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器物相宜”到“义利一致”

从“器物相宜”到“义利一致”

时间:2022-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在看来,“器物”指的是发展的环境、条件。无疑,落实“三个代表”就要求推进依法执政,依照法律规范来保障“器物相宜”实践的进行。
从“器物相宜”到“义利一致”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三、依法执政新举措:从“器物相宜”到“义利一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构成,一方面它体现了“器物相宜”范式,具有科学美的特征;另一方面它体现“义利一致”范式,具有人性美的特征。因此是科学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能制定依法执政的新举措,谱写现代执政的新篇章。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器物相宜”范式,具有科学美的特征

“器”和“物”的关系最初出现在理学大家朱熹的《答黄道夫书》中。其原意是解释气为何物,“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24]。即“气”是物质性的“器”,而“器”又是生“物”的工具、手段。在现在看来,“器物”指的是发展的环境、条件。那么,“器物相宜”是指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形成相连相生、相互促进的景况,展现一种和谐上进的美学态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器物相宜”范式的三个方面的科学美内涵:

一是体现了尊重劳动的物本精神。唯物史观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是类本质得以再造、丰富的重要方式。劳动本不是物,却是使客观对象物化的唯一确证的途径。因此,尊重劳动,就是尊重实践之于人的关系、人的生存方式。马克思指出,“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因为“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25]。这表明,“器物相宜”范式是以物为本的实践方式,以物为本要落实于人的实践,即落实于体现着物本精神的诸种实践活动当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立在尊重人的劳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完备理论形态。无疑,落实“三个代表”就要求推进依法执政,依照法律规范来保障“器物相宜”实践的进行。

二是体现了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人的劳动可以分为能动劳动和受动劳动。作为能动劳动,是以个体人的一切器官“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占有”,从总体上说,这种占有主要是靠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来实现的。而作为受动劳动,是“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接受劳动以及由此得到的劳动成果,“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26],概括地说,以享受劳动成果为特征的受动劳动,主要是通过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来实现的。“器物相宜”范式同样体现了发现规律、尊重规律、顺应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一般说来,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能动劳动是主体的客体化,受动劳动是客体的主体化,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二者是统一的,统一于一定的规则,比如法律、条例或者审美的比例等。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器物相宜”范式对规律的演绎过程,这是人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的闪耀,这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27]的范例。

三是体现了尊重创造的探索精神。劳动最美,而体现人类创造、探索精神的劳动就更美。江泽民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弘扬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为国家兴旺发达、为我党永葆生机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28]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做到尊重创造、善于创新、不断探索,不断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使“器物相宜”。善于创造,善于探索“器物相宜”的一切可能路径,这是夺取无产阶级专政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在列宁看来,要是“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指无产阶级专政斗争——作者注)是不可能的”[29]。列宁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党正是达到“器物相宜”的党,这个党以严明的纪律保障了斗争与建设目标的实现。

从理论认识上看,以上“三个尊重”都是尊重实践、尊重科学的表现,从执政党层面看,“三个尊重”都要求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体现了科学美的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义利一致”范式,具有人性美的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旨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克服党内民主出现弊端、产生执政危机的不良状况,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这是执政党的“义”的一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者、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者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执政资源,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充分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充分体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执政党的“利”的一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执政的“义”和“利”统一起来了。从我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不存在无“义”的“利”,也不存在无“利”的“义”。只能说,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义”多于“利”,或“利”多于“义”的情况。前者多发生在革命或战争时期,后者多发生在和平与建设时期。正如上文所阐明的那样,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其落脚点是要实现依法执政,体现法治精神,体现中国在发展上的独立自主与开拓创新精神,体现在“义利一致”上。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的仁政、民政、清政和廉政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义利一致”的合理内核。江泽民科学指出了我们党与以往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30]这些“一致性”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仅体现出古已有之的“义利一致”的质朴特征,而且体现出已经扬弃旧式义利观的、具有现代性重感情、重人情的人性美的特征。这种人性美的种种社会表现,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世纪飞跃,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广泛褒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