为师学习。李死后,卫泾穿着孝服为他主持丧礼,人们认为他很讲义气。在淳熙十一年中状元后,授官承事郎,后历任校书郎、淮东与浙东两路提举、礼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等官职。六十八岁去世时,追赠“少师”,追封“秦国公”,谥“文节”。

当时韩侂胄以外戚执政专权,妒贤嫉能,排斥异己,大臣多畏惧权势而阿附。而卫泾却不惧怕他的权势,被罢官回家。他回到家乡昆山石浦,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于是就在家乡石浦镇西六鳌山下开辟了西园,又称卫氏园,园中有后乐堂,还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取名”的语句,给他的堂取名叫“后乐”。在园中种竹植梅,还收集了很多的太湖石,垒成假山,装点园林。湖石奇异玲珑,多为珍品。后来石头流落四方,归有光曾经从陆家购买了一块大石,立在堂东,这块大石就是名品秦国公石。归有光专门写下《秦国公石记》。后来国公石被青浦势家购去。此外,介石为明方鹏所得,后放置在自己的园中;无云石为元知州费复初徙置学宫,以玲珑剔透见胜。卫泾著有《西园杂咏》、《后乐集》五十卷等。

栎斋也在昆山石浦,是卫湜的藏书之室,卫湜酷爱读书,收藏了很多的书籍,与兄弟侄子在书斋中学习。附近的园圃有非常奇妙的景观,有花有石,有亭台,有楼馆等,温凉舒适。叶适在嘉定十五年(1222年)二月曾为他作《栎斋藏书记》。此后,卫氏子侄各有园林,但最有名气的却是西园与栎斋。

玉山佳处

玉山佳处是元代诗人顾瑛建造的,顾瑛(1310—1369),又名德辉、阿瑛,字仲瑛,别号金粟道人,江苏省昆山界溪人。

玉山佳处的建造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至正八年(1348年)春天,顾瑛把自己号为“小桃源”的别墅改名为“浣花馆”。最晚在至正八年秋季七月之前,他已经建造了园池“小桃园”,据会稽杨维祯《小桃园记》可知,顾仲瑛与他的弟弟住宅相连,在他的住宅的西面又修建了园池小桃园,园中造屋庐,在屋庐的前面有轩叫“问潮”,中间的室叫“芝云”,东面的称“可诗斋”,西面的取名为“读书舍”;又有后面的馆名为“文会亭”、“书画舫”,合在一起称为“小桃园”。景点共有六处,这可以说是顾仲瑛造园的开始。顾瑛四十岁后,改筑“小桃园”,取名“玉山佳处”(也有人称为玉山草堂)。在至正八年八月杨维祯于读书舍中所写《玉山佳处记》中,园中的景物布局为:在屋庐的前面有轩叫“钓月”,中间的室叫“芝云”,东面的称“可诗斋”,西面的取名为“读书舍”。垒石为假山,山前的亭叫“种玉”,登上假山可以休憩的地方名叫“小蓬莱”,假山旁边的楼叫“小游仙”,最后之堂叫“碧梧翠竹”,又有楼称为“湖光山色”。过了一条小溪,就到了“草堂”,“柳塘春”、“渔庄”两景点在草堂的东边。靠近水池的轩叫“金粟影”,合在一起称为“玉山佳处”,这是玉山佳处的雏形。此后景点不断增加,据临海陈基《听雪斋记》、《春晖楼》和会稽杨维祯《雪巢记》,在至正十年(1350年)增加的景点是“听雪斋”、“雪巢”、“春晖楼”;在至正十六年,由于母亲去世,仲瑛在碧梧翠竹堂后造楼,取名“白云海”。同年三月,因有大龟出现在芝云堂东面的轩中而为之取名“来龟轩”。先后共落成二十四处景点,有钓月轩、芝云堂、可诗斋、读书舍、种玉亭、小蓬莱、碧梧翠竹堂、湖光山色楼、浣花馆、柳塘春、渔庄、金粟影、书画舫、听雪斋、绛雪亭、春草池(春草池和绿波亭是一处两名)、雪巢、君子亭、澹香亭、秋华亭、春晖楼、白云海、来龟轩、拜石坛(拜石坛与寒翠所是一处两名)。

玉山佳处景色优美,园中垒石为假山,建有草堂和亭馆好多处,种植各种花木,池中种有天竺名贵品种并蒂莲。在此园中,顾瑛轻财结客,广招文人墨客,择地、择时饮酒赋诗。三十年间,顾瑛几乎与同时期在吴中活动的文人都有交往,曾与他唱和的,多达百人以上。其中有本地文人,有流寓、游学、仕宦、路经吴中的南北人士,也有蒙古人、色目人。出入玉山草堂的人,除了释、道,还有也里可温(家世有基督教背景)与答失蛮(家世有伊斯兰教背景)。

顾瑛还编辑了《玉山名胜集》、《玉山名胜外集》《玉山倡和》以及《草堂雅集》等,著有诗集《玉山璞稿》二十卷,被卢熊称赞为“幽情遐致,一寄于斯”。

茧 园

茧园的最初开辟者是叶恭焕,名叫春玉圃,在昆山城的东南部。叶恭焕,字伯寅,号括苍山人,叶盛五世孙,嘉靖丙午(1546年)举人。他建有菉竹堂,藏书万余卷,并在住宅的东面作茧园。因为文庄公的遗书很多都没有了,他非常惋惜,就又购买天下奇书增加到万余卷。

后来,他的孙子叶国华把春玉圃扩地20余亩,使全园占地达六十余亩,更名“茧园”。叶国华(1584—1669),字德荣,号白泉。曾居住在位于玉山镇东城桥附近的祖宅菉竹堂,并在城东南部开辟茧园。他小的时候很聪颖,与弟弟叶重华并称“东城二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授定海县教谕,入为国子监助教。升刑部主事,因提牢案被免官,后起复,改工部都水司主事,到杭州南关主管榷关,明朝灭亡后回归故里,杜门从事诗文创作,死后葬在周墅。

据记载,茧园内除池沼山石外,且有大云堂、据梧轩、樾阁、霞笠烟鬟榭、小有堂、唐亭、绿天径、梅花馆、春及轩诸胜。明崇祯八年(1635年),在园中曾掘得一泉,味甘色白,因此命名为“白泉”。园中曲栏长廊,错落有致,花木扶疏,池水回绕、亭榭掩映,虽由人作,宛自天然。园内“石栏绕曲径,春水漾方塘”,时为江南名园之一,堪与太仓南园、南翔古漪园相媲美。叶国华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野服,经常坐着车子和宾客们一起游玩,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登上假山,极目远眺,真是快乐啊!

他的儿子叶奕苞酷爱园林。清朝初年,其父在晚年时析茧园为三,分给奕苞兄弟三个。叶奕苞(1629—1686),又一名奕包,字九来,号凤雏,又号半园、笨庵、二泉居士、群玉山樵。叶国华次子,叶方蔼的堂弟。年少时拜同县葛芝(1619—?)、叶宏儒(1619—1675)为师,康熙十七年(1678年),叶奕苞以太学生被荐博学宏词科,北上赴试,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考试,落选。后隐居不仕,修葺半茧园。与名流姜宸英、施闰章、陈维崧及同乡归庄、徐开任等,留连觞咏,极一时之盛。为人儡珂善使气,目光若闪电,酒间谈说,声如洪钟,颇有狂名。与人相交,毫不吝啬,曾欲赠与其穷朋友张恕50亩良田。他还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通济桥。

奕苞把分得的茧园的一半,重新修整,增加春及轩。他为自己的园林取名“半茧园”,每天在园中读书作诗,虽然没有以前茧园的丝竹之盛,但四方宾客到了昆山没有不来的。除了半茧园,他还和徐开任、太仓吴扶风一起在马鞍山的西面构建了“三友园”。他一生没有为官,却在学术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茧园历经四代,前后接近二百余年,诗人在其中作诗觞咏,可以说是兴盛很久。后来卖给新阳邑庙,很多人都为之惋惜。

遂 园

在昆山市的马鞍山北麓,有一座非常美丽的遂园,它最初的名字叫“附巢山园”。根据史料记载,作为园林,它最早的主人是顾震寰,字附巢。后被葛芝的祖父葛锡璠所买,被改称“北园”。葛锡璠,字中恬,号鲁生,“万历丁酉(1597年),年十九,举于乡,辛丑(1601年)成进士”。此后李氏成为此园的主人,再后来被葛芝的朋友徐开任所购。从葛氏到李氏再到徐氏,三十年间三易其主。徐开任,字季重,为诸生时即有文略。明朝灭亡后,闭门著书,主要著作有《明名臣言行录》。葛芝在《徐氏园亭记》中盛赞北园美景,“从园而望,山环抱焉,岩石峻孑,草树幽邃,至是有加盖昆山之胜于斯为最已”。

遂园之名始于昆山徐乾学,他字原一,号健庵,又号东海,徐开法长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他由府学生员拔为贡生,后在康熙九年(1670年)会试中获取了探花的功名,先后历任编修、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他从堂叔徐开任手中购得此园,正式取名为“遂园”。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三日(3月28日),在马鞍山北麓的遂园里,觥筹交错,笑语声喧。因回籍修书而家居的徐乾学以东道主的身份,召集了四方仕宦,举行了一个气氛热烈的宴会。参加这次蓍年之会的共有十二人,他们分别是:常熟钱陆灿(83岁)、昆山盛符升(80岁)、长洲尤侗(77岁)、太仓黄与坚(75岁)、华亭王曰藻(72岁)、长洲何棅(70岁)、常熟孙旸(69岁)、华亭许瓒曾(68岁)、上海周金然(64岁)、昆山徐秉义(62岁)、无锡秦松龄(56岁)以及徐乾学的朋友诗僧绀池。这些人大都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当天不以官职高低,而以年龄的大小先后落座,盛符升和徐家兄弟为主人。众人清樽雅集,琴弈觞咏,成为一时盛事。徐乾学特意请来内廷画手禹之鼎,作一幅《遂园耆年禊饮图》,并委托钱陆灿作记。每个人都作了七言近体诗两首,用“兰、亭”二字作韵,所作的诗编成三卷,名曰《遂园禊饮集》。

康熙四十四年春天,圣祖仁皇帝南巡,来到遂园,徐秉义率领幼弟和儿子、侄子迎接。康熙皇帝亲切地询问了每个人的情况,并御书“恭谨老成”作为堂额。这是昆山历史上的盛事。

然而,之后不久,却出现了令人叹息的事情。雍正年间,遂园成为一遍废墟,因拖欠国课以基地十八亩零充公。乾隆元年(1736年),昆山刘知县改为“普义园”,用于收埋暴露出地面的棺材和骸骨。呜呼,一代名园沦为埋藏骸骨的地方,康乾时昆山人龚炜慨叹道:“诸君创此诚高义,不记当年拜至尊。”

综上所述,昆山望族的园林随着望族的兴衰而兴废,给我们留下喜悦和感伤,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物质遗产,而作为当代人来说,主要是要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遗产,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