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由昆山建设“妈祖庙”说起

由昆山建设“妈祖庙”说起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昆山建设“妈祖庙”说起叶 凤2009年末,由昆山台商协会捐款1亿多元人民币兴建的妈祖庙——慧聚寺天后宫上梁。据了解,建成后的慧聚寺是上海周边地区最大的妈祖庙。中国沿海各省市以及内地许多省份也纷纷建立“天后宫”及“妈祖庙”。昆山要主动、深入进行两岸文化交流,开展文化理论研究。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两岸认可的文化传统。我们要积极弘扬妈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由昆山建设“妈祖庙”说起_思路: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选

由昆山建设“妈祖庙”说起

叶 凤

2009年末,由昆山台商协会捐款1亿多元人民币兴建的妈祖庙——慧聚寺天后宫上梁。据了解,建成后的慧聚寺是上海周边地区最大的妈祖庙。妈祖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联系广大台商的情感纽带。在新的形势下,昆山不断解放思想抓机遇,勇于创新敢为先,从优化投资环境、发展经济到深入两岸文化交流,在更高更新的层次、更广更大的领域,推进昆台两地在文化领城的合作与发展。

一、妈祖文化解读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相传妈祖真名为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后因舍身救人,成仁取义之举,受到历代帝王诏封36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慈天后”,并与孔子、关帝一同列入朝廷的祀典,每年举行春秋致祭。中国沿海各省市以及内地许多省份也纷纷建立“天后宫”及“妈祖庙”。每年夏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辰,成千上万的信徒拥到妈祖庙,虔诚祭拜并举行盛大的祭典,特别是在中国闽南和中国台湾地区,妈祖是最普遍信仰的神明。它对中国台湾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经济生活、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目前,昆山约有台胞7万余人,大部分常年定居昆山,他们在宗教信仰上无所寄托。昆山市政府及其他部门了解情况后,向江苏省宗教局申请修建慧聚寺,供作台商与华东地区佛教信仰的场所,引进妈祖文化,依闽台宗教建筑的样式(仿台湾漉港龙山寺),局部融入台湾的民间信仰。宝成国际集团认捐寺庙主轴上的主要建筑物。根据规划,慧聚寺附近设有台湾漉港风情商业街区,以多元化、现代化的内容展示台湾文化,以此满足两岸民众文化交流的需求,加强文化互动,增进文化融合。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两岸同胞同种同文,有着共同的记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交汇点。妈祖信仰是联结海峡两岸人民情感的纽带,妈祖文化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是沟通两岸民间往来的桥梁,在当前对台工作中正发挥着极为特殊的作用。昆山积极推进慧聚寺天后宫项目建设,搭建这一抚慰广大台商的重要精神和文化平台,对进一步扩大昆山的影响力,提升昆山在广大台商中的向心力和关注度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二、从优化投资环境到深入文化交流

在某种意义上,昆山对外开放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昆台合作的过程,更是优化投资环境的过程。自1990年10月昆山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昆山累计批准台资企业3575家,总投资406亿美元,注册台资186.1亿美元。昆山利用台资总额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昆山在“亲商、安商、富商”理念的指导下,靠环境招商、以优良环境吸引台商投资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台商营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通过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台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探索出一条优化投资环境,为台商持续发展提供高效、优质、诚信服务的途径。

当前,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昆台经贸合作也进入了转型提升期。如何深入昆台两地文化交流,促进昆台文化交流的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战略决策,是提升台商投资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昆山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昆山具备强大的产业支撑,巨大的市场空间,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流的行政服务环境等条件,有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城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面临着上海建设“两大国际中心”和即将举办世博会、京沪高铁以及沪宁城铁加快建设、上海轨道交通向花桥延伸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台湾,从艺术、服装到建筑、习俗,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此外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动漫、创意、研发、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优势。

昆山与台湾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流、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扩大产业和市场开放,两地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积极推进科技、创意、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新形势下昆台文化交流的思考与建议

(一)重点推进昆台文化产业合作。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加快实现两岸文化繁荣的最佳途径,更是必然趋势。昆山对台文化产业发展要有大手笔、大动作。要依托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建立文化产业合作示范区,大力开展对台文化产业招商推介,通过建立政策灵活、条件优越的产业基地来积极引进台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产业项目,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开发力度。在花桥国际商务区中心地段,形成高科技文化企业高度集聚、高科技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就近配套,大力发展各类工业设计创意产业,为各类先进制造业提供生产型服务产品设计、外观设计、造型设计、包装设计、功能设计等业态,形成高端工业设计群体和机构的规模化集聚,增强工业设计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和提升,促进“制造昆山”向“创意昆山”、“设计昆山”转变。

台湾的动漫产业十分发达,处于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昆山有着独特的综合优势,可成为台湾文化产业外移的最理想最合适的承接地。同时要积极打造具有昆山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产品,开展多层次、多范围合作,将软件开发、人才培育与动漫产品原创、制作、传播、运营紧密结合起来,将扶持创业、孵化企业与推出品牌、扩大规模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拥有原创、策划、经纪、后期制作销售、传播、衍生品开发、动漫乐园及体验娱乐等完整产业链的动漫数字文化创意集聚区。

(二)积极开展昆台文化研究。昆山要主动、深入进行两岸文化交流,开展文化理论研究。可成立昆台文化交流协会、妈祖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如举办两岸文化产业论坛、昆曲文化论坛、昆台传统文化论坛、昆台民俗与旅游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对两岸当代文化现象、历史文化源流、宗教文化、历史名人等进行系统地研讨。

(三)突出妈祖文化号召力。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两岸认可的文化传统。我们要积极弘扬妈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注重围绕妈祖文化,积极开展祭拜活动,吸引更多台湾信众来昆山共襄盛举,借助民间信仰的交流,增进同胞情谊。同时深化其文化内涵,将单纯的祈福进香的活动办成内涵丰富的文化盛会,展示民俗文化独特魅力。穿插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和专题学术研讨,弘扬慈悲济世的积极精神。

(四)弘扬历史名人文化。弘扬独特的历史名人文化,对促进昆台文化融合有得天独厚的作用。昆山民国著名人物较多,如钱大钧(解放前曾任蒋介石侍卫长、上海市市长)、方还(民国昆山第一任民政长)、余天遂(南社成员,曾任孙中山秘书)、胡石予(南社成员,江南三大儒之一)、朱文鑫(天文学家、同盟会员,曾参加讨袁革命)、费公直(南社成员)、叶楚伧(国民党元老、南社成员)、俞时骧(陈纳德飞虎队员)等。昆山市区与民国人物有密切关系的建筑有两处。一是位于玉山镇新阳街西首的中山堂,民国二十五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另一处是宋耀如传教遗址,可设立为宋耀如纪念馆,陈列宋耀如生平事迹及宋氏家族史迹。此外,南后街的王安故居是王安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王安被很多台湾人尊崇为电脑世界乃至海外华人世界的英雄,他对台湾IT产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文化交流领域多元化格局。目前,昆台文化交流由华东台商子女学校、登云科技学院、台湾《经济日报》、宗仁卿纪念医院、慧聚寺天后宫等单位在教育、新闻、医疗、信俗等各方面开展了部分工作。以后要逐渐扩展到文学艺术、戏剧、文物、教育、体育、学术探讨、社科、新闻、出版、饮食等广泛的领域,不断扩展交流领域,丰富文化交流形式,努力使昆台文化交流涵盖大文化的各个领域。

(六)推进昆台文化交流品牌化建设。昆台文化交流要整合昆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围饶昆曲文化、江南水乡古镇等主题大力开展凸显昆山特色的大主题、大品牌活动。昆台两地可以建立海峡两岸昆曲艺术节、昆台青年论坛、海峡两岸歌手大赛、海峡诗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文化交流品牌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形式推动和深化昆台文化的交融,增进昆台两地民众的情谊,推进昆台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七)鼓励建立民间文化交流团体。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最广泛地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到对台文化交流中,积极培育和支持成立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如各种联谊会、企业协会、交流协会、合作协会、商会、促进会等。鼓励和支持涉台民间团体与台湾各民间社团的联系、互动,在昆台两地开展政策协调、信息交流、市场开拓等中介、服务功能,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开展文化交流项目,从而畅通昆台文化交流渠道,积极开创昆山对台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