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符号

什么是符号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千万注意,符号学中所说的符号与日常语言中所说的符号往往并非一码事。这种在日常意义上所称的“符号”为数不少,比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学生证号码、汽车牌照等比比皆是。所以,在本书中使用符号这一概念之前,首先就要厘清什么是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当一提及符号,凡未经符号学学习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日常意义上的“符号”。本书此后,凡称符号就是指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
什么是符号_符号学Ⅰ——文化符号学

那么,究竟什么是符号呢?千万注意,符号学中所说的符号与日常语言中所说的符号往往并非一码事。必须在本质上加以充分的区别。

1.日常意义上的“符号”

在日常意义上,什么是“符号”,人们会说凡能用来代替另一种东西的“东西”就是“符号”。比如在考卷上的某选择题,它的答案有1、2、3三个不同内容可供选择,在你回答该题的时候并不必将所选择的内容全文写上,只需写上该内容所对应的号码即可。那么,这个号码也就成了代替该被选内容的“东西”了,这就是日常意义上常说的“符号”。

这种在日常意义上所称的“符号”为数不少,比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学生证号码、汽车牌照等比比皆是。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只能使用在某一特定的场合,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无法普遍地使用在其他场合,对其他对象任意使用。例如刚才选择题上的号码,只有在相同的考卷上才有效,因为这个号码是一一对应于这一份考卷上所注明的特定内容的,所以完全无法使用在其他考卷上。又如汽车牌照只能使用在同一类型的汽车上,不能将卡车的牌照用在小轿车上,也不能将这一辆小轿车的牌照用在另一辆小轿车上,更不能在需要身份证或学生证号码时使用。学生证号码的使用,也只有在该生所就读的学校中才有意义。也就是说这种日常意义上所谓的“符号”,除了在某一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事件中可以使用外,只要离开了这一场合、这一事件,刚才所谓的“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全部意义。所以这只是在特定情况下被姑且使用的代号而已。如要在其他场合也使用它的话,就必须在每一个使用的场合下都重新定义它的内容。

既然如此,还有去研究这种所谓“符号”的必要吗?当然没有!那么本书为什么还要去研究符号呢?因为本书所说的符号与上述日常语言中所谓的“符号”根本就不是同一码事。所以,在本书中使用符号这一概念之前,首先就要厘清什么是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

2.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

那么什么是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Symbol)呢?尽管在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与日常语言中所常说的“符号”,它们的表层似乎蕴涵相同的概念。都是用来替代另一样东西的“东西”,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像汉语中的每一个单词就是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可以用这个单词的语音,来替代它所对应的语义。并且,只要在使用汉语的人群中,这些单词的语音所表示的意义可在任何事件、任何场合中被通用。像这样的符号就成了系统化的符号,也就有了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的符号才是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

那么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又具有怎样的本质呢?就借用对汉语这个文化系统的思考来推及一般的符号系统吧!汉语的任一个单词就是一个符号,它具有自己的特定价值,它可以用语义来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加以分类、进行确认。如汉语中的字“兄”与“弟”,它们都对同胞中性别与长幼作了分类,并确认了他们之间的长幼有序。也就是汉语系统中这些单词,不会因出现在张三的话语中或李四的话语中而有意义的不同或颠倒。并且由这些词汇所构成的话语,还具有特定逻辑结构,这就是由汉语系统的词汇学、语法学等规则所确定的逻辑结构,语言之外的符号系统也是如此,它的每个符号都能以自己的意义或价值为世上的万事,万物进行分类与确认。本书嗣后将要研究与论述的正是一个系统化的、具有特定价值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符号所构成的系统。

可见,日常意义上所形成的“符号”与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这一术语,两者具有相去甚远的意义,只不过使用着同一个名词而已。这就像电流流向两个并联的支路时总是把大部分电流流向电阻小的支路一样。当一提及符号,凡未经符号学学习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日常意义上的“符号”。因为日常意义上“符号”这个用词早已用得滚瓜烂熟,成了那个电阻小的支路。并且“电阻”之小,足以短路掉流向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这一支路去的“电流”。这是初次接触符号学人们的常态,也是初译者最初不曾料想到的。或许采用一个日常语言中不太使用的诸如“象征”之类的词汇,就不至于使两者这样纠缠不清、相互混淆了。之所以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这是初学符号学人们的常态。在现时,不妨就这样来理解符号。符号学所谓的符号就是一种系统化了的象征,这种完全不同于日常意义上符号的象征,它所参与的既可能是一义性的传达,也可能是系统初创时不具一义性的即时的意指作用。本书此后,凡称符号就是指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至于什么是一义性传达与不具一义性的意指作用,也留待嗣后继续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